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12月西南大学(0087)《计算机网络》大作业A标准答案

2015年12月西南大学(0087)《计算机网络》大作业A标准答案

6.HDLC如何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HDLC定义了哪几种不同类型的帧?
答:HDLC协议采用0比特填充技术实现透明传输。具体方法如下:如果在两个标志字段之间的位流中出现与标志字段F一样的比特模式时,就会被误认为是帧的边界,从而破坏帧的同步。为避免这种情况,采用0比特填充技术。即发送方在比特流中一旦发现5个连续的1,就在其后填入一个0,从而保证在传输的比特流中不会出现F标志。在接收一个帧时,在F字段确定的帧的边界之间,若比特流中有5个连续1,则将这5个连续1后的一个0删除,将比特流还原。这样,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不会引起对帧边界的错误判断。具有这种特点的传输称为透明传输。根据控制字段最前面两个位的取值,可将HDLC帧划分为3大类,即(1)信息帧:携带数据,完成数据传输。(2)监督帧:监督帧共有4种,由第3,4位(S位)的取值决定。(3)无编号帧:无编号帧(U帧)控制字段的第l,2位的值均为l。因为它不带编号N(S)和N(R),故称为无编号帧。它用标有M的第3,4,6,7,8位表示不同的无编号帧,共有32种不同组合,但目前只定义了15个无编号帧,主要用于链路管理(包括对数据链路建立、释放、恢复的命令和响应)。无编号帧可以在需要时随即发出,不影响信息帧的交换顺序。
答:(1)冲突窗口为:2×1000m/(200m/μs)=10μs(2)最短帧长度为:100Mb/s×10μs=1000bit
3.因特网上有一B类网络,且划分了子网,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可划分为多少个子网(允许子网号为全0和全1)?每个子网的最多主机数是多少?
答:(1)8个子网(2)(240)10=(128+64+32+16)10=(11110000)2 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2^12-2=4096-2=4094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主机数2^12-2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姓名:层次:专科
类别:网教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计算机网络【0087】A卷
题号


三四Βιβλιοθήκη 五总分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2.在100Mb/s的以太网中,其最长总线为1000m,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问其冲突窗口是多少μs?在此网络中最短帧的长度应为多少bit?
4.TCP发送端在确定“拥塞窗口”大小时采用的两种策略的思想是什么?
答:(1)、通过"三次握手”建立和释放TCP连接。TCP协议使用了3次握手(3-way handshake)的方法,在传输连接建立阶段,防止出现因"失效的连接请求数据报”而造成连接错误。在释放传输连接时,保证在关闭连接时已经发送的数据报可以正确地到达目的端口;(2)、利用超时重传机制。TCP协议用户数据被分割成一定长度的数据块,它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报文段或段(segment)。TCP将保持它头部和数据的检验和,目的是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在接收端,当TCP正确接收到报文段时,它将发送确认。在发送端,当TCP发出一个报文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不能及时收到一个确认,将重发这个报文段。TCP协议可以采用自适应的超时及重传策略;(3)、利用差错控制的方法来保证数据段的正确性。差错控制包括检测受到损伤的报文段、丢失的报文失序的报文段和重复的报文段,以及检测出差错后纠正差错的机制。TCP中的差错检测通过3种简单工具来完成:检验、确认和超时;(4)、采用窗口进行流量和阻塞控制,以减少数据段的丢失和提高网络的效率。TCP协议采用了大小可以变化的滑动窗口方法进行流量控制。发送窗口在建立连接时由双方商定。在通信过程中,接收端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随机、动态地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而接收端将跟随发送端调整接收窗口
5.试述以太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答:以太网交换机工作于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是一种基于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完成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的网络设备。交换机上用于链接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插口称作端口。计算机借助网卡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上。网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每个端口都具有一个MAC地址,由设备生产厂商固化在设备的EPROM中。MAC由IEEE负责分配,每个MAC地址都是全球唯一的。MAC地址是长度为48位的二进制,前24位由设备生产厂商标识符,后24位由生产厂商自行分配的序列号。交换机在端口上接受计算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帧,根据帧头的目的MAC地址查找MAC地址表然后将该数据帧从对应端口上转发出去,从而实现数据交换。交换机的工作过程可以概括为“学习、记忆、接收、查表、转发”等几个方面: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每个端口上所连接设备的MAC地址;将MAC地址与端口编号的对应关系“记忆”在内存中,生产MAC地址表;从一个端口“接收”到数据帧后,在MAC地址表中“查找”与帧头中目的MAC地址相对应的端口编号,然后,将数据帧从查到的端口上“转发”出去。交换机分割冲突域,每个端口独立成一个冲突域。每个端口如果有大量数据发送,则端口会先将收到的等待发送的数据存储到寄存器中,在轮到发送时再发送出去。
8.叙述E-mail服务的工作过程,并说明其中用到哪些邮件协议?
答:E-mail服务的工作过程:电子邮件服务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首先,发送方将写好的邮件发送给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发送方的邮件服务器接收用户送来的邮件,并根据收件人地址发送到对方的邮件服务器中;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接收到其他服务器发来的邮件,并根据收件人地址分发到相应的电子邮箱中;最后,接收方可以在任何时间或地点从自己的邮件服务器中读取邮件,并对它们进行处理。发送方将电子邮件发出后,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到达接收方,这个过程可能非常复杂,但是不需要用户介入,一切都是在Internet中自动完成的。其中用到的邮件协议:①SMTP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SMTP是建模在FTP文件传输服务上的一种邮件服务,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并提供来信有关的通知。②POP协议允许工作站动态访问服务器上的邮件,目前已发展到第三版,称为POP3。POP3允许工作站检索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POP3传输的是数据消息,这些消息可以是指令,也可以是应答。③因特网信息访问协议(IMAP)用于访问存储在邮件服务器系统内的电子邮件和电子公告板信息。IMAP允许用户邮件程序如同操作本机系统一样访问远程消息存储器。可通过台式电脑远程操作保存在IMAP服务系统内的邮件,而不需要在计算机之间来回传输消息或文档。IMAP4是IMAP的最新版本,简单来讲都是邮件收发协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