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置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引导插管中的运用目的:探讨气管导管预置喉腔与否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经鼻引
导气管插管中的不同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纤支镜引导下气管内插管患者,将气管导管预置喉腔患者分为A组,未预置患者分为B组,各64例。
记录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及不适感等。
结果:A、B两组气管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适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困难气道中,气管导管预置喉腔对纤支镜经鼻引导气管插管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标签: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呼吸道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是近些年来气道处置方案中的重要技术,它的优势在于处理困难气道[1]。
笔者在运用纤支镜经鼻引导气管插管时发现,气管导管是否预置喉腔,与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密切相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12年笔者所在科行纤支镜经鼻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12~58岁,择期84例,急诊44例,ASA分级Ⅰ~Ⅱ。
病情涉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下颌骨折、颈椎不稳、颈部巨大肿块等,患者无经鼻腔气管插管禁忌。
将气管导管预置喉腔患者作为A组,未预置患者作为B组,各64例。
所用一次性气管导管(驼人牌)涉及5.5#、6.0#、6.5#三个型号。
1.2 方法
插管前,备齐电动吸引器等相关气管插管用物,向患者解释操作情况并取得同意。
患者平卧,开通静脉通道,静滴地塞米松0.1 mg/kg,阿托品0.01 mg/kg,面罩吸氧(8 L/min),监测HR、NBP、SpO2,常规无菌操作,若SpO220%,暂停操作并予相应处理,情况改善后继续。
观察鼻腔通畅情况,了解鼻中隔偏曲以及有无息肉等,选择鼻腔通畅的一侧,4%呋麻滴鼻液收缩鼻甲,2%利多卡因注射液浸透无菌棉签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直至咽后壁。
然后把气管导管插入加了医用液体石蜡油10 ml,且加温的生理盐水瓶中进行软化和润滑。
A组患者适时将气管导管置入鼻咽部,将纤支镜(PentaxFI-9BS)插入气管导管远端开口稍低处,使用预先放置在纤支镜工作通道内的一次性硬膜外导管伸入咽喉腔,边进纤支镜边喷洒(简称SAYGO技术)2%利多卡因,待表面麻醉起效后将气管导管推至喉腔,并对准声门。
同法表面麻醉声门、主支气管及气管隆突后撤除硬膜外导管,将气管导管远端顶至声带上,于声门开放时将纤支镜插入气管内,迅速将
气管导管沿纤支镜插入气管,至隆突上方约3 cm,然后退镜,同时快速静推全麻诱导药,固定气管导管,机控呼吸。
B组患者气管导管不预置入咽喉腔,待纤支镜插入气管内时,再将气管导管沿纤支镜插入气管,其他操作同A组。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记录A、B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及不适感等。
不适度分级标准,0级:安静合作,未示意不适,操作时HR、NBP、SpO2升幅2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时间(15.48±3.32)min,B组患者为(17.25±4.5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一次试插成功50例,二次试插成功14例;B组患者一次试插成功35例,二次试插成功29例。
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鼻、咽、喉腔出血5例,B组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适度分级:A组患者0级36例、Ⅰ级23例、Ⅱ级5例,B组患者0级12例、Ⅰ级34例、Ⅱ级18例,两组Ⅱ级不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对于存在困难气道、反流误吸风险、病情危重等患者选择清醒经鼻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一项安全技术[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减少患者不适、确保生命体征平稳、避免并发症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关键。
在运用不预置气管导管至咽喉腔,纤支镜经鼻引导气管插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患者不适感强,导致配合不佳,常见口、鼻、咽、喉腔出血,失败率增高,严重者伤及患者心理,拒绝再次插管,不仅打击了医生的信心,势必影响到此项技术的开展。
本文结果说明,纤支镜经鼻引导插管是否预置气管导管至喉腔,两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操作方法效率相当。
两组Ⅱ级不适度比较,差异显著,笔者认为与B组患者纤支镜多次进出气道有关。
B组患者鼻、咽、喉腔出血例数增多,笔者认为与气管导管短时间内沿纤支镜置插入气管内及纤支镜反复进出气道有关,而A组患者气管导管就在声门口,置入要顺利得多。
在纤支镜经鼻引导气管插管过程中,A组患者气管导管前期置入咽喉腔,纤支镜在气管导管内反复进出一是不易刺激咽喉腔周围敏感组织引发不适;二是因为气管导管的限制,纤支镜不容易在咽喉腔轴线上偏向一侧而影响置入气管内。
据报道,纤支镜经鼻引导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预置喉腔,容易发生气管导
管置入气管后纤支镜退管困难[1],原因是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时可能从气管导管侧孔穿出。
笔者发现直视下只要稍加注意,纤支镜不易从气管导管侧孔穿出,并影响纤支镜退镜。
综上所述,纤支镜经鼻引导气管插管,气管导管预置喉腔,可以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让患者更舒适。
参考文献
[1]上官王宁,连庆泉,朱也森.实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插管技术[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