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姓名:专业:班级: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题分10 10 10 20 30 10 10 100得分得分阅卷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1.胃中干2.须臾3.劳复4.口中和5.协热而利6.日晡所7.心下支结8.脾约9.并病10.坏病得分阅卷人二、原文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 太阳之为病,,。
(1)2.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8)3. 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 6)5. 太阳病不解,,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6)6. 伤寒,,,炙甘草汤主之。
(177)7.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身无汗,剂颈而还,,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36)8. 凡厥者,,便为厥。
厥者,。
(337)9. 少阴之为病,,。
(281)10. 伤寒解后,,,竹叶石膏汤主之。
(397)得分阅卷人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的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 大青龙汤证主证俱备,无论脉浮紧或浮缓,均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2.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虽相同,但其功效却不相同。
()4.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先煎附子后纳三黄共煎而后取汁服之。
()5. 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6. 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病证。
()7. 四逆散证的四肢厥冷是由肾阳虚衰所致的。
()8.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9.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0.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得分阅卷人四、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 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2. 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A.身痛 B.恶寒无汗C.恶寒汗出 D.下利E.厥逆3.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治宜:()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 D.先温里,后解其表E.解表温里,表里双解4. 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 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E.以上都不是5. 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A.麻黄汤 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 D.大青龙汤E.葛根汤6. 大结胸病的治法是:()A.清热涤痰开结 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C.泻热逐水破结 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E.攻下实热,涤痰宽胸7. 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 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 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E.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8. 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 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 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E.以上都不是9. 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 B.腹满时痛C.腹中痛,欲呕吐 D.腹痛,自下利E.发汗不解,腹满痛10. 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A.发热与不发热 B.小便黄与不黄C.黄色鲜明与晦暗 D.口渴与不渴E.大便秘结与溏薄11. 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C.吴茱萸、人参、茯苓、大枣 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E.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12.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A.发热,汗出 B.心烦,口渴C.不恶寒,反恶热 D.脉大E.苔白滑13. 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A.清酒 B.甘澜水 C.清浆水 D.潦水 E.白饮14. 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 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 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E.以上都不是15. 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证?()A.腹满而吐 B.食不下C.自利 D.时腹自痛E.胸下结硬(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全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1. 但头汗出症可见于:()A.茵陈蒿汤证 B.小柴胡汤证C.五苓散证 D.大陷胸汤证2. 下列方剂的药物组成无错误的是:()A.小柴胡汤是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连加柴胡组成的B.黄连汤是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组成的C.生姜泻心汤是由半夏泻心汤加生姜组成的D.旋复代赭汤是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连、黄芩加旋复花、代赭石组成的3. 骨节痛一症可见于:()A.附子汤证 B.真武汤证 C.通脉四逆汤证 D.麻黄汤证4. 便脓血可见于:()A.葛根芩连汤证 B.白头翁汤证 C.大承气汤证 D.桃花汤证5. 下列哪些方中附子炮用?()A.真武汤 B.干姜附子汤 C.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D.桂枝加附子汤得分阅卷人五、问答题(共30 分)1.如何理解“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3分)2.黄连阿胶汤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4分)3. 简述大、小青龙汤在主证、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的异同点。
(5分)4. 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4分)5. 真武汤和附子汤在主证、病机、治法、方药上有何异同?(5分)6.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证在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几方面有何异同之处?(9分)得分阅卷人六、论述题(共10 分)表里同病而见喘的证候有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证、病机、治法及方药。
得分阅卷人七、病案分析(共10 分)李某某,女,38岁。
患肢端动脉痉挛病年余。
两手指尖最初发白,继而青紫,发紧,麻木,厥冷,抽搐,置冷水中则痛,右手指末梢破溃,中西药及针刺均未效。
目视舌淡红,两侧有白腻苔,诊其脉均细弱。
试分析其主证、病机,并拟出治法和方药。
《伤寒论》考试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胃中干:病理概念。
指津液耗伤,胃中阴液不足。
2、须臾:一会儿,指经过很短的时间。
3、劳复:指疾病初愈,因劳累而复发。
4、口中和:指口不苦、不燥、不渴。
5、协热而利:协有“同”字之意。
热,此处指表证发热。
协热而利,此处指里寒协同表热下利。
6、日晡所:傍晚时分。
7、心下支结:心下似有物支撑结聚之感。
8、脾约:胃热肠燥,津液受伤,使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大便秘结者,叫做脾约。
9、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谓之并病。
10、坏病:因误治使病情恶化,或不经误治自身恶化,而出现错综复杂的证候,难以用六经证候称其名者,称为坏病。
二、原文填空1、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3、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4、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5、热结膀胱但少腹急结6、脉结代心动悸7、但头汗出小便不利8、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者是也9、脉微细但欲寐也10、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三、判断题1-5 √×√×× 6-10 √××√√四、选择题(一)单选1-5 BCDDD 6-10 CBBAB 11-15 EEDBE(二)多选1、AD2、BC3、AD4、BD5、ACD五、简答题1、答:阳明病“胃家实”三字,既反映了阳明病的证候特点,又揭示阳明病的病机特点。
从证候上来看,“胃家”统指胃肠,“实”指邪气实。
所以“胃家实”泛指胃肠燥热实证,它既包括了阳明热证,又包括了阳明实证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从病机上来讲,“胃家实”体现了阳明病燥热实的特点。
故有热无积之无形实邪(阳明热证),以及有热有积之有形实邪(阳明实证)之病机,皆为胃家实。
2、答:其主证是:心中烦不得卧;当伴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病机:少阴邪从热化,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治法:清热育阴。
方药:黄连阿胶汤。
组成: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
3、答:大小青龙汤证皆出现表实证特点,如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等。
病机是:皆为寒邪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治法都要发汗解表,方药都用麻黄、桂枝、甘草、姜。
不同点:大青龙汤证见烦躁,小青龙汤证见咳喘;病机是大青龙汤内兼郁热,小青龙汤内停水饮;治法:大青龙汤内清郁热,小青龙汤则内化水饮;方药:大青龙汤还用生姜、杏仁、大枣、石膏,小青龙汤还用干姜、细辛、芍药、半夏、五味子。
4、答: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都见下利,但有寒利热利之别,葛根汤主证为表实不解,水寒内迫大肠而见下利,利下稀水,无灼肛感,而葛根芩连汤为外邪不解化热入里,热迫大肠,耳尖下利,为热利灼肛,二证比较一重在表,一重在里。
5、答:真武汤与附子汤证,其共同主证为:四肢不温,口不渴,畏寒,脉沉。
共同病机为:肾阳不足,水湿之邪为患。
治则都应温阳除湿。
方药都用: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
不同点:附子汤主证还有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背恶寒等表现;真武汤为头眩,心下悸,身瞤动,甚或小便不利,下利,浮肿等。
病机:附子汤为下焦虚寒,寒湿阻滞于经脉骨节经络;真武汤为下焦阳虚,水气不化,水邪泛滥。
治法:附子汤重在温经扶阳,除湿止痛;真武汤重在温阳化气,以散水饮。
方药:附子汤用人参且白术、附子量答;真武汤用生姜,且白术、附子量小。
6、答:同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病机寒热错杂于中,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兼水食内停中虚更甚证候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呕吐较重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痞利较甚,兼干噫食臭)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痞利最重)治法辛开苦降,和胃消痞降逆宣散水气和中补虚,消痞止利方药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重用半夏降逆止呕重用生姜宣散水饮,同时减少干姜的用量重用炙甘草,以补虚和中六、论述题答:表里同病而见喘的方证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太阳阳明合病证、葛根芩连汤证、小青龙汤证。
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主证为喘、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
病机为素有喘疾之人,复感风寒,袭于肌腠,内迫于肺,致肺寒气逆所致,治用解肌祛风,降气定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