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

1.纳什均衡:给出对方的策略,你所选的是最优的(至少不比其它策略差),如果每个局中人都是这样,那么所构成的策略组合(对局),就称为纳什均衡。

2.效用:消费者偏好与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做出消费选择,效用则是人们从这种消费选择中所获得的愉悦或满足。

3.边际产量:当其他要素不变时,可变要素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4.生产成本:经营一个企业,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必须支付一些资金来维持运营,如建造厂房,采购机器及原料,雇用员工等支出都可视为厂家的生产成本。

5.帕累托标准:如果一种变化可以改善某些人的处境,同时对其他人都没有伤害。

则这种变化是好事,应该给予实行。

6.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7.效用:消费者偏好与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做出消费选择,效用则是人们从这种消费选择中所获得的愉悦或满足。

8.价格管制:是指政府对新药定价以及上市药品价格上涨实施严格的管制,企业不能自由定价,而是由政府和制药企业谈判决定新药的价格。

9.软着陆:当一个国家经过强劲的经济增长后,仍维持缓和的增长,并未因此转入衰退,即使“软着陆”。

10.硬着陆: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高度通货膨胀,使得经济迅速从增高长直接走入低增长甚至衰退。

11.通货膨胀:平均物价水平持续上扬的状态,通货膨胀率通常是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变化率来表示。

指数上升→物价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

12.再贴现率:一般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向中央银行借贷的利率。

所谓“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或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的方式就叫贴现。

13.机会成本: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就要以少生产若干单位的另一种产品为代价。

这种放弃若干单位另一种产品生产的代价,就是生产某种成品的机会成本。

14.需求价弹性价格:指在市场需求曲线的任何一点,价格每变动1%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它是衡量产品需求量对产品价格变动的敏感指标。

15.生产函数(生产成本):企业在每个时期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获得的产出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16.均衡及均衡价格:均衡: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供需平衡时的价格。

有时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

17.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东西的那些物品或劳务。

分类: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18.恩格尔曲线:某种商品的均衡购买量与消费者货币收入之间的关系。

1.药物需求与供给的特征:需求的特征:需求的不确定性、需求的最高优先性、需求的不可替代性、需求的外部效应性、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的被动性、独特的需求三方结构供给的特征:高质量性、高技术性、高投入性、高风险性、高回报性、高度集中性2.影响药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一)一般经济学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价格水平(1)是否实施医疗保障制度(2)医疗保障制度下保障的范围(3)医疗保障制度的报销制度和自付比例等(二)社会人口学因素(三)流行病学因素(四)临床医生和药师因素(五)医药技术因素(六)消费者偏好因素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

4.药物经济学研究意义和作用:意义:概括讲,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企业相关决策、以及消费者用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讲:1.政府部门进行新药审批,药品定价,《基本药品遴选》等;2.保险公司对药品报销政策的制定;3.医疗机构(或医生)用药行为的规定;4.制药企业药品价格制定、新药研发政策选择、进入各种药品目录申请、以及市场营销决策等。

作用:1.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2.为消除药品市场失灵寻找原因:(1)市场力(2)信息不全(3)外在作用(4)公共品3.保证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公平性5.我国药品定价范围和原则:范围主要是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药品和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原则主要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社会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价格,做到质价相符,消除虚高价格,保护用药者的正当利益。

(1)生产经营者能够弥补合理生产成本并获得合理利润(2)反应市场供求(3)体现药品质量和疗效差异(4)保持药品合理的比价关系(5)鼓励新药研制和开发6.发达国家药品价格的管制政策:1.价格管制2.比较定价3.参考定价4.利润控制5.强制削价7.近年来我国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原因分析:(1)选用药物不当以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最为重要(2)用量不足,包括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3)用药过量,或是给轻症患者用了重药(4)无适应症用药(5)重复给药(6)不适当的合并用药等。

8.我国药价虚高原因分析:(一)流通环节过多(二)流通中不正当的促销行为(三)定价不合理9.药品相关价格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药品的相关价格是指与药品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药品的相关商品(或服务)主要指医疗服务。

影响因素主要有:1.是否实施医疗保障制度2.医疗保障制度下保障的范围3.医疗保障制度的报销制度和自付比例等。

10.医院的医疗成本主要包括哪几类:劳务费、公务费、卫生业务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损耗费、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提成六大类11.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对成本的分类:(一)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三)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四)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五)机会成本12.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步骤:(一)确定评价的服务对象(二)确定分析的问题(三)区分评价方案,包括基线比较物(四)确定分析的观点和范围(五)确定相关的时间范围和用于分析的基准(六)确定分析的方法(七)确定是否进行增量分析(八)区分相关成本(九)区分健康结果或效益结果(十)确定贴现率或时间偏好(十一)区分不确定资源和进行敏感分析13.质量调整生命年和伤残调整生命年的英文缩写以及各自的含义: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因疾病或残疾造成的生活痛苦,相比较完全健康地生活,会让人感觉活过1年的时间小于完全健康生活1年的时间,对于经过生命质量权重调整后的生命年称之为质量调整生命年。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伤残调整生命年与质量调整生命年反映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损失掉的,后者是尚还保留的。

前者要把伤残状态调整当成损失生命年,再加上直接有死亡(过早死亡)造成的损失生命年;后者只需要把不健康生存状态折算成健康的生命年即可。

伤残调整生命年只考虑年龄与性别,其他因素都是为平等,有较好的公平性,对不同社区、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均有可比性,是一种合理的人群健康状态评价指标,能较好的适用于评价疾病负担。

14.增量成本效果比的含义:反映的是两种备选方案之间效果差异的单位成本,用于考察增加的成本是否值得。

15.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就某一范围内的问题结构假设、概率估计、或取值估计对分析结论的稳定性进行的任意检测。

16.成本效果分析的评价指标:1.效果评价指标:评价健康效果有两类指标:单一健康与复合健康指标①单一健康指标:死亡率、生存率、预期寿命延长数②复合健康指数:寿命长短和生活质量2.成本效果比3.增量成本效果比4.成本效果分析的适用范围5.效果指标的选择原则:①有效性原则②客观性原则③特异性原则④灵敏性原则17.药品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的含义:成本效用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投入成本量和经质量调整的健康效益产出量来评价卫生项目或治疗措施的效率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某一项目或者干预措施所消耗的所有资源的价值(成本)和由该项目或者干预措施带来的产出价值(效益)的方法。

18.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模型技术分哪些类型:(1)决策树分析(2)Markov模型(3)MonteCarlo模型(4)外推模型19.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是否符合要求的准则包括哪些个方面:1.备选方案的综合描述2.是否有效果的证据3.是否包括中药的成本和效果4.成本和效果是否以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5.成本和效果的测算是否与研究的问题相符6.是否可信7.成本和效果是否进行贴现8.是否有增量成本效果分析9.是否有敏感度分析10.结果的讨论是否涵盖应用者所关注的问题20.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比较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符合有效性、安全性、伦理、道德及国家有关法律、规章等方面要求的能够行得通的方案——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的可行方案;2)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只有可行方案才具备参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资格,这样的评价和比较才有意义;3)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与比较之前,应首先去除不可行方案。

21.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以及与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的区别: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某一项目或者干预措施所消耗的所有资源的价值(成本)和有该项目或者干预措施带来的产出价值(效益)的方法。

区别:1.结果测量单位不同2.应用范围更广3.理论基础不同22.成本效益分析中,测量间接效益的方法有几种,具体含义是什么:即要将对患者生产力、发病率、伤残率等的影响货币化,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人力资本法和意愿支付法。

人力资源法:是卫生服务项目效益评估中应用较早的一种方法。

人力资源概念传达的是:人与其他资本相似,至少在人参与社会劳动的时候,可以在将来的年份中产生生产性活动流量。

意愿支付法:正是由于人力资本法存在上述的缺陷,卫生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克服这些缺陷的替代方法。

它是以患者的健康效用为基础,测量患者的偏好,体现了更广意义上的健康状况的改善。

2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规模收益不变;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

24.影响需求量的决定因素:(1)价格:影响为,沿着需求曲线变动(2)消费者嗜好:影响为,需求曲线的移动(3)消费者收入:影响为,需求曲线的移动(4)相关商品的价格:影响为,需求曲线的移动25.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价格:沿着供给曲线移动;技术:供给曲线移动;投入品价格:供给曲线移动。

26.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1.需求价格弹性,取决于能够代替这种产品的数量及其替代程度。

2.某项消费占收入支出比例越高,需求弹性也越大。

3.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4.薄利多销:前提是消费者必须对该产品富有需求弹性。

5.缺乏弹性的物品,则需要提高售价以增加利润。

6.弹性小的商品:材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