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学法指导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学法指导

地理课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课程,很多的知识点甚至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
所以要想学好它并不难。但你最起码应该做到下面五点:学会读图、识图记忆、
学会“背”地理、掌握一般知
识、归纳整理。
1.掌会读图
学习地理,一定要把阅读课文同地图和课本内的插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加
深对地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1)直观读图法:各种地理图表中,有些图表的内容是较浅显易见的,直观
读图法多适用于讲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在讲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时,可先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小的
地方——新疆的托克逊,尔后在这两点间划一直线,再观察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颜
色的变化,便可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纵向联系法:学地理知识也和学其他知识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
人深的过程。用联系法读地图,方可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中国气候特点之
一的“气候复杂多样”,同学们只要在读好“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国干湿
地区"和“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把影响气候的诸因素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结论:
“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别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
地形类型齐全、分布错综复杂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又如世界气候
类型学习、亚洲主要山脉、高原与河流走向之间的关系等皆可用纵向联系法。
(3)横向对比法:学习地理时,特别是进行横向比较时,往往需借助地图,
这样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如在学习南美洲的地势地形时,可与
北美洲的地势地形相比较。通过读图便知道,北美洲和南美洲相似之处都是由三
大地形组成;而南美洲不同于北美洲,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是平原与
高原相间分布,北美洲则是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这样通过观察、比较,Jlrl~T
x,-]南、北美洲地势地形的认识。
2.识图记忆
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中,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以后
学习气候、河流、矿产等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分区地理等各知识点。而
“中国政区’’图中各省地理位置的分布似乎比较乱,名称也较多,较难记忆,
这样就成了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如何提高学习、掌握这张图的效果,做到事半
功倍呢?这就必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记忆技巧。
下面就介绍一种分块记忆方法:
首先,准备两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填充图,在学习的过程中作练习用。
第二,先按地图册上的“中国政区"图,在预先准备好的其中一张填充图上填写
一遍。这样,对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三,开始仔细阅读(也可说“背诵”或“强化"记忆)地图中的具体内容,
进行分块学习与记忆。第一块,东北三省:由:II~Pl南依次为黑龙江省、吉林
省、辽宁省。第二块,中部两市四省:北京市、天津市;然后从河北省开始,在
“中国政区’’图的中间通过一条线,由北向南,依次为河北省、河南省、湖北
省、湖南省。第三块,两岛及沿海五省一市一区:两岛为台湾省和海南省;沿海
五省一市一区由北向南依次为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
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块,在第二块与第三块的中间,由北向南夹着安徽省
和江西省。第五块,西北及北部四省三区:由山西省往西画一条直线,从东往西
依次穿过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再加上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块,西南三省市一区:四川省、重庆市、
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
3学“会背”地理
只有把所学知识记忆并能清晰准确地回忆再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
题,进而形成能力。有的同学反映“地理很难背"。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
法,初中的地理学起来是非常的轻松的。所以,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可
采用下面的这些方法对一些地理知识进行记忆。
(1)加强横向联系。地理学科文理兼容,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强。学习中借
用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在记忆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表示东西经、
南北纬的英文单词East、West、South和North的首字母,则这一知识点不再会
是学生记忆的难点。
(2)赋予记忆材料以一定的意义。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按距日远近的排
列顺序,可处理成“水浸(金)地球,火烧木星成尘土,天海冥王都叫苦”。
(3)编口诀。地理歌诀概括性强、趣味性强、韵律性强,朗朗上口,可以
在短时间内轻松地记忆住大量的地理知识。例如,摩氏硬度记中,十种标准矿物
按硬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歌诀:“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玉刚";中国
陆上邻国三字经:“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缅老越”;黄河干流流
经省区(顺流而下)歌诀:“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过后人豫鲁";长江干流流经
省区(溯源而上)歌诀:“沪苏皖赣湘鄂渝,川云藏青至源地”。
(4)构建知识结构。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
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
果。
4掌握一般知识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
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
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
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划分为五带。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
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沿纬线分布,
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
态、海陆热力性质、洋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他
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n
在地理学习中,你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它们
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
么欧洲西部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
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地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海
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带和风带等地理要素的异同。从而得出地形因素对其
气候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
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①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
②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③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④垂直气温的计算;
⑤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⑥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⑦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⑧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
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5归纳整理
不少同学都觉得地理知识“散"、“乱"、“杂",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也不知
如何去归纳规律。而不成规律的东西记忆起来自然有难度,结果越难越记不住,
越记不住越不爱学。看来,抓住地理规律,也就是抓住了学习地理这门功课的一
个窍门。
(1)直归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组合,直接归纳出
其规律内容。
直归法可用于一般规律的整理。地理规律按性质可分为地理分布规律、演
变规律、因果规律等。比如地理分布规律,它是地理分布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
是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必然联系的反映。
(2)范例法:就是选取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例题,通过解析,从中归
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下题为例说明。
关于等温线凸出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b.在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c.在南半球夏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d.在北半球暖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正确答案d)
经过分析,可归纳出如下规律:
①就纬度方向看,无论是一月还是七月,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海
洋上和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出的纬度方向正好相反。
②就其实地方向看,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南
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七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南
凸出。
③由于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则夏季,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冬季则相反。
④洋流对海上等温线的影响是,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暖流经过的
海区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
总之,范例法既是规律指导解题实践的过程,也是从中归纳理解规律的
过程,这样学用结合,可以达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