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18•烟台)在用天平,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方案一:1.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3.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被测液体,测出总质量m24.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5.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方案二:1.调节天平平衡2.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m13.将烧杯中的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4.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5.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方案三:1.调节天平平衡2.将适量的液体例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4.将量筒中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m25.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1)请观察图,简要说明调节天平平衡的步骤(2)写出以上三种实验方案密度的表达式(3)分析评估以上三种实验方案,指出哪种方案最合理【分析】(1)天平的正确使用: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2)实验目的是测量液体的密度,基本原理是ρ=;(3)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从质量m的测量和体积V的测量分析。
【解答】解:(1)调节天平平衡的步骤: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2)液体的密度,基本原理是ρ=;方案一:液体的密度ρ液==;方案二:液体的密度ρ液==;方案三:液体的密度ρ液=═;(3)方案一:当把液体由烧杯倒入量筒时,烧杯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体积偏小,根据ρ=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大,误差较大;方案三:当把液体由量筒倒入烧杯时,量筒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质量偏小,根据ρ=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小,误差较大;方案二避免了一和三中的这些问题,实验误差较小,故方案二较合理。
17.(2018•淄博)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
则甲瓶液体质量等于乙瓶液体质量,甲瓶液体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分析】(1)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据此分析左右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大小即可;(2)由图得出瓶中液体的体积大小关系,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解:(1)原来天平的横梁已平衡,放上装有液体的两瓶子后,此时的游码归零,横梁仍然平衡,则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即两个瓶及瓶中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因为两个瓶子完全相同(两瓶子的质量相同),所以甲瓶液体质量等于乙瓶液体质量;(2)两个瓶子中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可知,甲瓶中的液体体积大一些,由ρ=可知甲瓶液体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故答案为:等于;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由图得出质量和体积大小关系是关键。
6.(2018•枣庄)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物体的形状C.物质的状态 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概念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对基础概念的考查,难度不是很大。
14.(2018•枣庄)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63g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60cm3,则盐水的密度是 1.05g/cm3,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时会有残留,造成测得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分析】由图读出量筒的示数,由ρ=计算盐水的密度;测量结果的大小受质量与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从步骤的顺序中分析是否对这两个量的测量产生了影响。
【解答】解:由图可知,量筒分度值2mL,盐水的体积:V=60mL=60cm3,所以盐水的密度:ρ===1.05g/cm3;分析实验的步骤可以看出,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烧杯壁不可避免地会有残留的盐水,使得测量的盐水的体积变小,所以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将偏大。
故答案为:60;1.05;偏大;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时会有残留,造成测得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20.(2018·潍坊)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天平调好后,将盛有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g;(2)将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倒出的食用油体积为mL;(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41.0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ρ=kg/m3(4)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大”、“小”或“不变”)。
解析:(1)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50g+20g+3.4g=73.4g,(2)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为V=40ml=40cm3;(3)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m=m1﹣m2=73.4g﹣41.0g=32.4g;该食用油的密度ρ===0.81g/cm3=0.81×103kg/m3;(4)由实验步骤可知,所测量的油的质量m是真实的;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导致所测食用油体积V偏小;由ρ=可知所测油的密度偏大;答案:(1)73.4 (2)40 (3)0.81×103(4)大5.(2018·滨州)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解析:A、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A正确;B、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D、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
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
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选C。
32.(2018·临沂)(6分)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利用ρ=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9.8g(如图乙所示);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15g;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1.12g/cm3。
(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加盐(选填“加盐”或“加水”)。
【分析】(2)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测得的盐水体积V偏小,但质量准确,所以密度变大。
(3)调节横梁平衡时,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向右移动平衡螺母;若指针指针分度盘的中线的右侧,需要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根据指针的位置确定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根据容器的质量和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可以求得盐水的质量,利用求得的盐水质量和告诉的盐水体积,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
(4)如果大于已知密度,需要加水;如果小于已知密度,需要加食盐。
【解答】解:(2)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偏大。
(3)将天平放在水平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50g+5g+4.8g=59.8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2﹣m1=59.8g﹣15g=44.8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40mL=40cm3,盐水的密度ρ====1.12g/cm3;(4)因为测得盐水的密度小于1.15g/cm3,需要加盐以增大密度。
故答案为:(2)偏大;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3)左;59.8;1.12;(4)加盐。
1.(2018·菏泽)下列数居最接近生活实际的实际D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g21.(2018·菏泽)(3分)小丽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是 g,石块的体积是 cm3,石块的密度是g/cm3.21. 27.2 10 2.7222.(2018·东营)(12分)在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物理兴趣小组讨论形成了以下方案:A.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B.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D.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1)以上方案中的步骤,其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即可)。
(2)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
(3入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误差较大,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结果。
(5)请结合(4)中的分析,对该物理兴趣小组形成的方案进行完善。
22.(12分)(1)BCAD(或CBAD)(2分)(2)ρ=(m1–m2)/V(2分)(3)取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达到平衡(2分)(4)所测液体的体积准确,在测量液体质量时因为有部分液体残留在量筒中,导致所测液体的质量偏小,因此所测液体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小。
(3分)(5)(3分)①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1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③将量筒中的部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剩余液体的体积V2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⑤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16.(2018·德州)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图15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测出牛奶密度为___________kg/m3,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