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病与性病PPT医学课件

皮肤病与性病PPT医学课件


.
10
脓肿
.
11
破伤风的病因
致病菌:破伤风梭菌,为 G+ 厌氧菌,以芽胞状态分 布于自然界,土壤中尤为多见,有很强抗力,对创 口污染率高。 致病条件: ①细菌污染创口 ②细菌获得适宜的缺氧环境 易患人群: ①深在的污染小创口
. 12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一)
潜伏期:有长有短,多为7天左右
前躯症状:乏力、头痛、头疗
局部热敷、中药外敷或理疗,也可用紫外线或超短波治疗 .
5
急性蜂窝织炎
.
6
急性蜂窝织炎 新生儿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
.
7
丹毒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蔓延很快,很少有
组织坏死或化脓。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部位为下肢和面部。 起病急,有头痛、畏寒、发热 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略隆起 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松压后很快恢复 红肿区可发生水泡,有烧灼样痛 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 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象皮肿 治疗 卧床抬高患处。用50%硫酸镁或3%碘酊涂擦 应用磺胺药或青霉素,症状消失后仍继续 用3~5日防复发
. 复发性丹毒,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 8
急性淋巴结炎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区等,可继发与相
关部位的化脓性感染
①局部表现:淋巴结肿大、疼痛,严重者表皮红肿发热,很 少形成脓肿
②全身表现:发热,WBC↑
治疗:
①处理原发感染灶
②抗感染治疗
. 9
脓肿
皮肤病与性病
.
1
疖(furuncle)又称疔 :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 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 面部 “危险三角区”的疖肿,如被挤压,易引起 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以局部治疗为主,早期热敷,微波等物理疗法, 可外涂碘酊、鱼石脂软膏或金黄散 全身症状明显,面部疖或并发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
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溶血 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性细菌等
临床表现
局部肿、痛,迅速向四周扩大,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 病变中央部分常因缺血发生坏死 全身症状明显,有高热寒战、头痛、乏力、白细胞计数增加 颌下和颈部的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和压迫气管,引起
急性感染后,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局部脓液积 聚,并有一完整脓壁时,称为脓肿 (abscess) 。致 病菌多为金葡菌
浅表脓肿 局部有红、肿、痛、热的典型症状,与正常组织分界 清楚,剧痛,有波动感 深部脓肿 局部红肿多不明显,无波动感,但局部疼痛和压痛,并 可出现凹陷性水肿 用粗针试行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结核杆菌引起的脓肿,特点是:病程长,发展慢,局部无红、 痛、热等表现,故称为寒性脓肿 。继发于骨关节结核、脊柱 结核 治疗 脓肿尚未形成时的治疗与疖、痈相同。如脓肿已有波动且 穿刺抽得脓液,即作切开引流术
典型症状:在肌强直基础上出现阵发性强烈痉挛,先后
累及咀嚼肌、表情肌、颈背腹肌、四肢肌、膈肌等、出
现“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
.
13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二)
诱发因素:轻微刺激可诱发痉挛 强烈肌痉挛并发症:肌断裂、骨折、尿潴留、呼吸骤停 病程:多为3~4W,缓解期1W 常见死因:窒息、心力衰竭、肺部并发症 局部破伤风:预后较好
该感染发病急,预后差
. 16
气性坏疽
潜伏期:一般为1~4天,短8-10h,晚5-7天。
局部症状 疼痛:感沉重→剧烈胀痛“胀裂感”和压痛 肿胀:明显、进行性加剧 皮肤:苍白→发亮→紫红色→紫黑色(水泡)
皮下积气:有捻发音,分泌液混有气泡、恶臭
局部:肌肉呈暗红色,无弹性,切割时不流血。
全身症状
.
14
破伤风的治疗
消除毒素来源:彻底清创(双氧水冲洗、充分引流)
中和游离的毒素: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控制和解除痉挛:①避免刺激
②合理应用镇静、解痉挛药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防治并发症:防治肺部并发症、发作时损伤等 营养支持、纠正代谢紊乱,抑制致病菌等
. 15
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 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 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结炎者,应静脉给予抗生素
出现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碳酸 有波动时,应及时切开排脓 对未成熟的疖,勿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 2

痈(carbuncle):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
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皮肤硬肿,随后扩散, 浸润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局部疼痛 痈破溃后,溃口呈蜂窝状,像“火山口”,含脓液
.
19
发于上半身的湿疹
发于四肢的湿疹
.
20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粘膜
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 瘙痒性风团,中医称“瘾疹”,俗称“风疹块”。
治疗
选用磺胺甲噁唑加甲氧嘧啶或青霉素、红霉素 早期可用50%硫酸镁或75%酒精湿敷,也可选用 0.5%络合碘湿敷,或蒲公英捣烂外敷 手术时机以痈区中央有皮下坏死,软化时为宜 广泛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保留切口周围 皮片。一般用“+”字或“++”字型切口
. 3

痈的切口排脓:
.
4
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phlegmon):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
. 17
治疗原则
气性坏疽的治疗原则是确诊后立即紧 急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清创:在全麻下行清创术,清创范围 应达正常肌组织,切口敞开,不予缝合,严重 予高位截肢,残端不予缝合 应用抗生素:首选大剂量青霉素 高压氧治疗 全身支持疗法 隔离
. 18
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性表皮
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 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 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湿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治疗需要专用药如湿康, 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 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 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