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 • •
蔗糖的致龋作用
• 通过一些细菌酶的代谢作用:主要酶:胞外蔗糖 酶和葡糖基转移酶,由血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分 离出。 • 为什么蔗糖能够引起龋病呢? • 原因:①这两种酶对蔗糖具有高度特异性。(亲 和力)而对果糖、葡糖唐不能利用。 • ②而多糖分子量大不易直接进入菌斑。 • 体外:~ • 每当作用①特异性强②作用强大 体内:~ • 讲一讲人体内的酶促反应。
– 细菌作用原理:使牙釉质和牙本质脱矿→龋样损害。①釉质 组成:羟基磷灰石②早期白垩色改变③恶一百土(白粉笔色) – 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某些乳酸杆菌和放线菌。 – 菌斑是细菌附着于牙面的极致。(生存环境)龋病与牙菌斑 关系密切,可以说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齿。牙菌斑是细 菌的生存环境。
• 形成过程: • 获得性膜(清洁抛光的牙齿表面,20分 钟形成厚度5~20nm,2小时后厚100~ 200nm)。清洁牙面4~6h。→细菌附着→ 牙菌斑形成。 • 获得性膜 • 定义: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 成的生物膜。
牙菌斑的致病力
• • • 由于酸性代谢物--乙酸、乳酸和其它有机段可造 成釉质溶解,矿物质丧失。 但在无牙菌斑的情况下,唾液缓冲系统可保护 牙面。 口腔内细菌产生的有机酸可被中和。同样血液 内也有缓冲对,以维持酸碱平衡。血液重要的缓 冲系统。 [HCO (缓冲对有:① 而有菌斑情况就不同,①可以使细菌的酸性产物 在局部持续发挥作用 ②缓冲系统难渗透入菌斑。
龋齿和牙周病是大学生中口腔常见病,龋齿 和牙周病除了患病率高,危险性大多特点之外,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预防措施既简单又有 效。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人人动手。, 自我保健,龋齿和牙周病患病旅客因口腔卫生保 健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降低。
牙膏的主要成分
成分 摩擦剂 洁净剂 氢氧化铝,硅化合物, 磷酸钙或踏板酸钙 十二醇硫酸钠或脂肪酸 硫酸钠 甘油 香精,糖精 甲基纤维素钠 作用 机械摩擦,清洁磨光 牙面 提供泡沫,去除牙面 沉积及残渣,稍有灭 菌作用 增加厚度和粘度,防 止稀散 矫口,爽口,清洁部 分口臭 赋形,防裂
1、青年人不主张用牙签 2、当牙跟有萎缩,牙间隙增宽 时可使用
如何刷牙
• 我们每个人的口腔卫生保健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 定相应的措施,不能搞千篇一律。具体的讲,根据 个人的口腔情况,不同来决定采用不同的刷牙方法。 牙齿发育良好,光洁度高,窝沟点隙窄浅,牙齿排 列整齐,牙齿解剖形态好者,不易患龋,刷牙次数 可减少,力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刷牙次数要增加, 力量也相应增加。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重性, 有一利必有一弊。刷牙次数多,用力大虽然牙菌斑 可除去,同时对牙齿也造成机械损伤,也可使牙龈 因受力过大而萎缩。笔者认为每天刷牙1—3次为 宜,用力大小要适度。在门诊中,因为刷牙方法不 正确,用力又过大,将牙锯断者有之。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发展阶段)
牙龈出血、牙龈炎 ↓
牙周袋形成

牙槽骨吸收 ↓ 牙齿松动、脱落
防治
• • 控制牙菌斑。 清除牙结石。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 坚持科学的刷牙方法(推荐几种方法) · 上下拂动刷牙法。1982教科书 · 短横刷牙法(水平颤动法)1995年教 科书
• 坚持用牙线 清除牙齿邻接面比用牙线 •关于牙签使用
蔗糖致龋原理:
细菌
、葡糖基转移酶
胞外蔗糖酶
果糖 葡萄糖+菌斑基质
蔗糖
水解
被菌斑均 有机酸→釉质牙本Leabharlann 脱钙→龋齿形成 丛发酵牙齿
宿主
唾液
牙齿解剖形态 牙弓形态(牙齿排列状态) 牙齿的钙化程度 与龋病的关系
唾液
腮腺 组成:为口腔中各种分 颌下腺 泌腺体的分泌液 舌下腺 作用 : A 、混合食物变为集团易于吞咽 B 、维持口腔正常湿度。 C 、具有缓冲系统(酸碱平衡) D 、含无机盐。如:钙盐可增加牙洁石的形成,所以 舌侧牙洁石多。
1、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三三三制刷牙方法。即 每日刷牙三次,饭后三分钟内刷牙,每次刷牙三 分钟以上,值得推广。 2 、如何刷牙,科教书中强调垂直颤抖法,水平颤 抖法,短横刷法,竖刷法。现在我国国民可能大 部分采用此方法,这几种方法各有利弊。 3 、要求学生们掌握牙线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又牙 周 病的患者。 4 、有牙病尽早医治。经常找经检查或同学间互相 查 看牙面有无黑色或白色斑点。如有应尽早去医 院治疗。牙龈出血除极少数由于内科病引起外, 绝大多数均由于牙菌斑刺激牙龈引起应去医院治 疗。
●龋病的继发病
1. 2. 3. 牙髓炎 牙炎周 残根
●龋病的防治
1. 造发病
2. 3. 4. 儿童使用窝沟封闭剂 使用含氟牙膏 正确的刷牙方法 提高钙磷离子的釉质中心沉积。 • 抑制钙、磷、离子的溶解。
氟的作用原理 :•
牙周病
• 定义: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
牙龈炎 主要包括 牙周炎 •
解剖与生理


1988年卫生部批准了“9.20”为爱牙日,每 年的这一天进行全民性健齿强身的宣传活 动。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00年全世界人人享 有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并提出80岁保留 20个牙齿的目标。
牙体牙周解剖生理知识
牙体牙周解剖生理知识
牙体牙周解剖生理知识
• • • • 牙的外观 牙冠:暴露在口腔中行使功能部分。 牙根:埋藏在牙槽骨内起支持作用。 牙颈:牙冠与牙根交接处。
粘合剂 芳香调味剂 胶粘剂
• • •
碳酸钙:方菱形角度锐,对牙面损伤大。 氢氧化铝:结晶呈六角形,对牙面损伤小。 二氧化硅:结晶圆蜂窝聚合颗粒,刷牙可分散 扩大接触面积
其他口腔病
1、 智齿冠周炎 2、 口腔溃疡 3 、牙外伤折断,移位,脱位的应急处理
二、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现状
• • • • • • • 1998年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我国人口恒牙: 患龋率:49.88% 、 患牙齿炎率(12岁学生):38.04%、 牙结石检出率:52.03%、 我校98级新生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患龋率:37.23% 患牙齿炎率:53.10% 牙结石检出率:47.73%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校医院 马富
一、开展此课意义
• 增强全民防病、应急救护意识,提高防病,突发 事件应急救护、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水平。如:心 肺复苏术,脊柱骨折的正确搬运。以提高伤病员 的生存能力,为进一步救治提供充足的时间。 • 对于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更具有现实意义, 因为口腔病有其特点,龋齿和牙周病即有发病率 高,危害性大的特点;又有预防措施即简单,又 有效的特点。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牙齿保健方法; 人人动手,自我保健,牙病患病率可因空腔保健 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降低。
牙龈 牙周韧带 (牙周膜) 牙周 牙槽骨
病因
• 始动因素—牙菌斑 局部 • 促进因素
全身
•局部因素
1. 牙石:一种沉积于牙齿或托娅(假牙)表面的钙化的坚硬物 牙石: 质:有唾液中的钙盐逐渐沉积于菌斑或软垢上形成。 2. 白垢 白垢:(软垢)牙面上软而粘的沉寂物。(右食物碎屑、 微生物脱落上皮) 3. 食物嵌塞。 食物嵌塞 4. 创伤性合 创伤性合:牙齿由于不适当外力而使牙周膜发炎,牙 槽骨吸收。牙根发生吸收,而引起牙的创伤。
5、牙位异常与错合畸形(错位、扭转、过长、造成接触点 位置改变有利于菌斑的堆积)。 6、不良习惯 如:无意识的咀嚼、咬物动作 职业习惯 吐舌—儿童导致前牙合 磨牙症 7、吸烟:烟草燃烧的热和积聚的产物对局部的刺激使牙根角化 增加。菌斑、牙石的量在吸烟者也增加。
• 全身因素
①内分泌因素: 如:青春期跟炎。妊娠期跟炎。 糖尿病—牙齿松动、脱落。 ②血液病 如:白血病—牙根自发性出血(血小板↓)
牙的组成
• 牙釉质:牙冠表层,半透明的白色硬组织, 高度钙化,硬度最高(全身)。 • 牙骨质:牙根表层,色泽较黄的硬组织。 • 牙本质: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 牙骨质的内层,内为口腔一牙髓腔。 • 牙髓:在髓腔中,为血管、神经、淋巴。

牙的分类
按形态分: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 – 按萌出时间分 乳牙:20 恒牙:28~30 • 牙的功能 – 咀嚼、切割、撕裂、捣碎、磨洗 – 发音:齿音 – 保持面部形态
龋病
定义: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 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 一种疾病。 龋病的发病因素 微生物 食物 宿主 时间
细菌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 大量证据表明,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大 量试验研究细菌致龋的证据是确凿的。如:无菌饲养的 动物不发生龋病,用抗生素饲养的动物可以降低患龋率, 未萌出的牙齿不发生龋齿,而当这些牙齿暴露在口腔环 境和细菌丛中则可发生龋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