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第十章
1、查尔斯.伊姆斯是美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少数几个家具和 室内设计大师之一,他是一个设计多面手,除了从事家具、产品 和建筑设计外,还从事平面、展示设计摄影和电影等多种工作。
现代主义的发展
1946年,伊姆斯在现代艺术博物
馆举办了他的胶合板家具展览。
1946年与其妻子在洛杉矶成立自 己的工作室,成功进行了一系列新 结构和新材料的试验。 他设计的座椅、室内在整个世界有
相当大影响。
镀铬的钢管 1946年设计的餐椅
现代主义的发展
伊姆斯1956年设计的安乐椅和垫脚凳
现代主义的发展
休闲椅
伊姆斯设计椅子
现代主义的发展
伊姆斯设计椅子 现代主义的发展
伊姆斯设计家具 现代主义的发展
伊姆斯设计家具
现代主义的发展
伊姆斯设计建筑 现代主义的发展
伊姆斯设计建筑 现代主义的发展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⑶丹麦的邦与奥卢胡森公司(简称B&O公司)
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设计的佼佼者,公司产品强调逻 辑操作和人机之间的双向交流, 外观设计朴素而严谨,“高 技术与高情趣”的完美结合。家用视听设备。 设计师-----自由设计师 通过精心设计管理。公司有明确的产品、设计和市场三方面的 政策。 公司制定了七项设计基本原则: (1)逼真性 (2)易明性 (3)可靠性 (4)家庭性
10.2现代主义的发展
10.3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10.4意大利设计的特点 10.5德国设计的特点 10.6日本设计的特点
10.8公司识别计划
10.9人机工程学发展 10.10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
第十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2.掌握现代主义的发展
3.掌握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4.掌握意大利设计的特点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工业装备上:
详尽的人机工程分析设计了标志、
符号、指令和操纵手柄。
隔音好、机动性好和方便维护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2、丹麦----家具设计成就很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丹麦战后最重要的设计师之-----维纳
⑴维纳(Hans J.Wegner,1914-)
维纳自身就是手工艺高超的细木工,
因此对家居的材料,结构,质感和工艺有
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值,从而诱导消费,增加生产者的生产效
益。一种是“合适设计”理论——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强调设计应适合于人们的实际需要,解决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
反对使设计伦为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媒介。
10.1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北欧五国,即丹麦、瑞典、芬兰、 挪威和冰岛。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产品朴素而有机的形态 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很受欢迎。
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 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 “软化” 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 代主义”。他最著名的设计是“胎”椅和“郁金香”椅。
现代主义的发展
整体用玻璃纤维板挤压成形,圆形盘柱为足。 现代主义的发展
软性材料
较为工整的几何形为主、少许曲面变化为辅,功能与有 机空间融为一体的轻松活泼的模压形态,用玻璃纤维模压成 壳状物,置于一个钢条摇篮中。 现代主义的发展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 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 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 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消费时代, 现代主义走向“当代主义”。 现代主义在战后的发展集中体现于美国和英国,为现代主义
设计冠以“优良设计” 的名称加以推广。
现代主义的发展
10.2.1 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
2、加工工业、进出口贸易等迅速增长,这些最大动力来自
于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如雷达、飞机制造、塑料、金属和晶体
管的发明。工业设计的对象由消费品扩展到投资产品,在工业 装备、工程机械及仪器仪表等产品中出现了许多优秀设计。 3、战后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和英国,设计蓬勃发展。 战后工业的复苏促成了新的设计活动和理论探讨。
⑴在结构上必须能经受机械应力; ⑵在整个工作范围内都必须保持高 效率; ⑶泵必须尽可能少占空间,易于安 装,管道流线应简洁。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简洁舒适现代
当今世界家具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北欧风格的备
受青睐。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0.2 现代主义的发展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论
中国椅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牛角椅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左上:孔雀椅,左下:折叠椅,右上:椅,右下:义骨椅)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977 材料:岑木,红木,皮 这款椅子采用层压木材制作框架, 结构简练。
扶手椅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963 材料:漆木
Hale Waihona Puke 贝壳椅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⑵雅各布森 Arne Jacobsen(1902~1971)
名工业设计师诺伊斯(Eliot Noyes,1910—1977)被任命为 工业设计部第一任主任。
4、米勒公司和诺尔公司-----现代主义发展方面起促进作用 将现代主义的目标与其所爱好的新生产技术结合在一起,开 发和生产了由美国设计师设计的家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伊姆斯和沙里宁。
现代主义的发展
二、美国现代主义代表人物
把B&O的设计理念推向了极致,实 现6碟连放,人们一边欣赏音乐, 一边观赏CD上多彩的平面设计以及 激光拾音器的精确运动。真正把机
械技术升华为艺术。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丹麦十分重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投资类产品的设计。 这种系列泵的外观形态是为了适应
如下三个特殊问题而设计的:
国际交往频繁,国界也逐渐消失,产生了一种国际化的设计趋势。
后现代主义等流派应运而生,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 4、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成立——1957年,在伦敦。 永久会址设于巴黎。每两年一度的年会、出版设计刊物、 举办设计竞赛和设计展览等。推广工业设计和设计教育。
第十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
10.1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2、艾罗· 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
20世纪有机主义风格的建筑与家具设计大师。
①设计生涯:1910年出身于芬兰的著名建筑师家庭—12岁获瑞典为
火柴盒设计第一名—1923年随老沙里宁移居美国— 1930年入耶鲁大学建筑系,获奖学金赴欧洲考察— 1940年与伊姆斯共同合作获家具设计大奖(后为诺尔 集团设计系列家具)—1948年设计杰佛逊纪念碑获大 奖—1956年设计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成为20 世纪有机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5.掌握德国设计的特点
6.掌握日本设计的特点 7.了解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
一、战后两种象征重建的方式:
技术性的,强调机器效率,生产重点放在技术产品上。
——美国、德国、瑞典、日本。 艺术性的,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来描绘自己国家的未来。 ——斯堪的纳维亚、意大利、英国。 这两种方式都产生了一种设计上的形式主义。 二、战后在设计的基本理论探讨: 一种“价值创新”理论——着眼于设计的商业价值,强调通过设
(4)举办设计竞赛,促进低成本家具、灯具、染织品等设计。
现代主义的发展
1940年,现代艺术博物馆
为工业设计提出了一系列
“新”标准,即产品的设 计要适合于它的目的性, 适应于所用的材料,适应 于生产工艺,形式要服从 功能等。
实用物品被誉为“优良设计” (沃森设计的台灯) 现代主义的发展
现代艺术博物馆于20世纪30年代末成立了工业设计部。著
战后它们组织实行了合作政策,“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览。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年展轮流在各国举办,影响十分广泛。它们 与出版物和期刊一道为设计界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 一种设计风格。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 亚设计就将德国的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的手工艺传统中的人 本主义融会在一起。 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 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 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 性和生气。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 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了这种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 义所推崇的原色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的色彩所取代,更 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50年代产生 了一次新的飞跃,其质朴而有机的形态以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 在国际上大受欢迎。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952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958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 “蛋”椅。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层压椅 水滴椅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丹麦的工业设计中开始反映出新 现代主义,在产品设计中强调简洁、有力的形式,并使用 工业化的材料,雅各布森设计的筒系列餐具就是其代表作。
20世纪50年代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另一位人物是雅各布森。
他将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了精练而雅致的形式,这正是丹麦
设计的一个特色。雅各布森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他是20世纪
最具影响力的北欧建筑师及工业设计大师,丹麦国宝级设计大师,
北欧的现代主义之父, 是『丹麦功能主义』的倡导人。
雅各布森的设计追求细节的推敲以 达到整体的完美,至今依然清新无比、 深具吸引力。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一批战前就素负盛名的设计师如汉宁森、克兰特、马姆 斯登、阿尔托等仍走在设计的前列 。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克兰特,躺椅满足实用和美学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