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业与创业指导心得体会

就业与创业指导心得体会

就业与创业指导心得体会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择业前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就业与创业指导心得体会范文1 每次上门走访小区内无业,失业人员家庭,我都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推荐就业岗位。

同时我尝到了自己工作的艰辛,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每当小区内就业“老大难”人员被我历尽艰辛地推荐到工作岗位上时,比我自己的孩子找到工作还要感到安慰和自豪,并为他们感到高兴。

这时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重要,也特别有价值。

23岁的小张中专毕业以后一直闲散在家,无所事事,整天围着电脑。

每每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他驰骋在网络的天地里;而当阳光明媚、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辛勤劳作时,他却沉醉在梦乡里。

荒废学业、虚度青春。

日夜颠倒的生活,使他的父母很着急,我看了心里也很难过。

我为他推荐过几次工作,他都以各种理由回绝了。

我知道这样下去,他真的要“报废”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我一次次的上门和小张沟通和聊天,先从拉家常说起,让他先融入社会,找到自己在社会的立足点,慢慢来,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要有地位,先要有作为。

听了我的一席话,他终于愿意“尝试”去找份工作。

看到他心有所动,我趁热打铁,到处奔波,与用人单位联系。

经过我多处的奔走,好不容易为小张找到一份在加油站为车子加油的工作,他有工作我也很开心。

可是没料到,才做了两天,他就不愿意做了,说是工作太吃力,做不动,就这样他又失业回家了。

得知情况后,我及时去和小张沟通。

我告诉他,刚刚工作肯定很辛苦,坚持下来就好了,要脚踏实地,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步登天和不劳而获都是不切实际的。

小张心里开始有点动摇了。

趁热打铁,很巧世博园区急需招一批秩序维护员,各方面的要求他都很符合。

于是我激励他,推荐他去面试,最终他被录用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小张逐渐适应了工作的环境,并且整个人都变得容光焕发了,生活也变得很有规律,每次在路上碰见我,他都会说:“小袁阿姨,我很感激你,现在的工作我很喜欢。

”他父母看见他“终于”走出了家门,心里非常高兴。

看见他离我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快乐。

是啊,解决了一个人的就业,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

这也是平安社区、和谐社会的基础。

像这样的故事很多,也很平凡。

每次为小区内失业、无业人员推荐工作成功,我就特别高兴,也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的有意义。

正像我对小张说得那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就业与创业指导心得体会范文2 在为其半个学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课程中,我们大家的渴望都成了现实,我们上这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目的达到了,而且收获更多,同时也愉快的度过了我们的每一节课。

在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中,学习到的内容有:面试技巧该如何施展,作为职场新人的态度,霍兰德职业兴趣的六种类型,简历该如何制作,制作简历的法则等等。

谈到面试技巧,首先我们应该对面试的行业、企业文化有所了解,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自身能力对此岗位的优势之处。

在面试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优势找机会展现,在面试的时候要自信、口才流利、要注意个人学历文化修养。

谈到成功案例时要从在该成功案例中自己担任了什么角色、结果如何、经过自己的努力对这个案例有什么影响等方面展现自己。

作为职场新人,我们应该从自我心态管理能力、自我形象管理能力、自我激励管理能力、自我角色认识能力、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自我人际关系管理、自我目标管理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自我适应能力等方面提高自己,全方面的发展自己。

作为职场新人,新人的角色永远要谦逊,勤奋。

人的职业兴趣或职业人格存在不同的类型,同一类型的人与同一类型的职业互相结合,才能达到适应状态;人的一生面临着许多职业、职位的选择,甚至具体项目的选择,这些选择是否与其自身的职业心理类型相匹配,是影响职业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

根据霍兰德的观点,人的职业兴趣分为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等六种类型,每个人都归属这六种兴趣的一种或几种。

简历包括的内容:封面,个人简介,求职信(应聘信),附件(用来印证经历的材料)。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联系方式务必放在个人简历的最上方,离名字最近的地方,并保证联系方式的正确和畅通。

简历无需太厚,3~6页即可。

要尽量的展示自己的优势。

制作简历时要确保简洁明了,准确无误,真实坦诚,诚恳表达自己的求职意向,清楚单位的特点、需求及岗位要求,要表达的既自信又谦逊,千万不要一本简历打天下,要有针对性。

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会分析自己。

通过分析,认识、了解自己,评估自己的能力,理解自我的性格及情绪变化,发现自身兴趣及特点,明确自身的优劣势,提前给自己一个定位,然后制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职业生涯路线,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让大学从起点就为将来做准备。

而老师所举的例子里就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子。

课程所教的是就业指导,但我以为我们学会的应该是规划——需要规划的不只是职业。

很多时候,没有规划的行动低效的,规划有助于我们安排好日常生活的轻重缓急。

在没有规划时,我们很容易就会陷入与目标无关的旁事中。

忘记了目标、主要的事,便会成为琐事的奴隶。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智慧是懂得该忽视什么的艺术。

”的确如此。

而规划便能使我们紧抓工作的重点,提高做事效率,缩短步向成功的道路。

心态很重要,一个积极的心态能让绊脚石变踏脚石、助你一臂之力;而一个消极的心态能让绊脚石永远是绊脚石,无时无刻不阻碍你。

想要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首先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定位、避免不必要的挣扎。

而培养个人良好的心态,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主动去涉猎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读千卷书走万里路,只有读书多,才能更好的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做铺垫。

所以,我们的心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付出才有收获,你给予别人什么,别人就会给予你什么,虽然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付出是一定不会有收获的。

有了目标就要向着目标努力,不能只空想,否则还是什么都没有。

生活不仅仅是为了享受,也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适合的,自己喜欢的事而努力去奋斗。

好了,吴老师,虽然我们只上了半个学期的课,可是您给我带来的却不是任何东西可以比的,这是我的一个关卡,您帮助我闯过了它,真的谢谢您。

就业与创业指导心得体会范文3 大学的生活在充满喜悦与迷茫的气氛中,喜悦是因为我们怀揣着梦想将要在社会上展示我们的风采,而迷茫则或多或少是因为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让我们对将来的工作的方向抱有迷惑的心态。

上完王老师的《创业与就业指导》后,有很多的感悟。

大学生的理想与抱负很高,这是好事。

当前,很多大学生把创业当作实现人生理想的最好途径,既可避开就业压力,又可自由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何乐而不为?对于成熟的创业者来说,创业固然是个明智的选择。

但创业的诸多要素中,资金、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实践经验等哪一样可以缺少?有同学说,创业固然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但可以一边创业一边锻炼,没有相关实践经验无所谓,只要创业项目有市场就可以进行操作。

是的,有市场的项目就有可能赢利。

但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你看好一个项目时,稍有风声,就会有人跟风,只要别人的各方面经验高于你,那你的项目就相当于是为别人而策划。

有无经验不能决定能否创业,但却能决定创业能否成功。

那么,如何避免创业经验不足呢?一、利用大学社团得到实践锻炼。

学校社团的任何一项活动,从策划到最后实现是个综合过程。

参与全局,体验全局,可锻炼组织、协作、资源利用等能力。

这是锻炼综合能力最基本的途径。

二、利用大学课余和寒暑假打工。

现在社会留给学生的打工机会很多,利用打工可充分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市场调研、销售、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在打工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得到锻炼,加上相关书籍的对照学习,积累经验是完全可能的。

大学生打工实际工作往往都是烦琐的或者重复性强的工作,但不能小看这些工作。

例如做销售,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观察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观点、对公司产品及市场相关产品的评价等,掌握市场消息、预测市场需求、洞察市场空白,以市场指导生产。

如果担任市场销售的学生团队领导,还可以借机向公司相关销售人员讨教经验,申请到生产现场参观等。

担任学生领导,可以带领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超额完成任务,积累人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基础经验。

以后,从事相关的项目创业,在市场方面便有了对照和参考。

在其他内容的打工实践中,同样可通过简单的工作综合积累相关经验。

三、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获取实践经验。

参与学校科研项目的同学,有更多接触项目导师的机会。

项目导师跟社会的接触往往很紧密,在导师那里能学到很多实践经验。

参与科研项目,能通过实验充分锻炼动手能力,找出创业金点子,锻炼策划能力。

四、毕业后在企业实际锻炼。

企业就是个实际创业团队。

在这个团队里,锻炼能力积累经验都是可取的。

但在企业里,要想独立创业,还需要善于发现全新的创业点子,或在所在企业市场空白处找到创业契机,或自己组建的团队高于所在企业的团队,那么独立创业才会有成功的把握。

“眼高手低、纸上谈兵”是一些急于创业的同学的特点,经验不足,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要做成功一个项目,没有实践经验没必要盲目尝试,没有在人生独立之初就体验重大失败的必要。

接下来再谈谈就业。

悠闲的校园生活方式被紧张的职场打拼所代替,使这些处于在家里备受呵护的“80一代”独苗进入“断乳期”,由于二十几年的娇惯成性,可一到了社会上没人再惯坏脾气,自己就受不了,显得与社会、与职场、与企业、与同事都格格不入。

用不了多久,就存在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象心理承受力差、不懂人际交往、礼仪文化缺欠等问题,已成为不少刚工作大学生的通病。

来自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份统计也显示,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人群中,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症状的比例高达90%。

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是职业生涯是否畅通和顺利的大事,也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大事。

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

同时,近10年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发展和人才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感到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更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根据现实环境调整自己期望和心态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在职场上打拼多年的白领都越来越难以应付,让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从一个百倍溺爱的温室中,一下就扔到暴风雨里去做搏击长空的海燕,这是不科学、不现时的,大学生的成熟需要一个过渡过程。

过渡过程是个时间的概念,大学生适应职场需要时间,既然承认是“断乳”,那就应该给练习吃饭的时间,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型需要时间,与企业的磨合需要时间,积累经验也需要时间,具备竞争力同样需要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