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俗称“蛀牙”或“虫牙”,是牙齿表面的细菌在作怪。
孩子患龋齿主要是由于进食大量含糖量高的食物,又不能及时、有效地清洁牙齿所导致。
一、龋齿的表现及危害
小儿患龋齿的初期可能没有症状,只是会发现孩子的某颗牙上出现了小黑洞,或是孩子的牙齿对冷、热、酸、甜的食物产生酸痛的感觉。
渐渐地孩子吃东西时会感到牙疼,不敢用患侧牙咀嚼。
经常牙疼不能好好吃饭,会出现营养不良,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牙根尖脓肿等,波及乳牙根尖正在生长发育的恒牙,造成儿童日后恒牙排列不齐等问题或牙根溃烂,口臭,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二、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
造成龋齿的因素主要包括细菌、食物和宿主(牙齿)3个方面。
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如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致龋性食物;此外牙齿的形态、结构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如牙齿咬面的窝沟易滞留食物残渣,诱发龋齿。
牙齿发育时期,食物中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使牙齿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
三、预防龋齿的方法
创造清洁的口腔环境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
(1)尽可能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各刷牙1次,每次3分钟。
睡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
刷牙的方法是顺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顺着牙缝上下刷”。
这种方法可以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也不容易损伤牙龈和过度磨损牙齿表面。
(2)在牙齿的发育期,要保证供给孩子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A、B、C、D和含矿物盐如钙、铁、磷等的食物,以利于牙齿的正常发育。
另外应按时增加各种辅食,注意饮食习惯。
多吃粗糙、硬质的食物,对牙面既有摩擦洁净的作用,又能强健牙周组织,还可以摩擦牙齿咬合面,使窝沟变浅,有利于减少窝沟龋。
(3)平时少吃糖果零食,睡前不吃甜食。
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可用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
最好每半年一次到正规医院检查牙齿,发现乳牙坏了一定要尽早治疗,防止龋洞变深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