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美术广角】
当下,中国图书市场中销售的针对儿童的绘本图书,不再只是一种绘画风格统领的局面,这其中有国外引进的欧美经典儿童绘本,也有近年来亚洲各国家的经典儿童绘本,而这当中大多数绘本都具备鲜明的风格和民族特色。
当然,中国本土的绘本创作者,也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颇具中国风格的绘本图书,尤其是在近3年的时间中,本土原创儿童绘本创作非常活跃。
其中,关注度较高的“绘本中国”系列图书进入公众的视野。
这是由熊亮、熊磊兄弟和其他儿童读物的创作者一起策划和绘制的,是以讲述民间传统故事为主题且叙述方式更加新颖、编绘风格更独特的系列图书,受到了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普通阅读者的广泛好评,可以将其界定为中国儿童绘本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绘本中国系列图书的新形态
与之前的绘本创作者不同的是,熊亮等新一代绘本创作者与老一辈有着绘制连环画背景的画家有了不同。
新一代绘本创作者更兼具了画家、作家的双重身份而成为绘本创作者的多面手,他们不仅创作图画,还创作故事。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与来自传统出版业受到数字出版领域的冲击不无关系。
因此,我们将文本研究的场域界定在传统出版业的自组调整时期,国内本土原创绘本在这一时期将走向何种方向是我们思索的根源。
作为在原创绘本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画家熊亮,已经将绘本视为一种媒体,一种将优秀的传统故事或充满童趣的片段式集锦,以绘本的形态渗入儿童日常阅读经验中的媒体,借以传递创作原创图画书的隐蔽意图,摒弃物质感的价值取向,唤醒相同生活经验的人们对童年单纯生活常态的思忖,同时,呈现给现当代儿童别样的传统生
活方式。
2007年出版的绘本中国系列图书如《灶王爷》、《年》、《小石狮》、《泥将军》、《家树》、《屠龙族》等,与绘本市场中其他作品有所不同的是:个人经验自写式的编绘方式;原创绘本图书的新形态。
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原创绘本表现形态的新格局。
通过近十年的绘本创作的不断磨砺,熊亮已经逐步形成属于自身绘本图式的创作风格。
从他的原创绘本中能看到大量的绘画图式都与中国水墨画有关联:“我一直觉得水墨画是最有表现力的艺术。
”—熊亮在一篇文章中谈及对水墨画的态度,这与熊亮早年学习中国水墨画的经历不无关系,也直接反映出熊亮绘本创作的表现形式和精神面貌。
以绘本《小石狮》为例,该书比较全面地呈现了熊亮近几年来在原创绘本创作中的新变化。
从《小石狮》看中国原创绘本的新景象
文/段妍坤
灶王爷
熊亮、马玉
2010·10
77
首先,保持故事的原创性。
这是他创作绘本的重要出发点。
《小石狮》讲述的是守护古老小镇的石狮子的故事,虽简单但却充满乡愁、温馨。
熊亮特别有心将现代儿童所不熟知的乡村生活和传统寓言故事,通过改编和再创作的手法再现出来,同时也唤醒成年人的幼年记忆,吸引当代儿童去了解不熟知的传统中国式生活。
《小石狮》全书共178字,可谓惜字如金,更多的将主要内容通过简洁文字表述出来,提炼了核心内容。
这种原创性绘本又有别于情节描述式的,例如朱成梁的《团圆》、周祥的《集市》、蔡皋的《宝儿》等作品;从另一方面来看,减少了文字叙述反而增强了阅读的流畅性,引导读者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图画上,将图画变为阅读的主导,这也正是现代绘本区别于传统连环画的核心所在。
其次,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
《小石狮》共有17页图,从绘本开头交代主角小石狮开始,熊亮就借用了镜头语言中推镜头的方式,即所谓画面推向被摄主体的同时,取景范围由大到小,具有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的作用。
这种镜头语言是影像制作中常用的技术,也开始运用到绘本创作中。
熊亮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小石狮》是我最早的图画书,其实想说的事太多了,最后只有翻页的画面表现,小孩能看懂,大人能体会。
想说的东西呢,全在一动不动的主角—石头狮子的脸上。
”正是镜头语言的适时运用,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了小石狮的全貌,也将它脸部的细节——坚毅、恬静的笑容深刻地印在脑中。
同时也带给读者阅读经验的关照,将小石狮误读为威严、
高大的守护神形象,实则在连续的翻页中才发现小石狮只有成年人手掌般大小。
这组推镜头的连续使用,无形中增强了绘本阅读的流畅感与运动感,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主角的重新认知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绘本进行到“也许,他们会把我忘记……”时,画面从高空俯视、略带广角的镜头语言的运用,恰好渲染出主角小石狮无私守护的心境[1] 镜头语言的运用在《小石狮》这本绘本中推向了极致,这也是它有别于熊亮其他原创绘本,例如《纸马》、《京剧猫》等作品中平面化的构图方式和形式语言的独特之处。
再者,绘画语言趣味的选择。
《小石狮》整体色调潜藏在磨砂质感的浅暖灰色调中,与青石打造的石狮质感类似,正如蔡皋在对创造中惯用色调的描述一
般:“凝重而丰富的灰色调是民间生活的基调,我乐意赋予灰色
调一种平和与谦让,一种含蓄与深沉,因为我觉得生活在本质上就是这样的基调。
一切高昂的明艳都是从灰色调子里长出来的。
”从造型风格、形式语言上,《小石狮》用了大量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和线条感的变现形式,将青石造的小石狮拟人化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小石狮》虽然不是以毛笔绘制的水墨画,也不留白,但画中苍茫的感觉以及空间布局安排近似国画风格,故事极为简单且留下回味的余韵,又抓住了西方图画书的明快精神。
”[2]
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出现过被国际动画界誉为“中国学派”的辉煌时期。
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动画片大量吸收、借鉴传统艺术元素,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有别于其他动画影片的美术风格,且形成了较完整的艺术体系。
深刻挖掘自身文化的人文因素,探索独特的美术风格,才造就了“中国学派”的成功。
转而到熊亮等人策划的“绘本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期望能将创作的绘本形成具有完整的艺术体系和艺术风格。
从《小石狮》所选择的图式符号中看出他试图在构筑这样一个体系:即以老人的铜烟杆、青花碗、燕子风筝、红色灯笼、青石打造的小石狮等一系列传统艺术元素为基础的,具备中国美学特征的原创绘本生态。
中国本土性原创绘本的展望
中国市场上的原创绘本,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与欧美等有着久远绘本创作形式的国家的绘本创作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过于注重文字内容上的表达,一味盲目
小石狮
熊亮
【美术广角】
迎合儿童的审美趣味,造成了大量粗制滥造的插图配文字的书籍以及千篇一律的图像形象。
而绘本创作者熊亮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有时候一本好的儿童书(指绘本书籍)能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不是普及课本可以取代的,它具备了讲故事性质的同时,也有纸上美术馆的作用。
”这也从某一侧面反映出某些完全受商业利益驱使的出版商或者创作者自身未能严肃看待儿童绘本的编绘,只是追求销量和良好的市场反响。
当然,这是绘本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现实问题,近5年来,中国原创绘本的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熊亮、熊磊兄弟与其他儿童读物研究学者一起策划的绘本中国系列,以及其后又创作的《野孩子》系列,都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似乎走出了一条中国原创绘本的道路。
创作者、尤其是原创绘本画家,是直接与书籍打交道的人群。
电子书、阅读器的出现虽然未完全取代纸质书籍的地位,但是其影响是巨大的。
一位资深的图画书创始者在交流中谈到:“我喜欢阅读器,工具只是工具,但在创作的核心中,不是要变得更顺应,而是要变得更不为所动。
”正说出了在“传统出版业的盈利空间在不断萎缩,出版社削减预算、裁员、机构重组,在寻找新作者方面也是如履薄冰”的局面下[3] 电子书、阅读器、网络书店,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其影响也逐步扩大,甚至悄然改变着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使得“沉浸式阅读体验”变得越来越困难。
作为绘本,尤其是针对儿童的绘本,更应该坚持绘本创作的核心价值,引导儿童形成独立的价值观,给想象力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提升对美的认知。
尤其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我们需要依托自身文化优势找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绘本独特的艺术风格,让儿童在充满东方哲学思维的审美情趣中发展、成长。
因此,不为单纯利益所动,不断创作形式丰富的绘本作品已不仅是绘画之内的事,在数字时代的飞速变化中,直面绘本创作的难题、理顺绘本历史中本土绘本创作的思路,已经越来越迫切。
注 释:
[1][2] 张素椿.国画风格的绘本.台湾:中国时报,2005.8.7
[3] 陈赛.英国:企鹅出版社:在数字时代寻找存在的理由.三联生活周刊,2010.(44)
参考文献:
[1] 松居直著,刘涤昭译.幸福的种子.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年6月第4版.
作者简介:
段妍坤,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教师。
小石狮 熊亮
编辑:逸人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