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3.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5.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A.雁形模式理论B.产品周期理论C.示范效应理论D.大宗产品理论6.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A.幼稚工业理论B.贸易条件恶化论C.国内市场失灵论D.资源禀赋论7.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A.零进口关税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禁止性关税D.禁止性关税以上8.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9.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 )A.烟草贸易公司B.铁路运输公司C.橡胶生产国组织D.石油输出国组织10.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1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A.重商主义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D.重农主义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13.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

该理论被称为()A.剩余物质出口理论B.大宗产品贸易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4.属于关税壁垒措施的有()A.进口附加税B.出口补贴C.公共采购D.自愿出口限制15.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各种形式中,唯一不存在权利让渡的是()A.共同市场B.关税同盟C.自由贸易区D.经济联盟16.根据国际贸易新理论,一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A.生产要素优势B.技术优势C.资源优势D.规模经济优势17.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货币主义18.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在诸种均等化中占主导力量的是()A.要素价格均等化 B .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C.商品价格均等化D.工资率均等化19.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A.1,6B.2,4C.3,4D.4,720. 产品的水平差异是指()A.采用新技术制造的新产品带来的差异B.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C.同质产品D商品由于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性21.晚期的重商主义理论又被称为()。

A. 货币差额论B. 重农主义C. 重工主义D. 贸易差额论22. 根据赫-俄模型,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进口()。

A. 劳动密集型产品B. 资本密集型产品C. 土地密集型产品D. 资源密集型产品23.在提出自己理论的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

A.新贸易保护主义 B. 超保护贸易思想C. 比较优势理论D. 重商主义24.假设葡萄牙生产每单位酒所需劳动人数比英国少40 人,生产每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 人,那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葡萄牙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5.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26.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27.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 )。

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28.如果一国对本国进口的成品电脑征收30%的关税,对电脑零配件进口征收32%的关税,对生产电脑所需的原料进口征收35%的关税,则该国对国内汽车业的保护程度( ) A.低于30% B.高于30% C. 等于30% D.不能确定29.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认为保护的对象应该是()。

A. 农业B. 夕阳产业C. 刚开始发展的产业D. 刚开始发展并面临外国激烈竞争的产业30.出口补贴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就是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优惠待遇。

A.在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B.仅在现金补贴上的C.仅在财政上D.仅在退还进口税上的31. 如果一国在征收进口税时,对最终产品征收的关税高于中间性产品,则可以使关税的实际保护效果()。

A. 变小B.没有影响C.增大D. 无法判断32.出口直接补贴的形式是()。

A. 提供给厂商比其在国内销售货物时更优惠的运费B. 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C. 超额退还间接税D. 给予厂商现金补贴33.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33、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34、甲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甲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生产和出口手表B、乙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C、甲国生产出口手表,乙国生产出口自行车D、甲国生产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出口手表35、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A、斯托尔泊B、萨谬尔森C、里昂剔夫D、俄林36、俄林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B、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37、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A.熟练劳动力B. R&DC.资本D.非熟练劳动力38、商品倾销的目的主要是( )。

A、提高商品的价格竞争力B、提高商品的非价格竞争力C、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市场D、进行促销39、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40、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来源于()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以上都不是41、能反映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保护程度的关税是( )。

A、禁止关税B、名义关税C、有效关税D、正常关税42、下列哪一种情况属于倾销A. 某物品出口价格为1000元,国内市场价格为800元B. 某物品出口价格为800元,国内市场价格为900元C. 某物品出口量特别大D. 某物品出口价格等于国内市场价格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有( )A.自愿出口限制B.歧视性的公共采购C.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D.技术和卫生检疫标准E.进口许可证2.以下哪些组织形式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联盟E.北约3.根据斯托尔帕—萨谬尔逊定理,自由贸易将会使贸易参加国()A.商品价格均等化B.土地得到相同的报酬率C.所有工人得到相同的工资率D.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E.供给和需求模式趋同4.产业内贸易又称()。

A.产业间贸易B.双向贸易C.区际贸易D.贸易重叠E.周期内贸易5.进口配额包括()。

A. 优惠性配额B. 绝对配额C. 全球配额D. 国别配额E. 关税配额6.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B.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C.转向更系统化的贸易管理制度D.受到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E.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7. 关税的征收方法包括()。

A. 从价税B. 从量税C. 过境税D. 混合税E. 差价税8.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主要有()。

A. 人力资本说B. 美国的关税政策改变贸易流向C. 各国消费者偏好不同D. 要素密集度逆转E.生产要素异质性9.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贸易理论有()。

A. 绝对优势理论B. 比较优势理论C. 要素禀赋理论D. 重商主义E. 以上说法都正确三、名词解释1.名义保护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内市场价格的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2.产品生命周期:由美国经济学家费侬(raymond vemon )首次提出,是关于技术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的重要理论,把技术变化作为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性因素,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在产品周期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相对重要性的变化。

产品的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是: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3.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绝对数量无关。

可用一国所拥有的绝对量的资本和绝对量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值来表示。

在实际衡量上,常使用人均资本来表示。

4.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的,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为了实现潜在优势而对该产业实行暂时性的保护是完全正当的。

其判定标准主要有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和坎普标准。

5. 有效保护率: 指整个关税体系对一进口竞争行业产值增值的保护,其表达式为:6.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外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则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7. 里昂剔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考察美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时,发现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与赫-俄模型刚好相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