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学习时数:三学时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和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记叙特点。
教学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口技人高超技艺的写法。
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知道口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
2、了解作者及其我国古代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3、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4、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优质课网并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分钟。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剪辑:(投影播放“洛桑学艺”视频剪辑)这个小伙子叫洛桑,藏族,1993年,他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而一炮打红。
自此一年内,洛桑这个笑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遗憾的是,1995年10月2日,这位年轻的笑星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
视频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明确:凭洛桑的一张嘴模仿出来的)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口技,请看大屏幕:(投影关于口技的知识)(投影内容: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好,今天我们学习林嗣环的《口技》,去领略这美妙的艺术。
(板书课题:口技)我们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投影学习任务)1、知道口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
2、了解作者及其我国古代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3、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4、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
师:我相信大家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很顺利的完成目标。
二、识记作者相关知识和《虞初新志》。
2分钟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1《虞初新志》:古代笔记小说,清代张潮编选,共20卷,多收录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
编者的主旨是:“表彰轶事2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听课网清代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
遇赦而归,客死于武林。
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本文选自他的《秋声诗自序》。
)师:知道了作者和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清除障碍,朗读课文。
师:(一)一读课文,查找错误。
1、学生轮流读课文。
3分钟。
(点名叫五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已有错误即可提示。
)2、出示可能读错的字和音,投影在大屏幕上:1分钟少(shǎo)顷呓(yì)语叱(chì)中间(jiàn)曳(yè)屋许(hǔ)许声几(jī)欲犬吠(fèi)齁(hōu)声意少(shǎo)舒3、我们再来听录音,欣赏一下这场口技表演。
同学们要听清停顿和语气节奏。
播放《口技》朗读MP3。
5分钟。
4、清理了读音障碍,倾听了停顿节奏,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学生齐声再读课文。
)5分钟。
这次读得很好,说明同学们感受到文中这位口技人技艺的不同凡响,因而读的很有节奏。
(二)再读课文,摘除疑难。
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课文。
(投影自学提示:)自学提示:6分钟根据课下注释,默读课文,标记其他疑难字词,感知主要情节。
(学生读,老师巡回查看。
)(时间到后即可停止阅读,询问学生那些字词有疑难。
老师板书学生有疑难字词,可能有疑难的字词:) 1、实词善:擅长遥:远惊觉:惊醒以为:认为齐作:一齐响起走:跑宴:即“大宴宾客”。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其:代词,指妇人。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是:指示代词“这”。
妙: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
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
舒: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
间:动词,掺杂,夹杂。
崩倒:房屋倒塌。
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
曳屋: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
一端:指一种(声音)。
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说出”。
是:指示代词,这时。
2、虚词介词,在。
【少】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
【绝】副词,表程度。
译为“极”、“最”。
【而】连词,表并列,译作“并”。
【既而】表时间,不久。
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但】只。
【亦】也。
【微】隐约。
【毕】都。
【而已】罢了。
【会】适逢,正赶上。
【力拉】拟声词,劈里啪啦。
【许许】象声词。
3、通假字【坐】通假字,同“座”。
4、词类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②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⑤妇手拍儿声手:名词作状语。
意为用手。
5、古今异义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③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⑤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⑥宾客意少舒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6、一词多义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奶头)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妙众妙毕备(妙处)以为妙绝(奇妙)7、特殊句式会宾客大宴(倒装---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三)三读课文,明确大意。
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
(投影自学提示)自学提示: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和情趣味。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主要情节。
2、理清文章思路层次。
6分钟后比比谁说的最准确。
明确:1、本文描写了京城口技艺人摹拟一家人由梦而醒、由醒复睡,火起慌乱的情形,叹赏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意对即可)2、文章思路。
文章以时间先后分序,可分三部分:(板书)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表演前气氛。
第二部分(第2~4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四)四读课文,感受妙文妙技。
师:好,没有了字词障碍,明确了文章大意,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妙文和表演者的妙技。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四、总结与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传统技艺——口技的精妙,也初步了解了作者的精妙的行文技巧,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看课后的任务: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翻译课文。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够顺畅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够流利的译讲课文。
3、阅读课文,学习本文首尾照应、表现口技人高超技艺的方法。
学习过程:师:上节课我们扫除了阅读障碍,弄清了课文的行文思路,明确了文章的主要情节。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怎样的任务呢?请看大屏幕:(投影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分钟。
学习目标:1、能够顺畅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够流利的译讲课文。
3、阅读课文,学习本文首尾照应、表现口技人高超技艺的方法。
老师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一定会达到目的。
一、检查作业。
4分钟。
师:那位同学能够全文背诵?(如果有,就请背诵,如果没有,鼓励学生背诵,然后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二、练习译讲课文。
10分钟。
师:经过同学们的一番努力,我们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了,那么,我们能够很准确的把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吗?试一试,相信同学们能够译得很好。
每人一句,接力翻译,如果有译错的,请同学们及时指出并更正。
(学生每人一句翻译,老师注意易错的句子,适时指导)三、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阅读相关语段,完成问题。
(投影自读提示)自读提示: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如下问题优质课:1、这位口技艺人使用了哪些道具呢?2、文中哪些地方对道具进行了交代?3、对道具的交代只要一处就足够了,作者为什么要交代两次呢?这两次的作用是否相同?4、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5、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对口技人技艺的评价? 8分钟后,看看谁能很准确的让大家明白这些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问题,老师巡回,根据发现的问题随时指导。
)(时间到后,立即结束思考。
)师:好,我们的时间到了,全部做好的举举手。
(如果都做完,即可检查,否则,再延长2分钟)哪位同学先说你的看法。
(如果无人回答,可以点名回答;如果回答正确,即可进入下一个问题)明确:1、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板书)2、开头和结尾两节。
3、说明口技艺人技术的高超。
不同,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无穷。
4、犬吠欠伸呓语儿啼妇呜夫叱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等。
5、以“京中有善口技者”介绍口技表演者,是全文的总说,即“善”字统领全篇,文章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展开的。
善。
(板书)四、课堂练习。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课文的部分内容,下面我们来练练兵。
请看大屏幕:练兵场:看看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请同学们在8分钟内完成《原创新课堂》第1、2、3、5、6题,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请继续完成第7题。
比比谁能在最少的时间内做得最好。
(学生思考完成练习,老师巡回,根据发现的问题随时指导。
)(时间到后,立即结束做题。
)师:好,时间到了。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自己检查,如有疑难问题请向老师质疑。
五、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很好,即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不同的意见,老师希望以后同学们能够更进一步的学习,质疑,只有在质疑中才能有更好的成绩。
请看大屏幕:1.课后再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口技人高超的技艺表现在哪里?2.作者是如何描写口技人高超的技艺的?第三学时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能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
2、揣摩语言,领悟文中对口技人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学习过程: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口技人在很短小的时间内模仿了很多声音,初步领略了他高超的技艺,今天的任务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投影学习目标)1分钟。
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能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
2、揣摩语言,领悟文中对口技人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敏锐观察,老师相信大家会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
一、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0分钟。
师: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任务,在完成具体任务之前,老师先提个问题: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好多声音,这么多的声音都是在同一个场景中发生的吗?(明确:不是,三个场面)好,非常好。
请看大屏幕:(投影自学指导)自学指导:阅读第二语段,思考问题:1、哪些句子是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2、口技艺人表演的声音是按什么顺序变化的?3、找出没有写口技人表演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写谁?他们的这种反映说明了什么?想一想,介绍口技艺人的表演,作者描述观众的反映,有什么作用? 5分钟后,比比谁知道的更多,说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