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下册 2.4 第2课时 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看不见的光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2.4 第2课时 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看不见的光课件 浙教版

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健康。
【例 3】 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紫外线的应用的是 ( ) A.利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B.鉴别纸币的真伪 C.红外制导导弹 D.日光浴
【解析】 红外制导导弹利用的是红外线。
【答案】 C
折最小
C.白光是单色光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
【解析】 只有复色光通过棱镜后才会发生色散,A 选项 错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中,紫光的偏折程度 最大,B 选项错误;白光是复色光,C 选项错误;太阳光 通过充满水汽的大气,发生色散,形成彩虹,D 选项正确。
【答案】 D
要点2 物体的颜色(难点)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吸收
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思考与讨论: ❶为什么窗玻璃看上去一般是透明的? 窗玻璃一般看上去是无色的,是因为窗玻璃能够 透过所有的色光,眼睛接收的仍是玻璃透过的含有各 种色光的复色光。 ❷商场里买的衣服,回到家一看可能会与你在商 场中看到的颜色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与商场灯光不 同。太阳光是最全的复色光,而且各种色光的强度也 比较均匀,太阳光照在衣服上,反射出的色光就是衣 服本身的颜色。而商场里常用日光灯,日光灯的色光 不全,偏重靛光和紫光,所以在日光灯下,布料都带 有一点灰暗的色调。 4.红、绿、蓝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混 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活动:如课本第 65 页图 2-42 所示,让太阳光透
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 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纸板的圆孔上,观察白纸上光的 颜色。
红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红色(说明只透过了 红光);蓝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蓝色(说明只透过了 蓝光);绿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绿色(说明只透过了 绿光)。
计放到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 (2)红外线应用广泛,如红外线电视遥控器、红外线探
测仪、红外制导导弹等。 2.紫外线:
(1)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 7.5×1014~3×1016 赫,是位于 紫光之外的一种不可见光。地球上的紫外线主要来
源于太阳。
(2)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杀菌消毒,紫外线还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适
【例 2】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 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
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
【解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蓝色
物体反射蓝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
光,所以红光照射白色上衣时,观众看到的是红色上衣,
红光照在蓝色裙子上时,红光基本被吸收,观众看到的是
黑色裙子。
【答案】 D
重要提示
人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的光。
要点3 看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光
1.红外线: (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 线的频率范围在 3×1011~3.9×1014 赫之间。红外线 具有热效应,在色散实验中,若把非常灵敏的温度
第 2 课时 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看不见的光
目标导引
1.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2.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
课本导学
要点1 光的色散(重点)
1.不能再分解的光叫作单色光,如红、橙、黄、绿、蓝、 靛、紫光。
2.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作复色光,如白光。 3.光的色散
◆活动: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 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让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可观察到太阳光经过 三棱镜后分解,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 排列的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经棱镜后 能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实验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