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工程学考试复习优质资料
交通运输工程学考试复习优质资料
铁路运输
运量较大 速度较快 运输成本低 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小 环境污染小 运输适宜类型
铁路运输的特征——适宜类型
适宜环境
国土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 运送经常的、稳定的大宗货物; 中长距离货物运输以及城市间旅客运输。
在中国,铁路主要承担大宗货物和旅客 的中长距离运输,在总货物周转量和旅 客周转量中分别占40%左右。
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 平均车日行程和里程利用率,是反映车辆行程利 用情况的指标。
• 平均车日行程=一定时期内车辆总行程/同一时 期车辆工作日
• 里程利用率=载货(客)行程/总行程×100% • 平均车日行程受公路通行条件、车辆技术性能、
运输组织与管理水平、运输市场秩序等影响。 • 平均车日行程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
交通规划的定义(续)
(4)交通规划新理念
引导城市最佳形态的形成、公共交通为主骨架城市的形成、 生态城市的形成等,以及新交通规划手段、合理的交通结构、 交通设施结构、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面向小汽车社 会的新理念等)。
(5)现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新理念的运用:人性化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绿色 交通的建设等;
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 拖运率:拖运率是反映车辆拖挂能力利 用情况的指标。 拖运率=挂车完成周转量/主挂车合计 完成周转量×100%
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 车吨(座)时产量:车吨(座)时产量是综合 反映车辆运输生产效率的指标。
• 车吨(座)时产量=同时内完成的运输周转量 /一定时期车辆平均标记吨(座)位
用地规模; • 实施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 • 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9
2、交通综合网络规划——着眼于整个交通网络,研 究整个网络上各种线路、枢纽的定位与规模,以及 这些建设项目的投建顺序,期限在5~20年。重点 解决:
• 中长期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 • 中长期道路网络布局; • 城市公交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
21
第三篇 公路运输及其发展
• 1、公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车辆利 用指标)包括哪些?
• 2、公路的分级有哪些方法?分别分为哪 些等级?
• 3、公路有哪些构成部分? • 4、什么是超高? • 5、什么是行车视距?
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汽车运输企业车辆利用指标体系主 要是针对车辆在时间、行程、速度、 载重能力和拖挂能力利用等方面来 设置的。
乘枢纽、公交场站设施的分布及用地等; • 大运量轨道交通可行性分析; • 综合网络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20
3、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近几年(1~5年)要 动工的项目的具体方案规划。包括:
• 现状交通网络评估; • 现状交通网络的完善计划(项目划分及优先
排序); • 道路交通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 阻塞路段、交叉口的交通改造方案; • 近期大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 建设资金筹措; • 建设计划的技术经济评价
• 截至2007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 358.37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 253.54万公里,占总里程的70.7%。
公路的分级
• 按照行政管理体制, • 我国又将公路按所在位置以及在国
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运输特点, • 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
专用公路五个等级,实行分级管理。
公路的分级
• 国道——在国家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的政治、 缺点
载运能力小 能源消耗大 运输成本高
综合运输体系的含义
综合运输体系是五种运输方式按其技术 经济特点组成的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联接 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形成统 一的运输过程。
什么是综合运输网?
综合运输网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和地区) 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 备组成的综合体。 运输网是运输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空间分 布、通过能力和技术装备体现了整个运输系统 的状况与水平,在运输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
公路运输
• 优点
– 机动、灵活性强; – 对运量大小有很强的适应性; – 短距时,运输速度明显高于铁路。
• 缺点
– 长途运输时存在诸多缺陷 – 汽车运输费率高于铁路和水路; – 公路运输对环境污染较大;
• 综合评价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
航空运输
• 优点
速度高;
有一定的机动性;
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 工作率是反映车辆时间利用情况的主要指标。 • 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车辆技术状况,
二是运输任务。 • 能够正常承担运输任务的车辆称为完好车。实
际承担了运输任务的车辆称为工作车。 • 两者存在下列关系: • 工作率=工作车日/总车日×100% • =工作车日/(在用营运车数×日历天数)×100%
综合运输
期末复习资料 2011.12
第一篇 绪论
• 1、交通运输有哪几种运输方式? • 2、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 3、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 4、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网的含义 • 5、运输线路的分类? • 6、运输枢纽的含义和功能是什么?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
水路运输
运量大 运输成本低 通过能力大,占地少,投资省 速度慢 风险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运输枢纽的功能是什么?
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 是大宗客货流中转、换乘、换 装与集散地,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和联运的主要基地。
运输枢纽是同一种运输方式多条干线相互衔接, 进行客 货中转及对营运车辆、船舶、飞机等进行技术作业和调 节的重要基地。
从旅客到达枢纽到离开枢纽的一段时间内, 为他们提供 舒适的候车 ( 船、机 ) 环境, 包括 饮食服务; 提供货物 堆放、存储场所, 包括包装、处理等服务; 办理运输手 续, 货物称重, 路线选择, 路单填写和收费; 旅客购票, 检 票; 运输工具的停放、技术维护和调度。
运输量(产量)
• 所运货物的重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或旅客人数 与运输距离的乘积统称为(运输)周转量。
• 前者称为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
• 后者称为旅客周转量(以人公里计)。
• 每完成一次运输过程所运货物的重量或旅客人 数,则分别以货运量(以吨计)与客运量(以 人计),二者统称为运量。
• 在统计工作中,通常将周转量与运量统称为运 输量或产量。
• 省道——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 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公路。
• 县道——具有全县性的政治、经济意义,并经确定为 县级公路。
• 乡道——主要为乡村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路。
• 专用公路——由工矿、农村等部门投资修建,主要供 该部门使用的公路。
公路的构成
公路的构成: 公路是一种线形工程构造物,
运输线路的分类?
骨干线路 ——铁路主要干线和沿海以及长江干流
开发线路 ——骨干线路向边疆地区和新开发区的延长
给养线路 ——铁路、公路、大河的支流或人工运河
腹地线路 ——分布在广大农村和工矿区内部的交通线,
一般为三级以下公路和小河航线
企业线路 ( 或叫专用铁道与专用线 ) ——工矿企业内部生产服务的交通线
主要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 涵洞等基本构造物和其它辅助构造 物及设施组成。
公路的构成-路基
•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并与路面共同承受 车辆荷载的作用,同时抵御地表各种自 然因素的危害。
• 路基宽度与公路横向的路幅宽度相同, 而路幅宽度为中间的路面宽度与两侧的 路肩宽度之和。
• 路基根据横断面的不同可分为路堤、路 堑和半填半挖三种基本形式。
• 设置超高后,由于平衡了一部分离心 力的作用,在一定的设计速度条件下, 圆曲线半径的限制值可适当降低。
行车视距
• 行车视距:驾驶员在行车中,从发现前 方障碍物后而进行制动或绕避时,车辆 所行驶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 是保证汽车运行安全必须考虑的因素。 • 行车视距主要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
• 当线路翻越山岭时,则需修筑隧道。 • 按照有关技术规定,凡单孔跨径小于5m
或多孔跨径之和小于8m的称为涵洞,大 于这一规定值则称为桥梁。 • 桥梁有梁桥、拱桥、吊桥(悬索桥)、 钢构桥和斜拉桥之分。
超高
• 2)为平衡因离心力作用可能造成的车 辆倾覆,可把道路横断面设计为向曲 线内侧单向倾斜的线型,这种倾斜称 作超高。
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 容载量、吨位(座)利用率和实载率是反映车 辆载重能力利用情况的指标。
• ①容载量即标记载货吨位(含拖挂能力)或载 客座位。
• ②吨(座)位利用率=实际载货(客)吨(座) 位/标记载货(客)吨(座)位×100%
• ③实载率是综合反映车辆上述两方面利用率的 指标;对于单一的车辆而言,该指标计算如下: 实载率=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
第二篇 交通规划
• 1、交通规划的定义 • 2、交通规划的阶段与层次
1、交通规划的定义
(1)规划
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
(2)交通规划(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 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行动 的过程。
(3)城市交通规划 了解城市地区内现有的交通形态和土地的使用情况 ,研究目前的交通路线及设施是否合理、是否足够 ,应如何加以改进,以配合将来发展的需要,或引 导城市走向计划的目标。
或地区的运输生产力水平。
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 技术速度和营运速度:技术速度和营运速度是 反映车辆速度利用情况的指标。
• 技术速度(km/h)=计算期行驶公里数/同期 纯运行时间
• 营运速度(km/h)=计算期行驶公里数/同期 出车总时间
• 其中出车总时间即车辆在运送货物或旅客过程 中的纯运行时间与各种停歇时间之和,各种停 歇时间包括货物装卸停歇时间、途中因车辆技 术故障或组织原因而造成的停歇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