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姓名:曹俊艳专业:英语1402学号:201407010201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一个看似很深奥很难懂的话题,可是却是一个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近那么紧的一个理论。
它是理论但绝不仅仅是理论,它的一切都基于现实,它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现实,它的结果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认识现实世界。
看似空洞地它又是那么的务实,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那对于这样一个理论体系,它存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它为什么这么受到欢迎和追捧呢?讨论一个事物的意义时,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
列宁在深刻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立了帝国主义论。
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
在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并导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是艾思奇,他在1938年4月写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明确提出,“现在需要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
过去的哲学只是做了一个通俗化的运动, 把高深的哲学用通俗的词句加以解释, 这在打破从来哲学的神秘观点、使哲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步接近, 在使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也知道注意哲学思想的修养上, 是有极大意义的, 而且这也就是中国化现实化的基础。
然而在事实上, 哲学的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 因此它也没有适应这激变的抗战形势的力量, 而另一方面, 因为整个并没有做到中国化现实化, 所以也不够充分的通俗化。
”这表明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 既是前一段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继续, 也是抗战的需要。
此后, 艾思奇还提出了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两个原则:“第一要能控制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熟悉其表现方式;第二要消化今天的抗战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艾思奇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可取的。
1938 年10 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是这样说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 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毛泽东看来,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 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使之“中国化”。
在先辈们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思考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现在已经成为独立的风景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智慧,将马克思主义深化、细化、消化,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让世人瞩目惊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那细化来讲,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世界里,尤其是在现实中的中国,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首先,我们从宏观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应着眼于整体,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理论品格等宏观层面来考量。
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概括,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只要客观规律及客观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仍然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可以发挥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揭示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所蕴含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关于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至今仍然是有效的、合理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这些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就可见其当代价值和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为审视历史、评价历史,为观察当代问题、解决当代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方法。
比如,马克思主义遵循实事求是的认识原则,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于动态发展的社会现实来认识现实世界、批判现实世界与改造现实世界,这种认识方法具有永恒的魅力。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科学性、批判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理论品格。
其一,马克思主义就其本性或本质而言,首先是科学,它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严整科学体系。
其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的理论,富有批判的精神,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外在的对象,而且指向自身。
这种批判品格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公开承认自身的局限,敢于剖析自身的局限,善于超越自身的局限。
其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理论又指导实践的深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既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成熟,也带来了实践的不断深化和成功。
其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放的思想体系,它是在吸收和改造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同时,随着人类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本身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观念、思想、学说、理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为保持其先进性,也借鉴和吸收了这些新的文明成果。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自身所蕴含的理论品质、理论个性,使马克思主义具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更新的内在要求与动力机制,科学性、批判性、实践性、开放性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应当具备的理论品格。
要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诠释现实、审视现实,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通过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与说服力才能显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从微观上讲,在道德缺失严重、集体意识淡薄、价值观偏差严重的当代中国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中国,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实现新的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所面临的形势同过去相比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不断变化着的新的实际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握世界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趋势,切实了解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扬长避短,争取主动。
而且只有既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又掌握本国的实际,才能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才能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给以全面的、辩证的理解。
因为我们所讲的“特色”,正是从世界历史中获得规定的,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总体关系中发展出来的。
列宁在晚年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在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环境里“, 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
后来的实践尤其是当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进程表明,孤立地、封闭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很难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与世界不断发展着的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建立在世界与中国的连接点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我们一定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把这一过程既看作是理论引导社会实践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又看作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在于他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情况的结合,他面对中国现实,果断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而使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江泽民同志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党的现状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光辉,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楷模。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社会全自然的高度,从物质规律生态规律人性规律等方面,以更高的角度,更深的深度,全面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及实践价值。
作为一门基于现实崛起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用其可用性、可塑性、可发展性,成功地赢得了世界的认可,为无数迷茫的人拨开迷雾,指明了方向。
现如今的马克思主义,已经不是当年的马克思主义那么单薄,它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丰富,已经成为了一批有思想有志向的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整套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
它们成为了人类社会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指引着人们在探索未来人类前进轨迹的路上,稳步向前!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