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分化与整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分化与整合
二、学科渊源:对不同专业 或学科整合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对1997年设立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二级学科
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思
—坚-』20lO年第ll期(总第143期)
万方数据
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 工作的理论原则。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运 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了大量的卓有 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在保证党的各项方 针政策贯彻落实和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上,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当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之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 军民、干部中得到开展,而且高校对青年学生的思 想政治教育也摆到了重要位置。到20世纪80年代 初,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问题的讨论,促进 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随后,教育部 增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代码为0804),培养大 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研究生等各种层次的 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自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确立了学科与专业的理论框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直接推动 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 形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形成及其 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科积累和优势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要求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学科 进行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 级学科正是这一整合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紧密联系是整合的依 据。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行教育的任务,才能达到帮助人们树立为人民谋 利益、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价值观和努力学习、勤 奋劳动、勇于创造的人生观的目的。显然,思想政 治教育所需要的科学的世界观、明确的政治方向和 崇高的人生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 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马 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又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 育才能入耳、入脑、入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 目标也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实现。思想 政治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更 加贴近人们的现实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 加生动,更富有实效性,促发人们自觉地去接受马 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97年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隶属于法学门类,是
明了它是革命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和 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思想 武器。它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说明了它是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发 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 品质。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本上是按照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分 门别类地开展的,这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逻 辑发展进程有关。马克思在大学期间选择的是法律 专业,后来又把研究的兴趣集中在历史和哲学方 面,特别是集中在哲学研究上,并把研究哲学作为 研究法学的重要基础。从马克思的思想逻辑进程来 看,当他实现了由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 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以后,就以分析实现 无产阶级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问题为思想宗旨。 唯物史观的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使他有可能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解剖,发现了剩余价值, 并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自己毕生 追求的事业。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这一分析过程 中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学思想和科学 社会主义思想。尽管从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分化与整合
张雷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过程既表现为学科分化与整合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也体
现了学科分化与整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二是在学术渊源上,它是对马克思 主义理论分科性研究的整合;二是在学科渊源上,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
2010年第11期(总第143期)
17 ・_-‘--・-_
I
万方数据
始,到列宁完成(-q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 成部分》,他们并没有刻意地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三 大组成部分,但是,人们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 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 为把这三个分科性的研究整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整体研究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要求从整体上对 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正如列宁所说:“它完 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 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 的完整的世界观。”[1itP309)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关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合,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 分科性研究的整合。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这 和马克思理论分析的思想路线与逻辑主线具有高 度统一性有关。如果说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并最终解 放全人类是马克思一生致力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运行规律探索、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话, 那么,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成为马克思 进行理论分析、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整合的逻辑主 线。思想路线和逻辑主线是高度统一的,没有思想 路线,就不可能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逻 辑主线;反过来,逻辑主线又是为思想路线服务的, 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揭示为人的解放、人类的 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合性研 究并不排斥分科性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研究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整合性研究的内容基础,没有马克思 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分科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整合性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我们 也看到,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它所包含的内容远 远不止这三大组成部分,还涉及了社会学、历史学、 文艺学、新闻学等内容,然而,三大组成部分的内 容是其中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最具有实质性的内 容,它们由此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合性研究、 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的主体内容。
级学科为基础对不同专业或学科整合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在学科内容上,它是在六个二级学科有 着各自较为明确细化的专业分工基础上的有机整体;四是在学科与课程上,它既是对思想政治理 论课不断分化、又不断整合的历史演化的反映,也进一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起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分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11-0017.05
政治学一级学科内的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 大约经过9年的时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 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在推动学科学者素质的提 高、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学科学术方法的集聚、 学科制度规范的形成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 这些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科建设的优势。以 此为基础,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 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 属二级学科的通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 教育”二级学科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这实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对原先“马 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整合的进 一步发展。
2010年第ll期”学科主要研究中国人民在中国近现代历史 发展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 革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研究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共 产党执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思想政治 教育”学科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思 想政治教育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思想政治教 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追踪等。 六个二级学科虽然有着各自较为明确细化的 专业分工,但它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 构成内容在研究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即都是研究马 克思主义理论及其运用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 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 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毗‘将 理论研究同解析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 来。”吲因此,六个二级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支撑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 级学科的发展。六个二级学科的整合构成马克思主 义理论一级学科体系,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以其基础 理论的地位,为其他五个二级学科实现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历史、现实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 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 治教育这五个二级学科,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学科提供了研究和建设的目标趋向。第二,前 四个二级学科以其理论及理论与现实结合的研究, 构成了一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整体,而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作为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与历史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种实际应用,构成 了一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近现代史基 本问题、人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问题上的研究去 向。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六个二 级学科,都以文本研究与历史、现实结合的研究方 式,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生 命力的根本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体系
在学科层级上的提升和内涵方面的拓展,而“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则是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不同专业或 学科的整合。因此,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 级学科是对不同专业或学科整合的进一步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 就有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和既一脉相 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为主体内容的马克思 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就我国而言,有了马克思主 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了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 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是其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 思想理论教育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只是在全党范围内进行,各级党校肩负 起了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 随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 由全党范围发展到全困范围,就由在各级党校的教 育发展到高等院校的教育。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 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各种现实问题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日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育是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 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在马克 思主义指导下研究、传播、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 务,不只是在于教育者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 论,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必须把自己研究和掌握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教给受教育者,使他们能够树立起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共产主义的 信念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这种教育活动中 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是 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20世纪80年代 末90年代初,虽然开始培养研究生,但并没有形 成独立的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在阶级社会中的一种社 会实践活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推动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始,到开展党的工作把领导 工人运动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就积极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