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化学-新药设计

药物化学-新药设计


✓药物中光学异构体生理活性的差异反映了药物与受体结合时 的较高的立体要求。一般认为,这类药物需要通过三点与受 体结合,如图12-8中D-(-)肾上腺素通过下列三个基团与 受体在三点结合:1)氨基;2)苯环及其二个酚羟基;3) 侧链上的醇羟基。而L-异构体只能有两点结合。
5-HT4、5-HT5、5-HT6
孤儿受体(orphan receptor)
• 编码基因与某一类受体家族成员的编码 有同源性,但目前在体内还没有发现其 相应的配基
• 应用逆向分子药理学建立孤儿受体筛选 新药的模型
– 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手段
重要的受体作用药物
O N
Cl
N
• 中枢神经系统
– 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受体---安定Cl – 抗精神病药:DA受体---氯丙嗪
– 血小板ADP受体---氯吡格雷
• 消化系统药
S
– 抗溃疡药—H2受体拮抗---雷尼替丁 – 止吐药:5-HT3拮抗---昂丹司琼 – 促动力药:外周D2受体---多潘立酮
• 激素
O
N
H
OH
HCl
Cl N
N
OH NN
N NH
O O
N
Cl
H
O
N
N
S
No2
HN
雷尼替丁
O NN
N
H N
Cl
O
H
N
N
O
N
• 消除(Elimination):药物随龚便、尿和胆汁的排 泄,及肝代谢,统称消除。
•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经血液转运到组织器 官的过程。
• 生物利用度: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药物的药效学时相
• pharmcodynamic phase
• 依赖于药物的特定的化学结构
– 空间互补性 – 结合点的化学键合
– 特异性结构药物
• Structurally specific Drug
非特异性结构药物
• 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类型的关系较少 • 主要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 全身麻醉药
• 从其化学结构:气体、低分子量卤烃、醇、醚等 • 其作用主要受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
特异性结构药物
• 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的特异的化学结构, 及其按某种特异的空间相互关系排列
– 镇痛药:吗啡---阿片受体
• 外周神经系统药:Cl
– M受体---氯贝胆碱
N
– NE受体---肾上腺素
N
HO
– H1受体---扑尔敏
N
O NH2
HO
Cl -
O
HO
S N
N
N
O H OH OH H N
重要的受体作用药物
• 循环系统
– 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
– AT I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 喹诺酮---诺氟沙星
O HN ON
H
F
HN N
Cl
N
HCl
Cl
F
OO OH
N
二、药物作用的体内过程
代谢
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溶液剂
崩解→颗粒→溶解
胃肠道
代谢

尿中排泄
重吸收
消除
血液与药物

(血浆蛋白结合)
作用部位
药理
[游离型] [结合型]
(受体)
作用
粪便排泄
吸收
注射剂 皮下注射
组织
靶组织
分布
药物作用的动力学时相
反义技术
• 是指用人工合成的或天然存在的寡核苷 酸,碱基互补方式抑制或封闭靶基因的 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 反义寡核苷酸的脂溶性较差,不易跨膜 转运至细胞内,且易受核酸酶的水解
– 结构修饰
主要的以核酸为靶点药物
• 抗肿瘤药
– 生物烷化剂----氮芥 – 抗代谢药---5-氟尿嘧啶
• 化学治疗药
N
N
N
N
N
N
N
N
CH2 H H O CH2 H H O CH2 H H O CH2 H H O
S N
N
NH
H
O
组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精氨酸 半 胱氨酸 天门东氨酸
•药物-受体之间形 成的这种离子键的 结合,是非共价键 中最强的一种,是 药物受体复合物形 成过程中的第一个 结合点。其他尚有 多种非共价键形式 ,在药物-受体相互 作用过程中起着重
H
O
HO
E-己烯雌酚
1.45nm
OH
HO
雌二醇
– 光学异构分子中存在手性中心,两个对映体除了将偏振光向不 同的方向旋转外,有着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但其生理 活性则有不同的情况。
✓有些药物光学异构体的药理作用相同,例如左旋和右旋氯喹 具有相同的抗疟活性。
✓但在很多药物中,左旋体和右旋体的生物活性并不相同,例 如D-(-)-异丙基肾上腺素作为支气管舒张剂,比L-(+)异丙基肾上腺素强800倍。
N
昂丹司琼
多潘立酮
2、以酶为靶点
• 酶催化生成或灭活一些生理反应的介质 和调控剂
• 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某些代谢过程,降低 酶促反应产物的浓度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 由于酶催化生成或灭活一些生理反应的介质和调控剂,因此, 酶构成了一类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
• 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某些代谢过程,降低酶促反应产物的浓度 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理想的酶抑制剂药物,应该对靶酶有高 度亲和力和特异性。
第十三章 新药设计与开发
Drug Design and Discovery
新药设计
• 半个世纪前
– 大量化合物的筛选与偶然发现
• 目前
➢合理药物设计
➢组合化学
➢定量构效关系
➢高通道筛选
➢计算机辅助设计
➢基因技术
发现新药的途径…
新药从发现到上市的过程及所需要的大致时间 …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 pharmacokinetic phase • 药物必须以一定的浓度到达作用部位,
才能产生应用的药效
– 该因素与药物的转运(吸收、分布、代谢、 排泄)密切相关
相关概念
•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 首过效应---口服药物经肠粘膜、肝时易代谢,称首 过效应
• 蛋白结合(protein binding):药物与血浆中的 蛋白的结合形式。
• 药物和相应受体间的结合通常建立在离子键或更弱的结合力 上,这些力对于形成的药物和受体复合物来说已足够牢固和 稳定,使其不太易于从作用部位除去。
带有电荷的蛋白多肽链 …
NH3
NH3
C NH
O
CH2
NH
CO
CH2
CH2
O
CH2
CH2
CH2
CO
H H O CH2 H H O CH2 H H O CH2 H H O CH2
要的作用。
• 受体大多是蛋白质。若一个药物分子结构中的电荷分布正好 与其特定受体区域相适应,那么
– 药物的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与受体的负电荷(或部分负电 荷)产生静电引力。
– 药物的负电荷(或部分负电荷)与受体的正电荷(或部分正电 荷)产生静电引力。
– 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其余部分还能与受体通过分子间 普遍存在的范德华引力相互吸引,这样药物与受体就结合形成 复合物。
• 离子通道的阻滞剂和激动剂调节离子进 出细胞的量,进而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
重要的离子通道阻滞剂
• Ca++离子通道阻抗剂---硝苯地平 • Na+通道阻抗剂---利多卡因 • K+通道阻抗剂---胺碘酮 • 利尿药
– Na+-K+-Cl-离子同向转运:呋噻咪 – Na+-Cl-转运:氢氯噻嗪 – K+-Na+交换:螺内酯
– 药物对某种病理状态产生稳定的功效
• 特异性
– 药物对疾病的某一生理、生化过程有特定的作用 – 药物仅与疾病治疗相关联的受体或受体亚型产生结

受体的亚型及新受体
•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肾上腺能受体:α1 α2 β1 β2 β3亚型 – 多巴胺受体:D1、D2、D3、D4、D5 – 阿片受体:μκσδε亚型 – 组胺受体:H1、H2、H3亚型 – 5-羟色胺受体:5-HT1、5-HT2、5-HT3、
• 活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密切 • 其作用与体内特定的受体的关系密切
药物和受体
• 受体是具有弹性三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 (其中主要为蛋白质),具识别本配体 的能力。
• 该类药物与受体的结构互补,可相互结 合成复合物
– 药物或拟似天然的底物产生效应 – 或拮抗天然的底物而减弱、取消其效应。
受体
environment
药物 +
受体
药物受体 复合物
药理效应
受体构象 改变
三、药物一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
• 药物分子和受体的结合,除静电相互作用外,主要是通过各 种化学键连接,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其中共价键的键能 很大,结合是不可逆的。下面讨论药物与受体间可能产生的 几种化学键的情况。
生长因子和受体…
1.共价键结合:
• 近年来,基于细胞代谢理论的指导,合理设计的酶抑制剂类 药物发展较快,目前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20个药物中有近一
半为酶抑制剂类药物。
重要的酶抑制剂
• 胆碱酯酶:溴新斯的明 • ACE酶抑制剂:抗高血压---卡托普利 • HMG-CoA抑制剂:调血脂---洛伐他汀 • COX抑制剂:非甾体抗炎---阿司匹林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利西布 • β-内酰胺酶:抗菌药---青霉素 • Na+-K+-ATP酶:强心甙---地高辛 • 碳酸酐酶:利尿药---乙酰唑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