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关系学第四章试题————————————————————————————————作者:————————————————————————————————日期:一、单项选择题1.各种感觉的符合就是()。
A.知觉B.感觉C.印象D.意识2.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作()。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效应3.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
A.兴趣B.性格C.气质D.经验4.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
A.定型作用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5.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
A.定型作用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6.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指人的()。
A.态度B.需要C.知觉D.心理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是在()。
A.动机与人格B.人类动机理论C.进化论D.资本论8.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是()。
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C.生理的需要D.社交的需要9.一个人若果同时缺少食物、安全、爱情及价值等,则其最强烈渴求当推对食物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指人类的()。
A.社交需求B.自我需求C.生理需求D.尊重需求10.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A.安全需要B.自尊的需要C.社交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1.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A.长远需要B.发展需要C.优势需要D.高级需要12.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
A.自我需要B.成就需要C.胜任需要D.优势需要13.反映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的是()。
A.行为B.认知C.精神D.态度14.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是指态度的()。
A.针对性B.间接性C.稳定性D.两极性15.公众的旧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的改变与新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形成是指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
A.团体习惯B.宣传因素C.社会因素D.个性因素16.今天作为时髦的事物,几个月后会变成陈旧的东西是指流行的()。
A.新奇性B.时效性C.周期性D.两极性17.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B.时髦是流行的一种典型表现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D.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18.“一窝蜂”现象指的是()。
A.流行B.流言C.时狂D.时髦19.有些人喜欢标新立异是指人的追随流行心理的()。
A从众与模仿B.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C.求新欲D.个别差异20.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需求的流言是()。
A.愿望流言B.恐怖流言C.攻击流言D.积极流言21.人口膨胀、物价上涨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A.社会事件B.社会冲突C.社会问题D.社会运动22.下列属于舆论对象特点的是()。
A.社会性B.差异性C.功利性D.全面性23.物价上涨是指舆论形态的()。
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24.团体内成员之间为了某个问题发生矛盾与冲突,其他人对此会作出评论,于是,理亏的一方会停止争吵,作出让步,这属于舆论的()。
A.舆论的制约作用B.舆论的监督作用C.舆论的鼓动作用D.舆论的指导作用25.首次阐明人们的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霍夫兰B.纳普C.布林D.阿什二、多项选择题1.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知觉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或歪曲现象的原因是()。
A.知觉的选择性B.认识的局限性C.思维的不严密性D.知觉的偏见E.事物的片面性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包括()。
A.感知对象本身的特征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C.对象的组合D.需要和动机E.经验知识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
A.气质B.兴趣C.性格D.对象的组合E.经验知识4.气质行为包括()。
A.多血质类型B.胆汁质类型C.情绪化类型D.粘液质类型E.抑郁质类型5.产生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包括()。
A.首因效应B.定型作用C.从众效应D.近因效应E.晕轮效应6.需要的层级包括()。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一般说来,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
A.认知B.情感C.知觉D.意图E.需要8.下列属于态度的特性的是()。
A.社会性B.针对性C.两极性D.协调性E.一致性9.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有()。
A.宣传因素B.团体因素C.社会因素D.个性因素E.态度系统特性因素10.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
A.说服者的条件B.被说服者的条件C.信息本身的说服力D.问题的排列技巧E.问题的性质和内容11.在公共场合下,大众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有()。
A.流行B.流言C.舆论D.冲动E.追随12.流言的大致类型包括()。
A.愿望流言B.攻击流言C.追求流言D.恐怖流言E.市场流言13.舆论包含的四个因素()。
A.必须有一个问题B.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C.在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D.这种一致性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E.必须有舆论发起人14.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
A.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B.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C.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见D.舆论现象本身的合理性E.作为舆论的发起人15.舆论主要有以下形态()。
A.社会冲突B.社会事件C.社会热点D.社会问题E.社会运动16.舆论主体的公众的特点()。
A.有共同话题B.参与议论过程C.自发性与松散性D.有一定的层序性E.盲从性17.舆论的作用包括()。
A.舆论的制约作用B.舆论的监督作用C.舆论的鼓动作用D.舆论的指导作用E.舆论的破坏作用18.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包括()。
A.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B.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C.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D.对目标的接近程度E.对目标的信念19.团体成员是顺从还是不顺从,主要取决于()。
A.知觉B.需要C.个人D.团体E.问题本身的性质20.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包括()。
A.对自由的期望B.自由的程度C.对自由剥夺的威胁D.自由的重要性程度E.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三、简答题1.态度由哪三个构成因素,并分别简述?2.流行的含义包括那三方面?3.如何及时制止流言的产生与传播?4.根据美国流言研究者纳普(Nape)的经验,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对付流言的方法有哪些?5.舆论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6.舆论主体的特点有哪些?7.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有哪些?四、论述题。
1.论述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2.现实生活中有人祈求工作轻松,有人讲究经济实惠,有人看重地位名气,有人注重工作成就等,论述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
1.丑陋玩具风靡全美——一个偶然发现带来的消费热潮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希耐有一次在效外散步,偶然看到几个儿童在玩一只肮脏并且殿堂丑陋的昆虫而爱不释手。
布希耐突发异想:市面上销售的玩具一般都是形象优美的,假若生产一些丑陋玩具,又将如何?于是,他让自己的公司研制一套“丑陋玩具”,并迅速推向市场。
结果一泡打响,“丑陋玩具”给艾士隆公司带来了巨大收益,并使同行们也受到了启发,于是“丑陋玩具”接踵而来。
如“疯球”就是一串小球上面,印上许多丑陋不堪的面孔。
又如橡皮做的“粗鲁陋夫”,长着枯黄的头发、绿色的皮肤和一双鼓胀且带血丝的眼睛,眨眼时发出非常难听的声音。
这些丑陋玩具的售价虽然超过正常玩具,却一直畅销不衰,而且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行销“丑陋玩具”的热潮。
试运用公共关系学分析点评这一案例。
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7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9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9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05.【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06.【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参见教材P100 7.【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0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1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110.【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1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21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21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31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41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516.【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817.【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由于流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相当多的人去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而且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
参见教材P10818.【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819.【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920.【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愿望流言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的需求。
参见教材P110 2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32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32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32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52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9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A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72.【正确答案】 AB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83.【正确答案】 ABC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94.【正确答案】 AB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95.【正确答案】 AB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9、1006.【正确答案】 ABC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17.【正确答案】 ABD【答案解析】一般说来,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参见教材P104 8.【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49.【正确答案】 ABC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5、10610.【正确答案】 A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611.【正确答案】 ABC【答案解析】在公共场合下的流行、流言、舆论是大众心理现象的三种表现形式。
参见教材P107 12.【正确答案】 AB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013.【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314.【正确答案】 AB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315.【正确答案】 AB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3、11416.【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417.【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518.【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619.【正确答案】 C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820.【正确答案】 AC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9三、简答题【正确答案】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1)认知,是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包括感知、思维、理解、看法等,认知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整体了解和评价,特别是对对象的价值评价:好或坏,有用或没有用等,这是态度形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