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7自我认知与发展(自我发展历程)
07自我认知与发展(自我发展历程)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4.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理基础:遗传基因,性激 素和大脑。 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家庭、 学校和大众传媒。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因素影响表现
性别角色规范;
性别造型:通过给予与性别相称的玩具、鼓 励与性别相称的游戏、活动强化性别角色; 成人控制儿童环境的权力:母亲统治的家; 父亲统治的家
你觉得你在哪些方面更像你的父母(例如脾气、 待人处事、外貌等)? 在你成长过程中,哪些人对你的影响最大?
你何时开始具有强烈的性别意识?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社会化
社会化定义:
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 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 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 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 为方式。
社会化的内容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高尔顿的智力遗传说
高 尔 顿是 遗 传决 定论的 创 始人和著名代表。 他进行了著名的家谱调查, 并以此方法证明了他的遗传决 定论,且由此得出了一条“遗 传定律”,认为人的遗传性 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 1/16来自曾祖父母。
(F.Galton,1822—1911)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5 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已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主流趋势。
基本思想:
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理 论。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
个体发展心理学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个体发展: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
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 诞生到成年直至衰亡的 身心变化过程。 发展既有量的变化, 更有质的变化;既指向 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 退消亡的变化。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社会发展(社会化)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智力”测验相关系数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霍尔的复演说
霍尔(G.S.Hall ,1844—1924)认为,个 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重复。 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 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 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发展的两端是自我控制、意志和自我疑虑。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疑虑(2~4岁)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3、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
主要任务是形成主动感,获得良心和性别角色, 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本阶段也称为游戏期,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 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 用。 发展的两端是方向、目的和自卑感。
6. 成人期的社会化
工作:空间的拓展与变换
婚姻:生育和养老功能将社会化
恋爱是婚姻最主要的基础 相似性或互补性? 家庭:传统核心家庭占主流
非主流家庭越来越多:单身家庭、单亲家庭、丁 克家庭、网络家庭、SOHO家庭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7. 社会化过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生理性发育早晚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社
人格的发展
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态度的形成
社会角色的获得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3.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社会文化:宏观与微观。
大众传播工具。
家庭:父母的文化、教育方式、教养态度、 出生顺序等。 学校:教师的威信与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 同辈群体:满足个人的社会需要,包括社交 需要、安全需要和自尊需要等。
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2岁)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 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要使儿童的生活有规律,有保障,让儿童的期望 得以实现。
发展的两端是希望和惧怕。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耻感 ,体验意志 的实现。 允许儿童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予儿童一定的自 由;对儿童的行为也要有一定的控制,让他学会服 从社会秩序,即形成一种自由意志力,一种自我控 制力。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双生子爬梯实验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2 精神分析论
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 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 就是性的发展。 心理发展经历五个阶段。 ①口腔期
②肛门期
③性器期 ④潜伏期 ⑤两性期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3 环境决定论
2.1 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1 遗传决定论
2 精神分析论
3 环境决定论 4 相互作用论
5 毕生发展观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1 遗传决定论
主要观点:
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 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 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外界影 响和教育不能改变遗传的本质。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2.2 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 5、逐步分化与统一 6、发展的关键期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
关键期:在儿童心 理发展过程中,在 某一个特殊的年龄 阶段,儿童学习某 种行为、经验比较 容易,效率最高, 错过了这一时期弥 补非常困难,这一 时期被称为儿童心 理发展的关键期。 母亲印刻(Lorenz,1952)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
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混乱感, 体验忠诚的实现。 发展的两端是忠诚和在确定性。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自我同一感
自我同一感(identity)指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 社会上有何地位、将来会怎样等稳定的自我形象和 自我历程的体验。
第一、二阶段完成了机体的同一性,第三、四阶 段完成了社会角色的同一性,第五阶段是形成一个 人心理社会的同一性,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特殊的人。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6、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体验爱情的实现。
7、繁殖对停滞(成年期):体验关怀的实现。
8、完善感对失望(老年期):体验智慧的实现。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5. 青年期社会化的特点
在童年时代,儿童对父母及周围成人的依赖程度 比较大,活动空间比较小。 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多以父母与成人的肯定、 赞赏、奖励或否定、责骂、惩罚等形式被强化。 青年期已能自觉地进行榜样的选择,生活空间也 进一步拓展。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会化的影响
晚熟者在合群、自信和 独立方面较差。 早熟者,容易形成小老 树
冷漠型父母-与敌意型子女 专制型父母-与顺从型子女 保护型父母-与依赖型子女 痛苦型父母-与愧疚型子女 超能型父母-与低能型子女
离心型父母-与抑郁型子女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皮亚杰的发展机制
智力的发展是通过适应 (adaptation)实现的。 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 身 与 环 境 之 间 的 平 衡 ( equilibrium ) , 达 到 平 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assimilation):将 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有机体正 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内。 顺应accommodation): 机体根据环境要求作出调整的 过程。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格塞尔的自然成熟说
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 在这两个因素中,他更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 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 54周时学会了。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 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 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 如此。如此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 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能够 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在儿童生理成熟以前的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 用,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存在“最佳教育期”。 格塞尔(A.Gesell,1880—1961)认为,先天的成熟和
依恋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Ainsworth )“陌生情境”法(利用儿 童对分离的反应以及儿童在中等压力之下接近依恋目标的程度和由于 依恋目标而保持安静的程度。)
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70%) 回避型/逃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20%) 焦虑型/反抗型依恋(resistant attachment)(10%)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
4 相互作用论
主要观点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 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代表人物: 皮亚杰(J.Piaget,1896—1980)
伟美教育-----伟岸事业,美好生活,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