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理念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理念

校训:团结、奋发、严谨、求实
团结: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

团结就是相互配合,真正的团结就是无条件的配合。

团结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中。

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

奋发:指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严谨:形容态度严肃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求实:讲求实际。

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

校风:厚德、至善、强能、健美
厚德:“厚德”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特点。

今天看来,“厚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日常道德修养,二是高远博大胸怀。

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修养,交通法规的遵守、公共场所的使用、公共设施的爱护、环境卫生的维护、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人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厚德。

“厚德”就是要用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行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

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

“厚德”这个理念,“厚德”就是要用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性德行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

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

至善:“最崇高的善”。

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出于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强能:出自《后汉书·河间王开传》,解释为能力超人,即一个人的某些方面能力显现出高于别人一筹。

亦作“彊能”。

精明强干。

健美:是一种对身体的雕刻,是与人的形体美密切相联的,健美是形体美的基础。

健美还要求具有充沛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和青春的活力。

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
敬业:人们在某集体的工作及学习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学习态度。

由职业理想、立业意识、职业信念、从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道德构成。

职业理想:即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和要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前提,能引导从业者高瞻远瞩,志向远大。

立业意识:即确立职业和实现目标的愿望。

其意义在于利用职业理想目标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从业者的奋斗热情并指引其成才方向。

职业信念:即对职业的敬重和热爱之心,表示对事业的迷恋和执著的追求。

从业态度:即持恒稳定的工作态度。

勤勉工作,笃行不倦,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职业情感:即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包括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

职业道德: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爱生: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要真正做到爱生如子,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师爱不等于母爱,严格不等于厉害。

在严格要求又热情爱护中,要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

充满爱的严与表现为严的爱相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

对待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思想行为有偏差、文化学习滞后的学生,更要用宽容心对待他们。

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博学: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善教: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循循善诱。

善教的前提除了有“爱”之外,还应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学风:勤学、善思、求真、乐学
勤学:指努力学习。

善思:指善于思考,慎重考虑。

求真:追求事物发展真理所在及客观规律。

乐学:初指有关音乐的学问,后带有学科的意味.是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

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

“知道”偏重理性,
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

“喜欢”则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就放弃,不能长久;“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

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这样的人学习不累。

质量方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以创新谋发展,以服务获支持
治校方略: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人才强校:班子建设、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都要过硬。

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

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研骨干,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人才队伍。

质量立校:把高标准办学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创新培训理念和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特色兴校:特色是兴校之本。

坚持面向需求,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

不断从办学指导思想、校风学风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技术研究和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去寻求特色,凝炼特色,在特色上打造“卓越点”,在特色上创建“高水平”,用特色推动学校整体实力提高和办学水平攀升。

教学理念: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
办学目标: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特色鲜明
学校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

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乃至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方向。

自强不息:字面意思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强大我们先天的自性,开发我们的公心道心;不要让我们的后天邪念萌生,私心妄心滋长。

勇于创新: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

敢为人先:顾名思义,就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它体现着一种“咬定青山”后的敢想敢试、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体现着勇立时代潮头、善开风气之先、敢于争创一流的胆识魄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