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题(伤寒、菌痢、霍乱)

试题(伤寒、菌痢、霍乱)

一、名词解释
1、伤寒复发: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的病人。

2、玫瑰疹:在伤寒病程第6~12日皮肤可出现直径约为2~4mm小丘疹,淡红色、压之退色、稍隆起,多分布于胸腹部,数量少,一般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约2~3日后消退。

3、慢性菌痢:菌痢反复发作后或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慢性菌痢。

4、口服补液盐(ORS):每升液体含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

5、霍乱的脱水虚脱期:剧烈泻吐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等。

6、肥达反应:为伤寒血清凝集反应,具有辅助诊断伤寒的价值。

7、伤寒再燃:部分伤寒病人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在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血培养可为阳性,称为再燃,可能与菌血症未被完全控制有关。

二、单项选择
1 、伤寒病人在极期的热型多呈
A 驰张热B稽留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持续发热
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胃穿孔 E 阑尾炎
3、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胃穿孔 E 阑尾炎
4、不是伤寒病原治疗的药物
A喹诺酮类B氯霉素C伯氨奎D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E 以上都不是
5、伤寒肠穿孔好发部位
A盲肠B回肠末段C乙状结肠D直肠E小肠
6、伤寒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 潜伏期B潜伏末期至病程第1周内C起病1周内 D 起病后第2~4周 E 起病后1~2周
7、确诊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 发热及中毒症状,外周血白细胞降低B粪便培养阳性 C 血培养阳性D血常规检查E肥达反应
8、一伤寒病人突发右下腹剧痛。

查: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呈板状腹,应考虑最大可能是
A肠出血 B 肠穿孔 C 阑尾炎 D 肠炎E便秘所致
9、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A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B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灶性坏死
C肾脏、心肌的营养不良性改变D肾小球基底膜有球蛋白及补体沉着
E肝、脾骨髓有巨噬细胞增生
10、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持续发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B持续发热,脾脏肿大、瘀点、重脉、白细胞减少
C不规则发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D弛张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
E以上都不是
11、伤寒第1周内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是
A粪便培养B肥达反应C血培养D尿培养 E 补体结合试验
12、伤寒的肠道并发症多出现在病程的
A 第1周内
B 第2~3周内C第4~5周内D第6周内 E 整个病程
13、对伤寒腹胀病人护理,不正确的是
A 用松节油热敷腹部
B 肛管排气C协助轻轻翻身D可进食糖类饮食E可轻轻按摩腹部
14、伤寒致病的重要因素是
A 外毒素B内毒素 C 肠毒素D细胞毒素E神经毒素
15、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高热
B 明显脓血便C感染性休克D吐、泻不止E惊厥
16、确定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有效的措施是
A 粪便涂片查红、白细胞
B 粪便培养
C 粪便涂片查细菌D乙状结肠镜检查 E 荧光抗体染色查大便痢疾杆菌抗原成分
17细菌性痢疾呈全年散发,以哪二季多见
A春夏B夏秋C春秋D冬春E秋冬
18、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其中以哪群最强
A.A 群
B.B群
C.C群
D.D群 E 以上多不是
19、霍乱病人的大便性状
A血便B黏液脓血便C蛋花样水便D米泔水样便 E 果酱样粪便
20、对霍乱非流行期间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最重要?
A严格执行国境卫生检疫B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C对接触者留检
D 搞好饮食卫生,做好水源、粪便管理,消灭苍蝇
E 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21、霍乱的典型临床特征为
A 剧烈泻、吐米泔水样物,高热,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
B剧烈泻、吐米泔水磁物,严重脱水,腹痛,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C剧烈泻、吐米泔水样物,高热,腹痛,严重脱水,周围循环衰竭
D剧烈泻、吐米泔水样物,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
E剧烈泻、吐米泔水样物,高热,腹痛,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
22、抢救霍乱病人最重要的措施是
A立即采用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B根据脱水程度立即静脉快速输注生理盐水C立即用利尿剂防止肾功能衰竭D立即用升压药提升血压纠正休克
E立即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
23、疑似霍乱的病人入院,护士首先应作的是
A分室隔离 B 测血压C 留取标本D 记录24h出入量E通知医生
24、对霍乱病人基础护理的重点是
A 注意保暖
B 做好口腔护理
C 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擦肛周皮肤
D 定期洗澡
E 保持床单清洁
25、霍乱病人反应期时发热是由于
A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B 血液浓缩易致散热障碍 C 弧菌侵入血循环 D 肠毒素吸收E继发感染
26、霍乱病人泻吐、“米泔水”样物主要是因为吐、泻物中
A含有大量粘液B含有大量脓细胞C含有大量胃肠粘膜D缺乏胃酸E缺乏胆汁
27、霍乱的常见表现为
A 泻、吐同时发生B先泻后吐 C 先吐后泻D只泻不吐 E 只吐不泻
28、男性,32岁,夏季发病,病前1天曾吃海蟹、鱼。

同吃有3人,其他两人未发病。

腹泻、呕吐,大便呈水样,排便次数多得难以计数,不伴腹痛、发热。

身体评估:神志淡漠,眼眶内陷,声音嘶哑,脉细数,血压4/0kpa(30/0mm Hg),无尿。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B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C 霍乱
D 病毒性肠炎
E 以上都不是
29、霍乱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A日常生活接触B食物C水源 D 空气
E 血液
30、霍乱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病,我国的流行季节为
A.5~7月
B.6~8月
C.7~9月
D.8~10 月E 9~10月
31、下列中毒性菌痢的护理要点,不正确的
A.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B.降温止痉
C.防止呼吸、循环衰竭和脑水肿
D.做好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三、填空
1、伤寒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体温过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2、伤寒病人必须隔离治疗体温正常后15日或每隔5~7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3、细菌性痢疾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

4、细菌性痢疾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5、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措施。

6、霍乱病人大量、快速输入的溶液应适当加温至37~38℃,以免发生输液反应。

7、治疗霍乱的关键是早期、迅速、足量补充液体与电解质。

8、霍乱根据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及尿量,临床上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种临床类型。

9、霍乱病人症状消失后,隔离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四、简答题
1、对伤寒病人如何进行饮食指导?
2、菌痢病人的肠道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者,采用保留灌肠的药物、剂量、疗程?
3、中毒型菌痢休克型的判断标准?
4、霍乱病人典型病例的病程分期?
5、霍乱病人液体治疗的护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