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前社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观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信计1001班马俊杰【摘要】: 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了非理性的畸形消费倾向。
为此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中的畸形消费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他们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后现代主义思潮、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以及群体心理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社会心理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为改善,伴随而来的是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
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呈现出独有的特征,总的来说其消费比较科学合理。
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令人担忧。
其特征往往折射出非理性、非科学的畸形消费倾向,这给他们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畸形消费状况,把握其特征,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畸形消费进行分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表现根据有关专家的调查发现, 1996年有67. 2%的大学生月开支为200~400元, 1999年有72. 7%的大学生月开支为250 ~500 元, 2003 年有70.9%的学生月开支为300~750元。
最近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偏高,月平均消费额约为400元,最高月消费额达到1 450元。
2010 年一些大学生月花费近3000元,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大学生收入与支出存在严重的反差。
他们既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却享受着高档次的生活,且消费水平和质量往往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费现象。
主要表现为高消费、超前消费等不良倾向。
1. 高档型消费大学生消费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多变性,高档型的消费倾斜。
不少大学生喜欢追求一些反常的豪华奢侈、气派新奇的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承受能力的消费。
他们常把高档消费当作赶时髦、表现现实社会优越感和满足虚荣心理的手段,把对消费品的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这些消费行为正在导致一些大学生人生理想失落和人格缺陷,导致部分大学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导致少数大学生道德滑坡、法纪淡漠。
2. 攀比性消费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年消费平均略高于8 383. 96元(包括学费、住宿费) ,最高的达到18 500元,最低的只有2 100元,差异巨大。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也不都是量“财”而行,其中相当一部分不是争学习上的高低,而是在生活消费上与款哥款姐攀比。
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以及虚荣心较强,在消费行为上极易滋生压倒对方而寻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从而产生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的行为。
一些大学生在吃、穿、用等方面讲排场、摆阔气,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
这种现象给家庭尤其是贫困的家庭加重了经济负担,也阻碍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3. 超前性消费据对山东省5所高校3000名在校大学生的一次有关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饮食和穿戴费用已升至总支出的60%;与此同时,时尚消费更看涨,通讯费用已占总支出的10%。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学校风气的影响,消费趋于早熟,超前消费、借款消费正在逐步火热起来。
这无疑会加重家庭和个人的经济负担,也会影响其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一)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作为大学生接触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机会比较多,思想上容易受这一新思潮的影响并会在行为、言语交际、艺术形式和社会交往等实践中表现出来和发生作用。
主要表现为追求舒适,寻找感觉;从行为上看,追赶时髦,好表现,强调自由,不愿受拘束。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富裕土壤下的衍生物,它不考虑历史,只重现实。
这种思潮也容易使当代大学生追求享乐主义的、感性的消费生活方式,甚至有的把放纵与享乐始终放在第一位。
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势必影响其身心及未来的发展。
(二) 消费主义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带来了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害怕消费、抑制消费。
随着消费水平步步上升,一股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开来。
其主要特征是,只看重消费而忽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有很强的购物欲,但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实际收入的现实水平,且无休止地相互攀比,甚至追求奢靡。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对新兴事物总是乐意率先接受和采纳,致使这种消费主义思潮迅速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但它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却日益严重。
如有的大学生把消费主义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观,并身体力行,一味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追求时尚和个性,忽视了学业和个人的发展。
(三) 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
大众消费文化如同消费商品一样轻松自然。
而生活于大众消费社会的大学生,在商品的包围之中,也必然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
因为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强有力地吸引着大学生,影响着大学生文化的变迁轨迹和健康成长。
大众文化的消费诱惑必然使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以往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取向,而特别注重对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等特点的追求。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主要通过大众传媒的炒作和现代广告来实现。
现代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向大学生灌输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对大学生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 群体心理的影响1. 群体思维大学生受群体思维影响的消费心理指遇有权威的人采取某种行为或观点时,大学生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寻求与权威一致,以至于自己的观点或行为受到抑制。
处于生理相对成熟而心理又不甚成熟的大学生,其辨别力不太强,消费决策时往往倾向于按照社会名家或周围有影响力的朋友、同学或老师作为参照。
大学生喜欢模仿权威人士或明星,又有很多机会接触媒介,这就为他们模仿名人创造了条件。
有的还不惜金钱和时间从头到脚都把自己包装成明星的样子。
不仅仅是服饰和日用品,更仿效其出入高档餐厅、KTV 的行为举止等等。
总的是想寻求权威以及同伴的认同,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 从众心理从众性消费是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独立判断力不强,在同学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主张而采取与其他同学一致的消费理念。
一个人只有与大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一致,他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纳。
大学生处于同一时代、社会环境和相同的集体中,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交往,都容易倾向于一致。
大学生又喜欢追求“新、奇、美”,迫切要求被其他同学承认或引起他人的注意。
有的看到其他同学买了电脑或手机等物品,不管自己是否需要都买。
由于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信心,不少大学生深受此种从众思想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无谓的浪费,甚至养成恶习,以及为了钱而做出违法行为。
3. 时尚心理大学生谈时尚是个不老的话题。
时尚是指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萌生的时髦消费理念和采取的相应生活样式,即赶新潮。
在社会性较强的高等学府里,时尚总会迅速地扩散和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追求时尚一方面表明大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思维超前而富有胆识;另一方面,有的大学生不顾自身的条件,不加选择地盲目追求潮流、赶时髦,结果不仅浪费了精力和父母的血汗钱,也耽误了学业。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的畸形消费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精力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三、应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主要对策(一)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既不要过度消费,也不要消费不足;既要反对禁欲主义贬抑消费,也要反对享乐主义张扬消费。
要在资源条件约束下作出最优化消费,在平时的消费行为中,既要注意对自身生活需要的满足,又要注意是否有利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既要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量力而行,又要健康文明消费,减少有害消费。
(二)引导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艰苦劳动及其成果的尊重一些大学生出现的炫耀性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则是对这种传统美德的背离。
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懂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适应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提高大学生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通过教育,强化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使大学生具备三种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一是判断消费品价值的力,能理性判断消费品对人的生存或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是对自己支付力的理性分析能力,能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尽可能减轻家庭负担。
三是消费的自主能力,能够根据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消费决策,不盲目跟随其他消费者,不受美妙无比的商业广告的诱惑,做到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 ] 李绍先,李殿元. 失落的潇洒———畸形消费面面观[M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 1752182. [ 2 ]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 OL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4203203.[ 3 ] 黄发友,陈沙麦. 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J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18 (5). [ 4 ] 章志光. 社会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992403.[ 5 ]韩璐,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西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