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 教案
本课针对歌曲和乐曲的编创活动,已在相应的作品学习中提出基本要求。
五、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唢呐配喇叭》,聆听《百鸟朝凤》(片段)。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基本练声
二、演唱 歌曲《唢呐配喇叭》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及对唱、接龙唱等多种模唱的方法,学唱《唢呐配喇叭》。
2.注意歌曲中一字多音以及衬词的演唱方法,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
活动准备:青蛙头饰(或图片),有条件可准备一个青蛙卡通玩具手偶,打击乐器等
活动开始: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填词演唱:“青蛙唱歌咕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呱
(拍手),咕呱(耸肩)呱呱咕呱”。出示青蛙形象的头饰(图片)或青蛙卡通玩
具手偶。
(2)聆听《青蛙音乐会》,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和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做不出声的演唱。
3.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时,可分组模仿吹奏动作,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复习练声
2、复习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复习歌曲,指导学生演唱的情绪
个别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聆听 管弦乐《青蛙音乐会》
教学基本要求
1.听辨乐曲中青蛙的叫声,用打击乐器或人声模仿蛙鸣。
2.体会感受乐曲活泼、欢快、诙谐的风格,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音乐中描绘的“青蛙音乐会”上的场景。
(7)模仿其他小乐器的声音,尝试编创歌词,演唱歌曲。
(8)小组表演,才艺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编创歌词并分角色表演。拓宽学生的思
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快乐的音乐会》,聆听《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所学的歌曲开展音乐会表演活动,展示学生特长,或使用打击乐器、自制乐器,编创简单适合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建议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在音乐中得到启示,在实践中表现音乐。
教学基本要求:
1.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歌曲旋律及节拍特点。
2.注意聆听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歌曲中唱到了那些乐器,如何演奏。
3.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模仿正确的乐器演奏姿势。
4.跟着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
5.为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创编一句简单的歌词。
6.分小组表演歌曲,展开互评与自评,及时进行鼓励。
《快乐的音乐会》活动设计
1.《快乐的音乐会》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用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为歌曲编创动作和歌词,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节奏图谱、民族乐器图片等
活动开始:
(1)游戏“我来做你来猜”,教师模仿乐器演奏动作,让学生猜猜在干什么?演奏的是哪种乐器?
(2)它们发出怎样的声音?出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歌曲中模仿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音色节奏图谱,辅助
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备课用表
NO.3
课题
音乐会
教学目标
一、聆听中国民间音乐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片段,初步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及表现力。二、对比聆听外国管弦乐作品《青蛙音乐会》,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参与聆听与表现。三、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能背唱《唢呐配喇叭》。并随歌曲《快乐音乐会》边唱边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四、认识并正确地使用铃鼓,编创较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收集废旧材料自制小乐器,为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歌
检查学生的音乐课准备情况。
2、发声训练
本课的发声练习为配合歌曲《快乐的音乐会》而设计。在五度音程的发声练习中,用
的练习,学习用灵巧的方法发声,模仿歌词中乐器的声音效果,提高学生对发声练习的兴趣,同时直接引入歌曲“快乐的音乐会”的学习。
练声的音域建议在1=C至1=F之间进行。
三、演唱 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教学重点
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参与聆听与表现。
教具准备
PPT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授课时间
预
设
过
程
及
教
学
思
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发声练习,学唱《快乐的音乐会》,编创歌词;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通过发声练习导入本课主题,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模仿乐器的音色及正确的乐器演奏姿势,用动作、歌唱和游戏等方式参与和表现。
学生解决节奏难点,教师边做动作边按节奏模唱乐器音色。
(3)学生按节奏模仿乐器演奏动作。
(4)学生熟练后,顺势模唱乐器演奏的声音,激发其探索乐器音色的兴趣。
(5)完整聆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两种乐器究竟叫什么?是谁在举行音乐会?它们的心情
如何?
(6)以听唱、师生接唱等方式,提示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把快乐的情绪表现出来。
在上面提示的两种基本的敲击方法熟练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探索铃鼓的不同敲击方式。
为歌曲和乐曲配置不同的效果做尝试和探索。
五、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主要活动宗旨是让学生通过对乐器音色的了解和模仿,逐渐对音乐的音色变化有所记忆。在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小乐器— — —铃鼓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活动练习的要求,尝试自制小乐器。可以和小伙伴合作,收集一些废弃的物件,课后讨论、协商和分工。并在教师的组织下,把大家自制的小乐器带到课上展示和分享,比比谁的自制乐器最成功。
四、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铃鼓拍击的两种标记符号,学习敲击铃鼓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敲击方法一:左手持铃鼓,右手掌指尖轻轻拍击,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敲击方法二:用握铃鼓的右手,敲击左手掌根部后即刻上举摇动铃鼓,发出金属散响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聆听,两种不同的敲击方法所发出的不同音色效果。
教师需示范演奏。
呱— — —呱— — —呱呱— — —呱呱— — —呱呱呱呱— — —呱— — —
(3)聆听《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感受跳舞的青蛙形象。
(4)寻找声源自制成小乐器,并编创简单的节奏加入音乐中,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如: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
3.在教师的指导下,随音乐段落的进行和变化,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自由选择表现的方式,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如用动作、声势、打击乐器、体态、合作、呼应等不同手段,表现聆听到的“青蛙音乐会”。
《青蛙音乐会》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