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数学研究所(011)
专业:基础数学(专业代码:070101 授予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过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专业知识,能为我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服务的基础数学高级人才。
要求具有系统深入、宽厚而又坚实的基础数学学术基础,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国际上研究的最前沿的动态,并且能够在本领域从事深入的科研探索和创新性研究。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毕业后可以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
二、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学、讨论和科研训练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要求
专业课程以课堂讲授、主题研讨为主,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
2.实践和科研训练要求
鼓励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院系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非线性分析与辛几何
2. 微分几何
3. 代数几何
4. 数学物理
5. 算子代数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撰写学位论文是对其科研能力的全面训练,学位论文是衡量其综合能力和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核心期刊或1篇论文在SCI检索期刊上发表。
在学期间所有发表文章原则上以公开出版或出版清样为准。
博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论文的题目,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开创性,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创造性的见解。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011)
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代码:070103 授予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过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专业知识,能为我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服务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
具有系统深入、宽厚而又坚实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基础,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在国内外发展的最新成果,能够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从事本专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毕业后可以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及教学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
二、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学、讨论和科研训练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要求
专业课程以课堂讲授、主题研讨为主,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
2.实践和科研训练要求
鼓励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院系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密码学
2.编码理论
3.信息论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撰写学位论文是对其科研能力的全面训练,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和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核心期刊或1篇论文在SCI检索期刊上发表。
在学期间所有发表文章原则上以公开出版或出版清样为准。
博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论文的题目,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开创性,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创造性的见解。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011)
专业:理论物理(专业代码:070201 授予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能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和自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协作的精神,能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2.掌握扎实宽厚的理论物理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理论及其最新成就,在工作中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在物质的物理性质、运动状态、微观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有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
1.通过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前沿的调研,使博士生掌握扎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并对研究方向的前沿有较深刻的认识。
2.强调在学科前沿通过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使博士生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3.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合作,根据专业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交流讲学。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理论物理中的非线性问题
2. 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2篇学术论文可被SC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篇论文可在核心刊物公开发表(要求该博士生在论文中为学生第一作者)。
2.本专业博士生应在第二学期中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要求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是有关学科前沿的、有较大理论意义的重要课题;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方案和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并有相当成果被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所接收和发表。
六、其他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3门,不计学分。
2.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尽可能参加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议等)。
3.每位博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六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
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4.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和博士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博士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