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八、二》» £ 学案: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讲了范仲淹的几件小故事,用课文中的
词语概括小标题。
3、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意思。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2.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的。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
向,刻苦读书。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听写“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重点难点:
1.重点:弓I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
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
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教具准备:
摘录重点语句幻灯片。
教学过程:
共学单
1、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一读。
2、读词语,选择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
朝千载难逢、粗茶淡饭、争先恐后
3、课文中讲了范仲淹的几件小故事,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小标
题。
延学单
1、读了课文范仲淹给你的大致印象用词语概括一下。
理解句子: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教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志
向和抱负。
再读四个小故事,通过范仲淹的言行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师过渡:范伸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为此刻苦读书。
(板书:刻苦读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是怎么刻苦读书的。
二、品读语句,体会内容
1.引导学生小组合怍探究。
⑴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读一读。
⑵和同学交流自己读了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后的感受。
⑶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2.集体反馈。
教学建议:⑴找句子。
⑵交流感受。
⑶指导感情朗读。
⑴只身苦学
“累了,就用冷水洗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充饥。
”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 钻研学问。
”
(要点提示:范仲淹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学习非常刻苦。
在学生谈体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范仲淹怎样废寝忘食地苦读,怎样钻研学问。
朗凄的指导注意抓住加点的字词。
)
⑵划粥割齑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
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
①教师:对于第一句话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
括,那就是一一(学生读:戈U粥割齑)
②教师指名反馈:这说明了什么呢?(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③教师小结,引读: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但他毫不介意。
他——(学生读: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
⑶谢绝佳肴
“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
”
①指名说说“委婉”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好友给范仲淹送来了银子,范仲淹会怎么想呢?会怎样婉转地拒绝?
③教师:范仲淹不肯接受银两,朋友便送来了美味佳肴。
结果怎样?(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下列语句)
“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
”
④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话。
(读出惊讶、疑惑的语气)
⑤引导探究:范仲淹为什么不吃朋友送来的美味佳肴?(学生反馈,教师出示文中范仲淹说的语句)
“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
⑥指名说说读了这一语句后的心理感受。
⑦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范仲淹,一个肯吃苦、能吃苦又不清高的文人。
⑷闭门不出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有抬又继续读书。
”
(要点提示:此处学生交流体会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并使学生懂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虽然范仲淹今天见不到皇帝,但是他相信经过自已的努力,自己肯定能够见到皇帝。
)
5、理解这句赞颂范仲淹的话: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说的是自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同学们,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走
上了治国爱民的从政道路,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2.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同学们,了解了范仲淹从求学到从政的
历程,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如: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
3.教师:从范仲淹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他的文
学作品更是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反思
陈紫岚五(3)班
《范仲淹的故事》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在教学本课时一一首先明确本文学习任务:一是认识“粥、搓、凌、佳、肴、岂、泱”7 个字,会写“淹、岳、粥、凌、寝、
佳、肴、岂、廷、泱”10个字;掌握“废寝忘食、和衣而眠、千载
难逢、毫不介意”等词语;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
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其次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特别是课文向我们讲的四个小故事,让学生能概括出小标题,了解故事的含义,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四个小故事,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最想讲哪个小故事?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次细读品悟学生反复地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如:文章中出现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和表示自己志向的语句“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表达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和抱负。
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从中受到感染。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大力提咼课堂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