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中医治疗

糖尿病中医治疗

31
加减:
蛋白尿明显者,加白花蛇舌草、续断、萆解;
兼血尿者,加旱莲草、大蓟、小蓟、侧柏炭、 鸟不宿等;
腰痛固定、舌质紫黯有瘀点、瘀血较明显者重 用丹参,加三棱、水蛭;
大便燥结者加火麻仁或大黄(后下);
脘闷纳呆、舌苔腻者去熟地黄、加法半夏、厚 朴、麦芽。
32
二、脉证并重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善诊者,察舌观脉,先别阴阳
27
(2)当患者进入氮质血症期多伴见水肿,最 常见的证型为阳虚水泛,参芪真武汤为常用之 方。使用真武汤的指针:下肢肿,脉偏弦。即 一手脉弦大,另一手脉沉弱无力,或寸关部弦 大而尺部沉细甚或沉微。真武汤中应重用茯苓 、赤芍、生姜三味。
28
金匮肾气丸与真武汤虽都用治肾虚, 前者用于早期,即“以饮一斗,小便一 斗”的阳虚不能固摄,膀胱气化失司之 小便多者,而后者用于肾阳虚损而水气 泛滥之人,舌脉症状皆有不同。
18
4、厥阴寒热错杂——口干欲饮,易饥多食, 或饥而不欲食,心胸烦热,目睛干涩,四肢 不温,大腹胀满,大便稀溏或先干后溏,舌 质淡胖,舌边尖红,苔白,脉沉弦细。 主方:乌梅丸加味。重用乌梅30-60g,附子 、干姜必用。
19
5、少阴阳虚寒湿证——四末清冷,大便稀溏 或干结难出,食冷则泻,腰腹冰凉,甚则下肢 水肿,舌质淡暗而胖,边有齿痕如刀削,舌苔 白滑或水滑,脉沉微或沉弱。
9
祝谌予降糖对药方 黄芪配淮山药——降尿糖效佳 玄参配苍术——降血糖圣药 生地配熟地——清泄燥热,滋补肾阴,
改善疾病之本质。 丹参配葛根——清热生津,活血通经,
对合并高血脂者尤宜。 10
祝老通治上中下三焦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基 本方——元参、黄芪、丹参、牡蛎各30g,生、 熟地各15g,麦冬、淮山药、党参各10g,五 味子、茯苓、葛根、苍术各15g,即由生脉散、 增液汤加味而成。全方养肺胃肾三脏之阴液, 清上中下三焦之燥热,共奏滋阴清热,益气 生津,敛气固精,健脾祛湿之功,使燥热清、 气阴复、水谷运化正常,则消渴可愈。
糖尿病症的中医诊治
中国糖尿病现状
△目前我国已有糖尿病患者1.139亿人,并且 正以每天3000人的速度增加。
△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
下肢神经病变38%,白内障44% 微量白蛋白尿33% 严重并发症0.2 ~ 7% (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肾衰、失明、截肢)
2
一、三消辨治
3
(一)上消——肺燥
22
心阴虚——多梦加白薇10g、首乌藤20g ;心悸加菖 蒲、远志各10g(形肥者尤佳)。
心火旺——口舌生疮加生蒲黄10g、升麻5g、蒲公英 30g、佩兰15g。
心阳虚——心悸、脉结代者加桂枝加至20g (或用保 元汤)。
全身瘙痒加白蒺藜10g,地肤子10g;睡眠不佳属肝阴 不足者用酸枣仁汤,重用熟枣仁20-30g。属痰热者用 黄连温肠汤。
黄连 黄柏 丹皮 荷叶
5
(三)下消——肾虚
1、肾阴亏虚----小便频多,尿如脂膏,口干多饮,形
体瘦弱,舌干质红,脉细数
六味地黄汤
地黄饮子《杂病源流犀烛》二冬二地枇杷叶 参芪枳壳斛草泽
2、肾阴阳两虚----小便频数,饮一溲一,面色黧黑,
耳轮焦干,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畏寒怕冷,阳事
不举,脉沉细无力
肾气丸
麻木——麻,如蚁行皮中,多为血虚失养;木,毫无知觉, 不知痛痒。多属寒痰死血。二者均与血气多寡及运行密切 相关。肝气条达,主疏泄,主藏血,肝气不疏,不能敷布 阳气,肌表失于荣养温煦,则麻痹。
(一)脉寸浮关后弦,麻痹或疼痛以上肢为主 或甚易感冒,或兼鼻塞、流清涕,或时有头痛,
或指尖或肘臂麻痛,极易汗出 病在太阳为主 桂枝汤加川芎、姜黄、桑枝 黄芪桂枝五物汤 桂枝加附子汤 小续命汤
14
三、六经辨治
15
1、太阴脾虚痰湿——口渴引饮,四肢沉重, 脘腹痞满、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溏薄, 舌胖苔白厚而腻,脉细弱无力。
如湿浊重用平胃散合二陈汤,湿重尿少用胃苓 汤,脾虚湿浊参半者选七味白术散,脾虚为主 者用附子理中汤、参苓白术散。
方中苍术用量宜15-30g,鸡内金健脾消食以散 剂冲服为佳,七味白术散中宜重用葛根,每日 30g以上取其既能升发脾胃之气,又能生津以 防理气化湿药耗伤津液。
《医学启源》卷下:当归拈痛汤 气阴两虚,湿热痹阻
《医方集解》引伸为“治湿热相搏,肢节烦痛”。 当归拈痛虚湿热,茵陈四苓与羌防, 人参苦参知芩草,升麻葛根当归苍。
•41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原文曰, 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升葛味薄引药上行, 苦以发之;白术甘温和平,苍术辛温雄壮,健脾燥 湿为臣。湿热和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 茵陈,苦寒以泄之,酒炒以为因用;血壅不流则为 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甘草,甘温补养正气, 使苦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 泽泻甘淡咸平,导其留饮为佐。上下分消其湿,使 壅滞得宣通也。”
6
二、阴阳气血津液 辨证论治
7
如今的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三 多一少”症状已不明显,倒是以神疲乏力、 自汗口干、形体肥胖更为常见。
北京协和医院祝谌予教授据多年经验 分型辨治。
8
(1)气阴两虚型 常用生脉饮,方中人参 最好用边条参或西洋参,次则用白参, 再次用太子参,性偏凉而味甘,能大补 气阴。重用黄芪30-120g。(通幽汤)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四》说: “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 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病因于血 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
痰湿兼阳虚——阳和汤 筋脉挛急、麻痹疼痛——指迷茯苓丸(半夏、枳壳、茯苓、风化硝) 风化硝——祛风痰(或用玄明粉代之)
白芥子、胆星、半夏、僵蚕、荔枝核、海藻、海蛤壳、海浮石
少数血糖不降者重用黄芪至60g、生熟地各30g。
23
饮食方面每日控制在5两左右,并可多食准山、苦瓜、 南瓜等,亦可用猪胰(能益气养阴)60OC烘干作粉 末冲服,每日10-15g;
辩病加减:
合并肝炎SGPT(ALT)升高加茵陈30g、土茯苓、板 兰根各15g、蒲公英25g;出现黄疸加黄芩15g、茵陈 30g;肝脾肿大加合欢皮、白蒺藜各10g。
16
2、阳明湿热内结——口渴多饮,多食善 饥,脘痞腹胀,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或溏薄,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主方:葛根芩连汤(湿热并重)加味 或白虎加苍术汤(热多湿少)化裁
17
3、太阳瘀血阻滞——口燥咽干,渴而引水不 多,面色黧黑,肌肤干瘦,大便干结,小便 自利,舌质瘀黯,脉结代或涩。 主方:桃核承气汤或《血证论》的血府逐瘀 汤加减。
25
糖尿病并发症的 中医治疗
26
一、糖尿病肾病
(1)糖尿病肾病病程绵长,在出现临床白蛋白尿以前, 即24小时排出的尿白蛋白小于300mg时,病人一般无水 肿等征象,此时,可将早期糖尿病肾病分为4型进行辨 治。即:
肝肾阴虚型
肺肾阴虚型
阴阳气虚型
脾肾阳虚型
各型又可兼见瘀血、气郁、结热、燥热、湿热、热毒 等邪实证候。
主药:桂枝——祛风散寒,助卫益中,通阳气,利关节。 《本经》:利关节,补中益气(牡桂);主百病,养精神,为
诸药先聘通史(菌桂)。 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3。8
•39
•40
(二)脉沉紧滑数,足胫烦疼、麻痹、沉重
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 ,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4)血瘀型 活血行瘀为主,兼顾治本。 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气滞血瘀者用血府 逐瘀汤。长期应用胰岛素而兼有血瘀者用下方 治疗:木香、当归、川芎各10g,益母草、丹
参各30g,赤芍、葛根、生熟地各15g。
13
脾气虚肾阴亏者,我校刘仕昌老教授 常用生地、花粉、葛根、黄芪、党参各 15g,麦冬、枸杞子各12g,淮山30g,五 味子、甘草各6g,糯米各30g; 渴饮无度用浮萍30g以解渴。
胃阴虚——口中少津加玉竹15g,不思饮食加 乌梅、鸡内金各10g,以开胃消食。
胃火旺加石膏30g、知母10g;牙龈肿痛出血加 大、小蓟,生蒲黄各10g;消谷善饥加玉竹15g、 生熟地各30g,便干加炙麻仁、桃仁、郁李仁、 肉苁蓉各15g, 必要时加大黄10g(后下)。
胆固醇高加决明子30g、首乌15g;血压高加夏枯草 15g、紫石英15g或三石汤(生石膏、石决明、代赭 石);
24
大剂量玉米须(30-60g)煎水代茶治上消,苦瓜 炖品或苦瓜粉冲服、苦瓜干入药治中消,蚕茧30-60g 煎水代茶治下消,“缫丝汤”中缫丝性甘温,引清气 上潮于口以止消渴,还有山药蒸熟去皮适量食之,或 蚕蛹炒香随意食用。
29
如兼有眼睑浮肿或全身瘙痒者,多为 外邪未解,肺气失宣,则须宣肺利水,可 适当选用麻黄、苏叶、防风,或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以解表宣肺利水,即所谓“提壶 揭盖”法。苏叶宣肺利水效佳。若表虚有 汗而兼水肿者,可用防己黄芪汤。脾虚水 肿者也可用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以温补脾阳,利水消肿。
30
消渴病肾病患者常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而出现胸闷 太息、脘腹胀满、两胁不舒、口苦咽干,急躁易怒 等症状,此时若用行气之药,往往能应手而效。正 如《张氏医通》所说:“气一刻不运,水一刻不行” 水的运行输布是要靠气化才能进行的。气行则水行 ,可用四逆散合五苓散或柴苓汤治之。鸡鸣散(宋 孝志教授)。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频多,舌边光红, 苔白,脉洪数或滑数
主方:消渴方合二冬汤——生地,黄连,花粉,二冬, 知母,人参
玉液汤——山药 黄芪 知母 鸡内金 葛根 五味子 天花粉
4
(二)中消——胃热
症状:多食易饥,大便秘结,口渴多饮,形体 消瘦,苔黄而燥,脉实有力
主方:白虎加人参汤 玉女煎 加黄芩 黄连 玄参 增液承气汤 生地八物汤《医学心悟》生地 山药 知母 黄芩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