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鸡标准化管理

蛋鸡标准化管理

4~14日龄 15~21日龄 4~18周龄 19~21周龄 22周龄
13
每周增加0.5小时 ,到16小时光照时 恒定
10~20Lx
3~5
22周龄以后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空气质量控制方法
空气质量 的重要性 由于鸡的呼吸、排泄以及粪便、饲料等有机物的分解,造成空气原有 成分的比例发生变化,增加了氨、硫化氢、甲烷、羟基硫醇及恶臭有 害气体以及灰尘、微生物和水气含量,如果这些气体和物质浓度过高 ,雏鸡易患呼吸道疾病、眼病,且易患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死亡 率增加。 雏鸡舍要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换气量和气流速度分别应达到:冬季 0.7~1米3/小时· 千克体重,0.2~0.3米3/秒;春、秋季1.5~2.5米3/小时· 千克 体重,0.3~0.4米3/秒;夏季5米3/小时· 千克体重,0.6~0.8米3/秒。通过换 气只要人进入鸡舍无明显臭气,无刺鼻、涩眼之感,不觉胸闷、憋气 、呛人即可认为适宜。 ①根据室内外温度和鸡群日龄的大小,调整开启风机的数量和时间, 同时调整风窗开启的大小。风机应轮换使用,以免长期运转而烧坏电 机。每2周清扫一风叶、百叶和电机上的粉尘,保证风机的排风量和电 机散热不受影响。 ②鸡舍温度不足时要采取供暖加温,切不可单纯保温而忽视通风,因 为通风不足会引发许多疾病。 ③进风口应在风机对面墙上尽可能高的位置,冬季冷空气可在屋顶被 加温,同时有挡风板挡风,控制气流速度,以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雏鸡 身上而引起疾病。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
张延华
第一章 蛋鸡品种 第二章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规范
第三章 蛋鸡标准化养殖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章 蛋鸡标准化养殖的科学免疫
第五章 产蛋期间需要禁用的药物
第一章 蛋鸡品种
1.海兰褐壳蛋鸡 海兰褐壳蛋鸡是美国海兰 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优良 蛋鸡品种。我国20世纪80 年代引进。海兰褐壳蛋鸡 具有饲料报酬高、产蛋多 和成活率高等优良特点。 海兰褐壳蛋鸡可在全国绝 大部分地区饲养,适宜集 约化养鸡场、规模鸡场、 专业户和农户。
光照重要性
节能光照
生产管理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光照程序
周龄 光照时间(小时) 24 从第4日龄起每日 减少2小时光照 每日减少光照时间 0.5小时 9 从第19周起每周增 加0.5~1小时 光照强度 20~30Lx 20Lx 5~10Lx 5Lx 瓦/m2 7~9 5~6 3 1~2
1~3日龄
标准化高效养鸡的途径与方法
项目 方法与途径
(续上表)
现代蛋鸡生产具有饲养数量多、密度大等特点,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规模 生产,一旦感染疾病,损失巨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体系,保证 蛋鸡健康安全,实施规范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和重大疫病发生的预案与应 急措施,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净化生产环境,是蛋鸡安全生 健康安全 产的关键。①重视鸡场环境卫生,包括鸡群的小环境(鸡舍)和大环境( 保障体系 生产区和生活区)卫生两方面;②重视鸡场规划与布局,合理规划包括鸡 场选址、鸡舍构造、通风、光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③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④建立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⑤坚持全进全出制度;⑥确定有效的药物 预防方案;⑦执行严格废弃物处理制度;⑧建立疫情的预警系统与应急预 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进组织管理机构和决策机制,使企业应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 以解决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矛盾; ②改善用人机制,花大本钱改善工作条件,吸纳人才参与决策,并注重责 现代经营 、权、利的合理分配,逐步实践“人本管理”; 管理 ③强化生产管理,树立生物安全大环境意识,严格按养鸡场卫生管理要求 ,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 ④改进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会计账目; ⑤做好成本分析和生产效率分析,提高企业诊断和改进方案的准确性。
看鸡施温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不同日龄雏鸡的适宜温度
日龄
1~3 4~7 8~14 15~21
温度(℃)
35~33 33~31 30~29 28~27
日龄
22~28 29~35 36以上
温度(℃)
27~25 23~22 20~18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湿度调控方法
①蛋鸡育雏期间对湿度的要求不像温度那样严格,40~72%是鸡 的适宜湿度。 鸡舍适宜湿度 ②适宜的湿度要灵活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育雏需要的适宜 湿度有所不同。 ③一般1~10日龄为60%~70%,10日龄以后为50%~60%。 ①如果人进入育雏室内有湿热的感觉,口鼻不觉干燥,雏鸡脚爪 润泽、细润,精神状态好,鸡飞动时,室内基本无灰尘扬起,说 明湿度适宜; 鸡舍湿度调控 ②若人进入育雏室内感觉口鼻干燥,雏鸡围在饮水器边,不断饮 水,说明育雏室湿度太低; ③如果育雏舍内的用具、墙壁上潮湿或有露珠,说明湿度过高。 湿度调节主要通过调节通风量的大小来进行。 解决的关键问 题
①根据鸡舍建筑及设备条件、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制定育雏计划:一 育雏计划 般每批进雏数应与育雏鸡舍、成鸡舍的容量一致。育雏数应由成年母鸡 与育雏方 需要量,加上育雏育成期一般的死淘数来确定。 式 ②育雏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立体笼式育雏和平面育雏。 ①要求保温性能好,通风量不能过大,以保证空气流通又不影响室温为 宜。 育雏舍准 ②已用舍要严格清扫准备、适时休整、备好供暖、供水及照明等设备; 备 ③平养食槽高度上缘要求比鸡背约高2厘米。笼养食槽为笼养设备配套 设施; ④饮水器应根据鸡的大小和饲养方式确定,乳头饮水器较为理想。 ①进雏前两周,对育雏舍进行清洗和消毒。冲洗后先用液体消毒液喷洒 消毒和预 一遍,然后密封鸡舍采用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0ml,高锰 热 酸钾20g。 ②进雏前1~2天,进行调温,并使舍内温度达到育雏要求。 ①按雏鸡的营养需要配制好全价饲料,一次配料不超过3天用量。为了 饲料及药 防止雏鸡采食习性而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建议最好采用颗粒饲料。 品的准备 ②为了预防雏鸡疾病,应准备一些营养补充剂或药物,如抗菌素类、磺 胺类、多维电解质等。
第二章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规范
一、蛋鸡标准化高效养殖的基本途径
蛋鸡饲料转化率高,繁殖效率高,生产周期短,产品营 养平衡,是目前最廉价的优质高蛋白动物食品。我国蛋鸡 产业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尽管生产有波动,但 必定是一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从未来发展看,养蛋鸡、想
赚钱,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必须从蛋鸡品种、
4.农大褐3号 农大褐3号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用纯合矮小型公鸡 与慢羽普通型母鸡杂交推出的配套系、商品代生产性能高 ,可根据羽速自别雌雄。72周龄年产蛋数可达260枚,平均 蛋重约58g,产蛋期日耗料量85~90克/只,料蛋比2.1:1。 5.星杂444 粉壳蛋鸡,是加拿大雪佛公司育成的三系配套杂交鸡。其 72周龄产蛋量265~280个,平均蛋重61~63g,每千克蛋耗料 2.45~2.7kg。 6.京白939 是北京市种禽公司的科研人员从1993~1994年间进行选育 的粉壳蛋鸡配套系。父本为褐壳蛋鸡,母本为白壳蛋鸡, 杂交商品鸡可羽速自别雌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为:20周 龄育成率95%,产蛋期存活率92%,20周龄体重1.51kg, 21~72周龄饲养日产蛋量302个,平均蛋重62g,总蛋重 18.7kg。
应根据鸡的品种、体质、外界气候的变化进行适当调节。 ①褐壳鸡比白壳鸡羽毛的生长速度慢,育雏前期的温度可高些; ②外界气温低时高些,外界气温高时低些;白天低些,夜晚高些,一般夜间 育雏温度比白天高1~2℃; 温度的调 ③健雏低些,弱雏高些,大群育雏低些,小群育雏高些; 节 ④一般4~6周龄为脱温过渡期,要使鸡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白天不给温,晚 上给温,天气好不给温,阴天给温,经5~7天鸡群适应自然气温后,最后达到 彻底脱温。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发现鸡的体质较差,体重不足,脱温时间可延 长。 饲养人员应以“看鸡施温”作为调温依据,将温度计显示值作为参考: ①如果雏鸡表现活泼好动,饱食后休息时均匀地分布在育雏器周围或育雏笼 的底网上,头颈伸直熟睡,鸡舍内安静,说明温度适宜。 ②如果发现雏鸡行动缓慢,羽毛蓬松、身体发抖,聚集拥挤到热源下面,扎 堆,不敢外出采食,不时发出尖锐、短促的叫声,说明育雏温度过低。③如 发现雏鸡远离热源,两翅张开,伸颈、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说明温度过 高。掌握好这种“生物温度计”对育雏十分重要。
第一章 蛋鸡品种
2.罗曼褐壳蛋鸡 罗曼褐壳蛋鸡是德国罗曼 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优良 蛋鸡品种,1989年我国首 次引入曾祖代种鸡。 罗曼褐壳蛋鸡具有适应性 强、耗料少、产蛋多和成 活率高的优良特点。罗曼 褐壳蛋鸡可在全国绝大部 分地区饲养,适宜集约化 鸡场、规模养鸡场、专业 户和农户。
父母代生产性能: 1~18周 龄成活率97% ,开产日龄 21~23周,高峰产蛋率 90%~92%,入舍母鸡72周龄 产蛋数290~295枚。 商品代生产性能:1~18周龄 成活率98%,开产日龄21~23 周龄,高峰产蛋率92%~94% ,入舍母鸡12个月产蛋 300~305枚,平均蛋重 63.5~65.5g,饲料利用率 2.0~2.2,产蛋期成活率 94.6%。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光照的控制
合理的光照制度可以加强雏鸡的代谢活动,增进食欲, 有助于钙、磷吸收,促进雏鸡骨骼的发育,提高机体免 疫力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常用的灯有普通灯泡和节能灯,灯泡价廉方便,但发光 效率低,使用寿命也短;节能灯发光效率是普通灯泡的 3~5倍,发光效率高,节电,寿命长,性价比高。 灯泡安装的高度为距离地面2~2.3米,灯泡之间的距离为 3米。每1~2周应除去灯泡表面的粉尘,灯泡表面集聚许 多粉尘时会明显降低灯泡的利用效率。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鸡舍温度调控方法
温度的重 要性 雏鸡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既怕冷又怕热。环境温度过高,影响雏鸡体热和 水分的散发,体热平衡紊乱,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死亡率增加;环境 温度过低,雏鸡扎堆,行动不灵活,采食饮水均受到影响;环境温度高低不 稳,雏鸡易受寒发生白痢病,死亡率上升。
第一章 蛋鸡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