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虱类(精)
Whitefly
云乎?雾乎?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
北京
– 1976年夏末秋初,温室白粉虱在北京首次大暴 发,在温室、大棚较多的西郊区骑车在路上, 迎面飞舞的白粉虱钻入人的鼻孔和口中。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2000)
河北
– 白粉虱成虫肆虐廊坊任丘 规模之大实属历史罕见, 成团白粉虱成虫乱飞乱撞。( 2000年8月29日人民 日报)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Greenhouse Whitefly
Adult
Nymph
Pupa
烟粉虱A型 Bemisia tobacci
Adult
Tobacco whitefly
Eggs
Nymph
Pupa
烟粉虱B型(银叶粉虱) Bemisia argentifolii
各虫态特征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温室白粉虱 烟粉虱 ♀长1.06mm ,翅展 ♀长0.91mm ,翅展 2.65mm。♂长0.99mm,2.13mm。♂长0.85mm, 翅展2.41mm 翅展1.81mm 虫体淡黄色到白色,前 成 虫体黄色,前翅脉有分 翅脉无分叉,左右翅合 虫 叉,左右翅合拢平坦。 拢成屋脊状。 当与其它粉虱混合发生 时,多分布于高位嫩叶。
Silverleaf whitefly Tobacco Whitefly Adult
Nymph
Pupa
纹翅粉虱 Trialeurodes abutilonea (Haldeman)
Bandedwinged Whitefly
简介
Common name: whitefly 分类地位:同翅目,粉虱科 虫态特征
Silverleaf whitefly
成虫
成虫个体比烟粉虱小。 虫体淡黄色到白色,前翅脉无分叉,左
右翅合拢成屋脊状。
卵
卵多不规则散产,少数成圈状产在叶背面(少数叶正 面)。卵有光泽,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卵 柄通过产卵器插入叶表皮裂缝中,卵柄起导入精子和 获取水分的作用。新产卵黄白色,近孵化时颜色变深。
温室白粉虱 烟粉虱 蛹白色至淡绿色,半 蛹淡绿色至黄色。 透明。 蛹壳边缘厚,蛋糕状, 蛹壳边缘扁薄或自然 周缘排列有均匀发亮 下陷,无周缘蜡丝。 蛹 的细小蜡丝。 蛹背面通常有发达的 蛹背蜡丝有无随寄主 直立蜡丝。 而异。 无蜡缘饰。 胸气门和尾气门外常 有蜡缘饰。
蛹
温室白粉虱
– 蛋糕状
烟粉虱
– 蛹壳边缘扁薄
1龄若虫
*
一龄若虫淡绿至黄色,椭圆形,长0.27mm,宽 0.14mm。背部隆起,腹部扁平。有三对足和 触角,能作短距离爬行,在孵化时身体半弯 直到前足能抓住叶片,脱离废弃的卵壳。
*
2-4龄若虫
烟粉虱B型与A型的区别
B型烟粉虱蛹上缺少第四前亚缘毛。 B型能在西葫芦上引起银叶病,一品红、 南瓜、青花菜白茎,而A型不能。 B型粉虱比A型有更广泛的寄主植物。 B型比A型取食更多的植物汁液,分泌更 多的蜜露,传毒能力更强。 B型比A型产卵更多。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Perring
天津
– 空中飘着‘白粉虱’,市民发现走路迎面飘来很多 白色粉层。( 2000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广东
– 2000年是历史上发生最重的一年,每片冬瓜叶片上 粉虱成虫多达1500头。
两种粉虱的更替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烟粉虱 Bemisia tobacci
成虫:体小,体长1mm左右,善飞。翅白色,俗称小 白蛾子。 卵:通常椭圆形,散产或成圆圈状。 1龄若虫:具爬行能力,又称小爬虫。 2-4龄初若虫: 足退化,成为固定取食的不动虫态, 身体扁平,紧贴植物叶面。触角退化仅余一节。 蛹:4 龄若虫的中、后期。身体增厚,体背或体侧着 生蜡丝,停止取食,出现红眼及黄色体节。蛹壳的结 构是种类鉴别的重要依据。
成虫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 卵多不规则散产,少 成圆形或半圆形;在 数成圈状,产在叶背 多毛叶片上散产。 面(少数叶正面)。 卵初产时为淡黄色, 卵初产时为淡黄色, 孵化前变为琥珀色, 孵化前变为黑褐色。 不变黑。
卵
烟粉虱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关于B型烟粉虱
由于B型烟粉虱在形态、生物学和为害等方面的 特性,很多学者将B型定为另一新种——银叶粉 虱Bemisia argentifolii 。 B型烟粉虱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后,已在全 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严重为害,在花卉、苗木、蔬 菜、棉花等作物上基本取代了A型烟粉虱和温室 白粉虱。 1889年至1985年,全世界关于烟粉虱的研究论文 约830篇,自B型烟粉虱出现后(1985—1998), 烟粉虱的研究论文猛增到3150篇。
– 周缘直立蜡 – 常有蜡缘饰
丝
两种粉虱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区别
1、烟粉虱的寄主范围更广
对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造成严重为害,而白 粉虱基本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
2、烟粉虱传毒能力强
据报道 能传播30种植物上的70多种病毒病,而未见白 粉虱传毒的报道。
3、烟粉虱的适应性更强
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适应沙漠性气候,能忍受 400C以上高温。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起源与分布
首次报道于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发 现,命名为烟粉虱。 起源:起源于亚热带、热带及温带边缘 地区。 分布:20世纪后期随人类调运花卉及苗 木向世界各地扩散。现基本成为全球性 的苗木和花卉主要危险性害虫。
虫源问题
本地虫源
– 20世纪40年代华南已有烟粉虱的
记载,但不是主要害虫。
外来虫源(多数人同意)
– 外来的新出现的‘生物型’逐年
增长所至。
生物型问题
由于形态的变异性,产生了许多同物异 名,1978年同物异名达到22种。如烟粉 虱、棉粉虱和甘薯粉虱。 根据烟粉虱对寄主的范围、寄主的适应 能力以及对植物病毒病传播能力的不同, 分为不同的生物型,其中以A、B型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