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视作品著作权特殊性的思考目录1.关于著作权法及著作权 (2)2.影视著作权的内容及其特殊性 (5)3.解决现有影视版权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1)4.结论 (14)参考文献 (15)后记 (15)摘要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利。
确认和保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的法律,便是著作权法。
我国著作权法自1991年实施以来,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其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某些问题。
影视作品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人们在欣赏、使用影视作品的同时,需要给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和录音制品的制作发行者一定的补偿,以激励更多更好的新作品的产生,从而繁荣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给予创造者版权保护的最终目的。
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带给了使用者方便快捷,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作品的利用方式,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损害了影视作品的版权所有人包括创作者、表演者和唱片公司的利益。
目前影视工业面临着重重危机,影视版权保护体系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以版权法学理论和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针对影视版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对影视版权法律体系和授权机制等方面的调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著作权;作品;影视版权;版权保护ABSTRACTThe composer owns some special legal privilege to the literature works, science works and art works which he has made. This privilege is named copyright. The law to ensure and protect the composer's particular legal privilege is called Copyright Law. In China, Copyright Law has showed strong life force since its enactment in 1991, but several problems are also revealed during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and practice.The music and movies are the common wealth of the mankind. While appreciating or using music or movies,users need to give the authors of musical works and the creators or publisher of the sound recordings certaincompensation, in order to encourage more good new works and then promote progress in culture and society. This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network has brought more convenient to users, and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ways of using musical works.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it is damaging interests of the copyright owners including the authors, performers and recording companies. Music industry is in crisis now and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system of musical works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Based on the copyright law theori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uthor provide some advices in adjustment of the music copyright legal system and the licensing mechanism.KEY WORDSCopyright; works; Music Copyright; Copyright Protection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确认和保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的法律,便是著作权法。
我国著作权法自1991年实施以来,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其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某些问题。
本文试图从著作权法的历史意义与历史沿革入手,明晰著作权的内容,并参考搜集到的国外资料,来探讨影视著作权的特殊性。
1.关于著作权法及著作权1.1我国著作权法的历史意义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法的颁布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对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对于完善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对外开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1)著作权法的颁布,划清了资产阶级名利思想与智力劳动者正当权益的界限。
(2)著作权法的颁布,肯定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商品属性。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作者不仅对其作品享有财产权利,而且此种权利具有独占性,在一定期限内可以继承、转让或授权使用。
(3)著作权法的颁布,理顺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与公众三者的利益关系。
(4)著作权法的颁布,提供了解决涉外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依据。
由于《伯尔尼公约》、《世纪版权公约》在我国的生效,和我国成为《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的成员国,不仅有利于引进国外智力资源,也将使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在国外得到保护,从而能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文化、科技交流及促进对外贸易。
1.2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制定大体经过两个阶段,1950-1957年为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为第二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维护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段统治的国民党政府的宪法、“六法”及其一切法律均被废除,而代之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人民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革命胜利初期人民政府在集中力量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候,并未忘记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落实《共同纲领》关于“人民有言论、思想、出版……自由”和国家“奖励科学的发现与发明,奖励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奖励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规定,并着手制定保护作者正当权益的法律文件。
新中国关于著作权(版权)保护的第一项法令是1950年公布的,但它不是单项法令,而是与出版法规联系在一起的。
1950年9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出版工作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决议》对保护著作权做了一些原则规定。
《决议》指出:“出版业应尊重著作权及出版权,不得有翻版、抄袭、篡改等行为”……“在版权页上对于出版、再版的时间、印数、著者、译者的姓名及译本的原书名称应作真实的记载。
在再版时,应尽可能与作者联系进行必要的修订。
“关于支付作者稿酬的办法与标准,《决议》写道:“报酬办法应在兼顾著作家、读者及出版家三方面利益的原则下与著作家协商决定。
尊重著作家的权益,原则上不应采取卖绝著作权的办法”。
计算稿酬标准,“原则上应根据著作物的性质、质量、字数及印数。
”该《决议》公布后,一大批出版社根据此《决议》精神制定或修订了自己的稿酬办法。
此《决议》也成为以后我国处理著作权纠纷的依据。
1953年,国家出版总署又发出了《关于纠正任意翻印图书现象的规定》。
其中指出:“一切机关团体不得擅自翻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图片,以尊重版权。
此外,国家出版总署成立了《著作权暂行条例》起草委员会,在借鉴原苏联1928年著作权法,结合当时我国公私营出版机构并存,出版界侵犯作者权益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先起草了《保障出版物著作权暂行规定》。
1957年11月,文化部出版局向国务院法制局报送了《保障出版物著作权暂行规定(草案)》,请求审查。
后因整风反右运动的开始,刚刚起步的著作权立法,便在反对“知识私有”和“资产阶段法权残余”的呼喊声中停止了。
1978年11月—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止了20多年的著作权立法又重新提到议事日程,提出要制定著作权法,要对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进行保护。
并于1979年5月,由国家出版局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法》,1980年7月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草案)》。
几经讨论与修改,最终于1983年文化部将版权法草案修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保护试行条例》。
后因版权管理机构未能解决,版权法草案的修改工作受到影响。
面对当时社会乱编、乱印图书侵犯作者与出版者权益较为严重的状况,文化部决定,先制订《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于1984年6月印发内部执行。
1985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版权局,1986年5月,国家版权局正式向国务院呈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草案)》。
后经反复讨论与修改,将该草案修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
经第七届全国人大于1990年9月7日第15次会议上通过,公布了《著作权法》,并于1991年6月1日起实行。
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著作权法终于问世了。
1.3著作权法的社会经济作用著作权的基本理论根据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首先就要提高从事物质与文化生活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人的素质的提高则有赖于知识的获得与积累。
要获得和积累知识,就必须鼓励人们从事智力创造性劳动,并保护人们因此获得的智力成果。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纸张与印刷术的摇篮,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但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漫长统治,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等原因,著作权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之重要作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但其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的社会经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1)著作权保护有利于调动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使其生产更多精神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