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数据处理3-2-1
理 。而为了科学研究的目的,往往则要求达
论 ±0.1mm的精度。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数
对于水工建筑物,根据其结构、形状不同,
理 观测内容和精度也有差异。即使对于同一建筑物
统 (如拱坝)的不同部位,其观测精度也不相同, 计 的 变形大的部位(拱冠)的观测精度可稍低于变形
统
对于工程建筑物来说,变形监测的精度要
计
求,取决于该工程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
的
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
有
关
理
论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数
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国内外还存在 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第十三
理 届会议(1971年)工程测量委员会的讨论中提出:“如
关
➢ 综合变形监测系统
理
论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变形监测内容的确定
数
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监测要求和环境等
理
因素来确定变形监测工作的内容,例如:
统 ▪ 沉降或垂直位移监测
计 ▪ 水平位移监测
的
▪ 倾斜监测、裂缝监测、挠度监测
有
关
▪ 应力应变监测——物理参数
理 ▪ 气温、水位、地下水、降雨量、地震等环境
章
数
➢ 变形监测内容的确定
理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统
计
➢ 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
的
有
➢ 变形监测频率的确定
关
➢ 综合变形监测系统
理
论
第
三 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
变
❖ §3.1 变形监测技术
形
监
❖ §3.2 变形监测方案
测
❖ §3.3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
技
术
第
三 §3.3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
章
➢ 测量控制网包括:
数
理
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
统
➢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具有理论性和实用性:
计
1)在人、财、物的条件下,控制网具有最好的
的
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
有
关
2)在满足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的条件下,控
理
制网的成本最低。
论
第
三 §3.3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
章
数
➢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
统
计
基准点应布设在稳定位置。
的
有
关
理
论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变形监测频率的确定
数
理
变形监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的大小、
统 计
速度以及观测的目的。
的
有
关
理
论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综合变形监测系统
数
理 统
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取长
计 补短,满足变形监测工作需要。
的
有
关
理
论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论 因素的监测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数
理 变形监测方法和仪器的选择:
统
取决于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周围的环境
计
条件,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
的 法和仪器。
有
关
理
论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数
理
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
统 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而
计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
的 值的1/10~1/20;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的
有 过程,则其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值小得多”。也有人认为
关 精度愈高愈好,尽可能提高观测的精度。由于观测的精
理
度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同时也涉及到观测方 法、仪器设备和投入费用等。因此,有关精度的问题,
论 值得进一步研究。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数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中,由于其主要监
理 测内容是基础沉陷和建筑物本身的倾斜,其观测精度应
统 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允许沉陷值、允许倾斜度、倾斜相对
计
弯矩等来决定,同时也应考虑其沉陷速度。例如,我国
的
建筑设计部门在研究高层建筑物的倾斜时,根据前述的
理
➢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质量标准
统
计
➢ 变形监测网机助法优化设计系统
的
有 关 理 论
第 三
§3.3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
章
➢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
数
理
零类设计(基准设计)
统
一类设计(结构图形设计)
计
的
二类设计(观测值权的分配)
有
三类设计(网的改造或加密方案设计)
关
理
论
第 三
§3.3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
有 小的部位(如拱座)。对于混凝土大坝,测定变
关 形值的精度一般为±1mm;对于土工建筑物,测
理 定其变形值的精度不低于±2mm。
论
第
三 章
§3.2 变形监测方案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数 理 统 计 的 有 关 理 论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
数
理
监测点布设在变形体的特征部位,重点突出;
章
➢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
数
理
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
统
解析设计法
计
的
机助设计法
有
关
理
论
第 三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3-2-1
第
三 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
变 ❖ §3.1 变形监测技术
形
监 ❖ §3.2 变形监测方案
测
技 术
❖ §3.3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
计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数
➢ 变形监测内容的确定
理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统
计
➢ 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
的
有
➢ 变形监测频率的确定
理 本单位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力量,能够比较容易地达到精
统 度要求,而且在不必花费很大的精力、不增加很多工作
计 量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更高的精度时,也可以将观测的
的 精度指标提高。例如前述情况,在求得=±6mm后,即按
有 此思想将精度指标提高,取±2mm作为最后的观测中误差
关 。对于根据沉陷速度来确定观测精度,是指沉陷延续的 理 时间很长而沉陷量又较小的基础,其观测的精度就应当 论 高些。
有
观点以允许倾斜值的1/20作为观测的精度指标。某综合勘
关
察院在监测一幢大楼的变形时,根据设计人员提出的允
理
许倾斜度=4‰求得顶部的允许偏移值为120mm,以其1/20
作为观测中误差,即=±6mm。
论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数
在生产实践中,求得必要的中误差以后,如果根据
第 三
§3.2 变形监测方案
章
➢ 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数
一般来讲,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对于连续生
理 产的大型车间(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统 计
物)通常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1mm的沉陷量;
的 对于一般的厂房,没有很大的传动设备、连续性
有 不大的车间,要求能反映出2mm的沉陷量。因此
关 ,对于监测点高程的测定误差,应在±1mm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