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_詹华

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_詹华

收稿日期:2003-02-19作者简介:詹华(1964-),男,福建龙泉人,高级工程师,科研生产部主任。

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詹 华1,姚士洪2(1.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0;2.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河北廊坊065000)摘 要:分析了我国目前能源的总体状况,同时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着眼,就21世纪我国能源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能源现状;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50(2003)03-0001-04Some speculation about general status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ZHA N Hua ,YA O Shi -hong(1.Research Institute of Pipeline of CNPC ,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2.China Natural Gas Pipeline Bureau ,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A 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general status of Chinese energy .With a view of the conventional energy source of China ,such as coal ,petroleum ,natural gas ,etc .,it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of Chinese energy in the 21st century .Finally ,it brin gs out some ways to solve these questions .Key words :China ;general status of energy ;develop ment ;strategy0 引言能源是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血液”,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社会经济是难以整体持续发展的。

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可靠的能源保证体系。

近些年来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步伐,在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里,我国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为4.6%,尚不足国民经济增长的二分之一。

可以看出在21世纪,尤其是前20年,我国的能源工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加速建立可靠的能源保证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1 我国能源的总体现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在我国的能源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两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一是优质能源比例很低;二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低。

我国总的能源状况是富煤缺油少气,这导致了我国的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年份能源生产总量/万t 标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199613261675.217.02.05.8199713241074.117.32.16.5199812425071.918.52.57.1199911000068.220.93.17.8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表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年份能源生产总量/万t 标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199613261674.718.01.85.5199713241071.520.41.76.2199812425069.621.52.26.7199911000067.123.42.86.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原煤的生产消费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70%,石油大约是研究与探讨DOI :10.16189/j .cn ki .nygc .2003.03.00120%,天然气大约是2.3%,水电大约是6.5%。

而上述种类能源的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26.7%, 41%,23.8%,8.5%。

也就是说,我国的煤炭的生产及消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约2.6倍,石油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天然气更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0%。

一次电力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优质能源在能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再有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20%,这就导致了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即使是资源最丰富的煤炭,人均资源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目前,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耗是1000kg标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000~3000kg,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是5000~6000kg,美国则高达11000kg。

有专家预测,在2030~2050年期间,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耗最多可能达到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届时能源总消耗量也将高达40亿t标煤以上,消费和生产之间的缺口粗略估算可达到消费总量的50%。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能源资源严重短缺。

2 21世纪我国能源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2.1 煤 炭我国能源以煤为主,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居世界第3位。

2000年原煤产量达到9.98亿t,居世界第1位。

每产生一单位能量,煤炭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多29%,比天然气多80%。

我国由于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及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量分别约占85%和70%。

大量的煤炭开发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1位,酸雨的覆盖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4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2位。

据粗略统计,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已达到GDP的2%以上。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煤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由于煤炭所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迫切要求。

今后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个几个问题。

2.1.1 不可盲目减少煤炭消费的比例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由自然资源条件决定的,在中国的能源资源中,煤炭占绝对的优势,达到常规能源资源总量的85%,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是难以在短时期内彻底改变的。

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可盲目地用大量的石油或天然气等我国相对短缺的能源来替代煤炭。

对于煤炭的替代应该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就全国范围来讲应该逐步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但是对于一些富煤地区,则不一定急于减少煤炭消费的比例。

一味参照和仿效发达国家现有的能源发展和能源消费模式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2.1.2 大力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所谓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目前我国煤炭消费量的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而产生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如充分利用洁净煤技术,则可以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就我国的能源状况而言,开发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是中国提高能源质量的必由之路。

2.1.3 充分利用煤层气煤层气是一种由煤层生成并主要以吸附状态储集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在常温下其热值为34~37MJ/m3,与天然气的热值相当,煤层气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

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资源量高达30万亿~35万亿m3,储量居世界第3位,基本与我国天然气的储量持平。

但是以往在我国对于煤层气基本没有进行采收和利用,而是由采矿作业面直接排入大气,每年因采煤向大气排放的甲烷约占世界总量的1/3,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对大气的污染十分严重。

直到80年代初期,我国才开始对煤层气的专项研究工作,开发利用煤层气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同时还可以弥补能源总量的不足,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石 油根据我国油气资源二次评估的结果来看,全研究与探讨国石油的总资源量940亿t,其中陆上为694亿t,占73.8%,海域246亿t,占26.2%;从地理上分布可以说石油总资源量在东北、华北、西北和海域各占1/4。

在940亿t石油资源量中,可采资源量是160亿t。

2000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63亿t,达到了世界第5位。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石油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7.1%。

1984年以来,原油产量年均增长为1.7%,但同期的石油消费年均增长为4.9%,供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2000~2002年连续三年,石油进口平均达到了7000万吨以上,目前的自给率差不多为80%。

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每年的原油产量应为1.6亿~1.8亿t,近年内原油生产量不会有大的突破。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供需之间的缺口将会被进一步拉大,自给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世界石油大会预期中国在2005年、2010年、2015年自给率将逐步滑落到70.8%、64.3%和59.4%。

更为悲观的看法是,中国大约在2007~2008年左右,石油自给率将降低到50%以下。

总之,石油相对短缺将是我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长期的问题。

2.2.1 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是160亿t。

石油的探明度为22%,大多数盆地勘探程度尚处于早、中期阶段。

再有石油资源的测算值与勘探程度、科技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变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勘探力度的加大,可采资源将会有所提高,这说明未来石油的开发还有较大的空间。

我国石油地质特点是以多构造层系叠合盆地为主,这就决定了中国石油勘探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勘探仍是我国未来石油工业的重要课题。

通过加强勘探,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内资源,使我国今后10~20年中石油产量稳中有升,保证一定的自给率。

这是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2.2 拓宽石油进口渠道随着我国石油自给能力的下降,进口石油将是保障国内需求的重要手段。

国内的保守预测认为,2010年石油供需缺口为1.2亿t左右,2020年为2.1亿t左右。

国外机构的预测结果普遍高于我们的预测,世界能源机构认为,2010年缺口将达到1.5亿t,2020年达4亿t。

总之今后我国的石油进口数量是十分巨大的。

以往我国的石油进口主要依赖中东地区,以2000年为例,我国进口原油大约57%来自这一地区,并且完全依靠海上运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