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脱落6例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脱落6例
10.2
2007—2008年我院共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 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治疗114例,其中发生术中 术后封堵器脱落6例;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75 例,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发生封堵器脱落患者情况如下。 l病例资料 病例1:女性,14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入院,经胸超 声心动图(TIE)提示房间隔中部回声失落,直径21 n'fin,周 围可见房间隔组织回声。2007年3月5日在局部麻醉下行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术中置入36
mmx30 m/I],
l衄AmlE・latzer型封堵器。术后第1天
发现心脏杂音,1’I卫显示封堵器脱入右心室流出道。当日行 介入圈套取封堵器未成功,急诊手术。术中见封堵器脱入右 心室,缺损为多发性,靠近下腔静脉根部有一直径28 mm缺 损,下端几近二尖瓣及三尖瓣,组织平坦,已无房间隔隆起 样组织,二尖瓣及三尖瓣均正常,以相应大小涤纶片修补房 缺。手术顺利,术后心脏杂音消失,frIE示异常分流消失,痊 愈出院。 病例5:女性,12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入院。下IE提
mmx30咖,房间隔上缘组织平坦,已
无房间隔隆起样组织,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均正常,以相应大 小涤纶片修补房缺。手术顺利,术后心脏杂音消失,TrE示 异常分流消失,痊愈出院。 病例6:男性,67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30年入院。,rrE
院。TIIE提示房间隔中部异常分流,直径28衄,上腔侧间隔 回声13舳,下腔侧间隔回声10 mm。2007年9月18日在局 部麻醉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术中置入38蛐Am—
示房间隔缺损,直径14哪.上腔型,房间隔组织靠近上腔
静脉端宽4 mm。2008年3月2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房间隔
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术中置入24咖Amplatzer型封堵器。
术后第2天发现心脏杂音,m显示封堵器脱入主肺动脉。
当日行介入圈套取出封堵器,再次尝试应用28及30咖封
堵器封堵,均未成功。2008年3月31日手术治疗,术中见缺 损为上腔型,大小12
[Key words]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Interventional therapy;Falling off the implanted oeeluders
doi:10.3969/j.issn.1672-5301.2009.04.027 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一s301(2009)04—0318-02
.318.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9年4月第7卷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C口'diovasc咖Re8eurc_II,April 2009,眦711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脱落6例
高永生马大实王勇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封堵器脱落
房缺上缘组织平坦,已无房间隔隆起样组织,主动脉瓣及三 尖瓣均正常,以相应大小涤纶片修补房缺。手术顺利,术后 心脏杂音消失,TIE示异常分流消失,痊愈出院。 病例2:女性,5岁,因感冒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
动脉导管未闭,长6衄,宽3
ITIIn。2007年7月2日在分离
mm Am—
麻醉下行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术中置入6-8
the standard
0f
at
rial
septal
defect size:ae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脚ophageal eehocardiography and
threed-dimemional tnIIl卜
balloon
sizi%
methods.Pediatr Cardio!,2000,21:465--469.
[4]朱振挥,刘延玲,戴汝平,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
封堵治疗适应证的筛选和评价.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 儿:342—344.
(收稿日期:2009-01—14)
万方数据
mrrl,缺损上缘组织平
坦,已无房间隔隆起样组织。三尖瓣前叶裂,二尖瓣正常,以 相应大小涤纶片修补房缺,同期行三尖瓣修复术。手术顺利, 术后心脏杂音消失,’rIE示异常分流消失,痊愈出院。 2讨论 随着近几年介入治疗技术发展和成熟,置入材料改进, 应用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非复杂性的先天性心脏病,已 成为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微创手段,其具有创伤小、恢 复快等优点11.:】,特别是对于肺动脉压高、术后呼吸道护理 困难的先心病患者,避免了因外科手术、体外循环转流而增 加的肺损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但同时置入材料的 应用也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封堵器脱落、术后因封堵伞 引起的机械性溶血、术后的心律失常等,如封堵器脱落就必 须急诊手术治疗。 本组1例PDA封堵器脱落原因为所选封堵器过小。因 为小儿血管弹性大,所以封堵器的选择相对同样直径的 PDA比成人要偏大,同时牵拉封堵器过程中应将封堵器腰 部完全置于PDA内,尾端置于肺动脉侧,并张开,以形成足 够的支撑力防止封堵器脱落。 本组5例ASD封堵器脱落,不仅因为房间隔缺损偏大, 而且缺损的下缘或上缘没有相应足够隆起的房间隔边缘, 使封堵器难以把持。因此,术前详细掌握ASD的类型和介入 封堵的适应证,是预防类似情况发生的关键。较大号的封堵 器一旦脱入右室,特别是卡在右室流出道内,不仅影响右室 流出道及左室流出道的通畅,还会影响到主动脉瓣的启闭, 合并频发的室性早搏,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加之解剖 位置的关系,圈套器不易取出,而PDA封堵器脱落一般脱入 主动脉系统,会随血流栓塞在主动脉系统任何分支内,造成 急性缺血,急症外科手术是处理本类病例的首要选择。
platzer型封堵器。术中TrE及主动脉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 固定良好,形态正常,但发现周缘有少量残余分流,分流量 少,术后患儿未出现血红蛋白尿.出院随诊。术后3个月复 查发现残余分流扩大,于2007年11月16日行手术治疗。非 体外循环侧开胸,暂时阻断动脉导管上下主动脉血流,切开 主动脉取出封堵器,发现封堵器完全脱入主动脉,其上已经 生长有血管内膜组织。位置固定。术中行双重结扎闭合动脉 导管。术后心脏杂音消失,TrE示异常分流消失,痊愈出院. 病例3:女性,32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年,加重7 d入
Chine5e Journal
ofC∞diovmcularResearch,April 2009,V01.7。No一
.319.
天发现心脏杂音,心脏超声显示封堵器脱入左心房。当日行 介入圈套取封堵器未成功,急诊手术。术中见封堵器脱入左 心房,缺损为上腔型,大小30
mm×20
勒显像测量穿隔血流的直径用于评估残余分流的严重程度。 对于大型ASD在封堵中遇到的另一难题是如何调整封 堵器的位置,特别是ASD边缘较薄的患者,封堵器左房侧盘 片容易骑跨在房缺孔内。遇到此种情况,应将封堵器拉回输 送鞘内,送至左心房内再重新打开左心房侧盘片,并将腰部 先推出后再回拉,使其腰部正好位于房缺孔处,达到中心定 位防止封堵器偏移作用,或在左前斜位450透视下,将封堵 器的左右心房盘片调整呈前后重叠位,封堵器长轴与透视 平面平行,则封堵器容易到达封堵的位置。也可先将输送鞘 管送入左上肺静脉内,再缓慢推出封堵器,因其受肺静脉的 限制,左心房盘片形成圆桶形状,继续回撤输送鞘管,使右 心房盘片在右心房侧迅速打开,同时左心房盘片受到牵拉 而回弹,夹在ASD的两侧,这种肺静脉法在缺损上缘不足的 病例中操作成功率较高。另外,封堵器的镍钛合金丝有记忆 效应,在370时弹性较强,不易回拉至鞘管内,因此,输送直 径>30 mm的封堵器应选用足够大的传送鞘管。 经导管治疗ASD、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Am一
mira
mm残余分流。于2007年9月29日行外科手术治疗,术
minx30
中见缺损为下腔型,大小40
mm,封堵器上缘固定在
房间隔上,下缘完全脱入右心房侧。取出封堵器,房缺下端几 近二尖瓣及三尖瓣,组织平坦,已无房间隔隆起样组织,二尖 瓣及三尖瓣均正常,以相应大小涤纶片修补房缺。手术顺利, 术后心脏杂音消失,-I,陋示异常分流消失,痊愈出院。 病例4:男性,14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入院。-rrE提
platzer型封堵器,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周发现心脏杂音, TrE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形态正常,但发现下缘可见
提示房间隔中部回声失落,直径20哪,周围可见房间隔组
织回声。2008年6月12日在局部麻醉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 封堵治疗,术中置入30
mm
Amplatzer型封堵器。术后第4
万方数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9年4月第7卷第4期
山嘶方法具有设计独特、操作简便、损伤小、成功率高、残
余分流量极低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且疗效可靠,是一种极 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经导管治疗ASD成功的关键是TEE多 切面观察ASD形态、数量及其边缘组织和球囊准确测量 ASD的伸展径。多孔型ASD的堵闭与各孔的大小和孔间距 有关,封堵器的选择应以TEE监测下无分流的球囊径为准, 而不是单纯根据某个孔的伸展径来选择。 我们体会到,在介入治疗患者的选择上应慎重,要’rI'E 反复检查缺损的大小、位置、边缘部分的质地,这样才能达 到封堵器与缺损大小匹配i4].ASD及PDA封堵器脱落是不 多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分析原因为封堵器选择不当所 致。行封堵术应选择继发孔中央型ASD为宜,缺损边缘要足 够支撑封堵器,本组4例超声心动图均将缺损误诊为中央 型缺损,致使介入治疗失败。另外手术者的操作技术、术后 患者的搬动及静息卧床、避免剧烈活动也较重要。患者术后 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就应及早行外科手术治疗。 3参考文献
caused by transcatheter ASD closme.Thorac Cardiov Surg,2001, 49:338—342.
[2]秦永文,丁仲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中国心 血管病研究,2005,3:563—566.
[3]Zhu W,c∞QL,Rh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