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旅游规划创新

乡村旅游规划创新

乡村旅游规划创新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是指旅游者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

乡村旅游包括一系列组成要素,如乡村环境(山、湖、河、森林、自然);乡村遗产(传统建筑、工业遗产、史前城堡、教堂、村落);乡村生活(工艺、节事、乡村食品、农业旅游、传统音乐);乡村活动(骑射、划船、越野、垂钓)等,其核心是乡村旅游社区。

乡村旅游特征分析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决定了乡村旅游是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

乡村旅游资源并不适合于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来进行观光,而是适合于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乡村的美是体验特色的美,只有住下来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并认同和接受美。

因此,乡村旅游的本质特性是乡土性,其核心是乡村文化的体验。

2、乡村旅游发展历程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成熟,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便开始了对乡村旅游的主题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文化、乡村旅游产品市场需求和营销策略、乡村旅游的开发策略、乡村旅游规划等方面。

乡村旅游规划就是根据某一种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律和具体市场特点而制定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乡村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旅游发展方向。

下图概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全面发展阶段1995-2001年农家乐兴起●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诞生标志着“农家乐”旅游模式拉开了乡村旅游的序幕。

●1989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是更名为“中国乡村乡村假日经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1999年将春节、“五一”、“十一”调整为7天长假。

●2000年,国务院46号文明确了“黄金周”的概念。

●1995年“中国民俗风情游”旅游主题与“中国:56个民族的家”宣传口助力“三农”问题解●2002年,我国颁了《全国工农业游示范点检查标(试行)》标志着国乡村旅游开始向规范化、高质化。

●2006年,明确提“中国乡村旅游年”,将乡村旅游角色提到了更突的位置,“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纵深发展阶段2002-2006年初创阶段1980年代中后期-1994年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图3、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同质化的资源下,产品单一化、景观城市化、品质低级化问题严重4、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向着产品多元化、产业联动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5、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已成为农业产业升级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

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西班牙等,通过积极的政府引导、丰富的旅游活动、特色的节庆活动等使得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撑,有的甚至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

5.1 欧洲乡村旅游的起源地——法国——从产业到旅游品牌,并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发展概括:世界第一大旅游入境地——法国,旅游主要由四大产品体系构成:以滨海游为主体的蓝色旅游,以高山滑雪为特点的白色旅游,以巴黎等城市名胜古迹为代表的城市旅游,以及以美丽乡村风光、土特产品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游客量近年来已跃居各项旅游之二,仅次于蓝色旅游。

法国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地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日、婚礼、家庭聚会、小孩子洗礼等活动都喜欢安排在农庄中进行,乡村也是人们节假日徒步、骑自行车的首选之地。

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富有特色的食品、乡间音乐、以及浓浓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成为人们选择乡村游不可抗拒的理由。

启示1:注重产业链的上下深度延展,并形成深入人心的旅游品牌。

法国的普罗旺斯,薰衣草已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而普罗旺斯更是成为“浪漫”的代名词。

大面积的薰衣草种植和薰衣草香精的提炼以及旅游相关产品的延展都做到极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旅游。

世界美酒之都——波尔多,以葡萄的种植、葡萄酒加工生产、品尝、葡萄园体验、葡萄酒养生和葡萄酒庄住宿为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被开发出来。

每个农场主都拥有一个自己的葡萄酒庄,每个酒庄都创有自己的品牌,其酿造的葡萄酒销往世界各地。

这些地区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地景观背景和旅游吸引物,而且,通过产业化、集约化生产带动整体产业的复合发展。

启示2:注重旅游产品的原真性和唯一性,构筑品牌化的产品体系。

法国乡村旅游产品设计有含美食品尝、休闲和住宿三大类的九个大项,农场客栈、农产品市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露营农场。

而乡村家庭旅馆按出租与经营特点分为四种类型:乡村民宿、远足者宿营地、户外旅馆。

整体目的在于创造出一个原真性的绿色旅游来吸引寻求安逸和探索的游客。

其中每一个产品及其由产品构建起来的系统都力图保持其原真性与独特性。

启示3: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协会功能,解决“三农”问题。

法国农会是公共职业联合机构,具有半官方、半民间性质。

一方面代理或协助政府主持农业行政事务,另一方面要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并代表该农民与政府交涉,拥有政府和民间的双重身份。

农会常设委员会(APCA)下属成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处并研发了“欢迎你到农庄来”的组织网络。

5.2 亚洲乡村旅游的标杆——日本——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实现了体验经济的最大化发展概括:日本的乡村旅游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些年得到大规模发展,日本借鉴法国、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制定“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积极引导等举措使得日本乡村旅游从起步走向成熟,成为世界上乡村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目前,日本国民每人至少一年一次参加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占据了日本国内旅游市场50%的份额。

乡村旅游业成为了最受日本国民欢迎的旅游服务业。

在日本,与乡村旅游业相关的交通、住宿、文化、景区和度假等产业也高度发达,乡村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前景良好的新型旅游业态。

启示1:与地方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休闲方式的别样体验。

A :温泉疗养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温泉体验。

在日本,与乡村资源融合最成功模式是温泉旅游。

日本从北到南有2600多座温泉,75000多家温泉旅馆。

包括有山地温泉、森林温泉、拉面温泉、海滨温泉等等不同类型的温泉体验。

B :城乡互动体验:从换个“地方”到换种“价值” 。

以日本的农务旅游最为典型,每年举行两次,以春天的播种和秋天收割为主要表现形式,旅游者和农民一起到田间干活,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情趣。

沿海地区的乡村旅游可以到海里捕鱼、海带加工,这种旅游不受季节限制,更具有旅游吸引力。

在日本推行“乡下的亲戚”宣传口号,吸引年青离开乡村,思念故土的城市居民。

启示2:旅游产业的集群化、组团化发展,架构多产业的业态互补态势。

在日本,乡村旅游业及其关联企业从本地的文化和资源特色出发,为满足乡村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而相互结网和互动,创新并衍生出乡村旅游服务的产业链。

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推动日本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日本北海道地区密布了函馆市的汤川温泉,札幌市郊的定山溪温泉、高密度的森林资源、冬季山体的滑雪等等,与相关产业的业态形成集群互补态势。

启示3:政府大力扶持绿色观光农业,催生精品化的“农家乐”服务体系。

通过实施《农山渔村余暇法》、《农山渔村宿型休闲活动促进法》、“促进农村旅宿型休闲活动功能健全化措施”和“实现农林渔业体验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措施” 等一系列措施扶持绿色观光农业。

因此,日本“农家乐”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精品化的特点,不乏有乡野型、异域型的多方位体验日本地域文化的旅游接待设施。

5.3 国内乡村旅游的典范——北京——内涵丰富、魅力独具的“首都模式”“首都模式”突出表现为: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营销、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品功能的复合化,旅游业态的特色化,旅游发展的标准化。

启示1:“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启示2:旅游业态的特色化启示3:精准的营销策略启示4:旅游产品、营销、服务和市场的国家化5.4 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黄山——品牌塑造、模式创新、产品示范启示1:发展路径——坚持政府引导,推动乡村旅游发展2006年,黄山市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各区县将发展乡村旅游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相继出台了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措施,形成了市、区县、乡镇多层次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动局面;2007年编制了《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创建示范作用,推出了《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一批高质量、前瞻性的乡村旅游地方标准。

启示2:营销模式上——“三进”营销,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三进活动”:推动乡村旅游进社区、进高校、进企业单位,全面推广乡村旅游度假生活理念。

目前,黄山市已先后在上海、武汉等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乡村旅游“三进”活动,举办乡村旅游产品对接会45 场次,并有15家乡村旅游景点和农村基层组织与全国众多的社区单位结成对子,建成覆盖全国的乡村旅游营销代理人队伍750人,使乡村旅游景点逐步发展为各地的“单位疗养院、学校实践基地、社区活动中心”。

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其中有黄山旅游暨-徽文化节、国际登山节、国际山地车节、黄山论剑等。

在黄山市,旅游节庆月月有活动、季季都精彩。

启示3:产品打造:坚持典型示范,塑造国际乡村旅游品牌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黄山市发起并成立了跨省区域(含安徽省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间的“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全力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黄山市与法国国家旅游局下属企业 ODIT France 已达成意向,共同打造面向国际旅游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

经过磋商和洽谈,双方一致同意在黟县设立一个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面向国际旅游市场共同打造一个乡村旅游产品,该示范区由若干个保存完整的古村落组成,田园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文化传统深厚,项目具体实施范围将在双方通过实地勘查以后确定。

启示4:服务业发展模式——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实现六个转变:由偏重资源供给型向资源、市场结合型转变;由黄山景区带动型向山上、山下双带动型转变;由单纯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转变;旅游、文化、生态相对独立成长型向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型转变;由传统徽文化单一型向徽文化与佛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等叠加联动型转变;由松散型、低效型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效益型转变。

5.5 中国乡村旅游的先驱——台湾——由观光农业到休闲农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叠加发展的乡村旅游启示1:善用资源,利用一、二、三产业的叠加效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产中,有种植型农场,也有加工型农场,各自依据自身特色将一、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