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1.工程测量学定义:定义一: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定义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 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全监测”。

• 规划设计阶段: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另外还要为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

对于重要的工程区的稳定性监测。

•建设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工程建筑物定线放样,施工质量控制,开挖与建筑方量测绘,工程竣工测量、变形观测以及设备的安装测量等。

• 运营管理阶段: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水平位移、沉陷、倾斜以及摆动等定期或持续监测。

建立工程进管理、维护信息系统。

主要内容: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

3.结构体系:特殊与一般、纵向与横向处理相结合特殊:每一工程的特殊性一般:指各种工程的共性纵向处理:是指按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阐述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横向处理:按典型工程分别进行讲述。

4.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按设计要求将设计的建构筑物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另一方面作为施工质量的监督,还需进行工程质量监理。

施工测量工作:不同的施工的对象,其施工测量工作程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主要的测量工作有: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施工放样、竣工测量。

施工放样的原则与工作程序:“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放样依据的选择,即放样已知点的选择•选择放样方法•计算放样元素监理测量工作:•在正式施工开始时,对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测、检查•验收承包人的施工定线•验收承包人测定的原始地面高程•对桥梁施工还需进行桥梁下、上部结构的施工放样的检测•对每层路基的厚度、平整度、宽度、纵横坡度进行抽查,检查施工单位的内业资料是否真实•审批承包人提交的施工图5.工程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工程运营管理阶段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在工程建筑物运营期间,为了监视其安全和稳定的情况,了解其设计是否合理,验证设计理论是否正确,需要定期对其位移、沉降、倾斜以及摇摆等进行观测,称为变形观测。

各种工程在运营中的测量工作:建(构)筑物变形测量工作工程建筑物土工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工业设备安全运营监测地表沉降测量局部地区形变变形监测网的建立6.工程建设中的测量信息管理:一、现状: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测量信息的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测量信息管理的现状还较落后,加强测量信息的管理,实现各种测量信息从采集、处理、更新管理的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工程建设对测绘信息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二、信息处理与管理信息采集方法:1.用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或全站仪)观测,手工或自动记录,经加工、处理进入工程测量信息数据库。

2.通过数字化仪自动或手动扫描采集;3.用摄影测量方法获取影像,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信息分类一般采用两种基本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管理信息时必须建立一套管理标准,信息编码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逻辑模式设计•用户权限的设计•索引文件的设计•中间文件或临时文件的设计•视图的设计输入/输出及界面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7.工程控制网的分类、作用和特点分类:按用途分:测图控制网、施工(测量)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安装(测量)控制网按网点性质分:一维网(或称水准网、高程网)、二维网(或称平面网)、三维网按网形分:三角网、导线网、混合网、方格网按施测方法划分: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GNSS网按坐标系和基准划分:附合网(约束网)、独立网、经典自由网、自由网按其他标准划分:首级网、加密网、特殊网、专用网作用:工程控制网也具有全局控制、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测图控制网作用:控制测量误差的累积;保证图上内容的精度均匀;相邻图幅正确拼接。

施工控制网特点:1) 控制的范围较小,控制点的密度较大,精度要求较高;2) 使用频繁;3) 受施工干扰大;4) 控制网的坐标系与施工坐标系一致;5) 投影面与工程的平均高程面一致;6) 有时分两级布网,次级网可能比首级网的精度高。

变形监测网要点:•变形监测网由参考点和目标点组成;•变形监测网的坐标系和基准的选取原则;•对变形监测网应作同时顾及精度、可靠性、灵敏度以及费用进行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对变形监测网都要进行重复观测。

安装测量控制网特点:•通常是一种微型边角网,边长从几米至一百多米•整个网由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基本图形组成•精度要求很高,其测量精度有时要达到计量级8、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一、精度准则:1总体精度准则 1)E准则:置信超椭球的最大半轴应尽可能地小2)体积准则:置信超椭球的体积应尽可能地小3)方差准则(A准则)置信超椭球的半轴平方和应尽可能地小 4)平均精度准则5)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准则2点位精度和相对点位精度3未知数函数的精度4主分量5准则矩阵二、可靠性准则:定义:控制网发现(或探测)观测值粗差的能力(称内部可靠性)和抵抗观测值粗差对平差结果影响的能力(称外部可靠性)。

作用:可靠性准则可以提供衡量控制网内部观测值相互控制、检核的量化数值和可能出现但不能被发现的最大模型误差值。

提高实现质量的办法:1.对网进行第二次独立观测(复测)2.布网时事先考虑用独立的附加观测值来控制网的结构(较常用)三、灵敏度准则:对变形监测网,定义为在给显著水平α0和检验功效β0下,周期平差结果统计检验时,能发现位移向量的下界值。

四、费用准则:用观测值的权的总和最小作为费用准则(最大准则、最小准则)9.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分类:零类设计,一类设计,二类设计,三类设计优化设计内容:提出设计任务;制定设计方案;进行方案评价;进行方案优化。

方法:解析法:通过数学方程用最优化方法求解。

模拟法:根据经验和准则,通过计算比较、修改,得到最优方案。

模拟法优化设计过程:①设计网形、实地踏勘;②定初始方案,模拟观测值,网平差;③观测修改;④再作模拟计算,重复进行,直到满意。

⑤人机交互方式进行。

基于可靠性的模拟优化设计法:1)网的初始方案应对所有可能观测的边和方向进行全测,是一个“肥网”或“密网”。

2)观测值之间的精度相差不要太大,边角间的精度应基本匹配。

3)观测精度应选取仪器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使优化时有降低的余地。

4)模拟初始观测方案,进行平差计算,对精度、可靠性乃至灵敏度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观测精度是否合理,是否需作调整10.规划设计阶段对地形图的要求:(1)满足规划设计各阶段的要求(2)易于使用(3)满足工程精度要求11.模拟法地形图平面位置的精度:模拟地形图的误差来源主要有:✓解析图根点的展绘误差m展;✓图解图根点的测定误差m图;✓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m视;✓测定地物点的方向误差m向✓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m刺数字法测图:定向误差对地物点平面位置的影响——m定;✓对中误差对地物点平面位置的影响——m中;✓观测误差对地物点平面位置的影响——m测;✓棱镜中心与待测地物点不重合对地物点平面位置的影响—m重。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的图根点的点位(在实地的)中误差为13.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1)绘制地形断面图(2)按规定坡度选定最短路线(3)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确定最少的开挖方量14.竣工测量任务(目的):在新建或扩建的工程时,为了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的最终成果,作为竣工后的技术资料,就必须提交出竣工图。

如为阶段施工时,则每一期工程竣工后,就应作出该期工程的竣工图,以便作为下期工程设计的依据。

15.施测竣工图的原则:控制测量系统应与原有系统保持一致测量控制网必须有一定的精度标准充分利用已有的测量和设计的资料16.竣工图内容:1)厂区现状标准图 2)辅助图 3)剖面图4)专业图(上、下水管道图、工业管网图、输电线路图(包括地下电缆)、运输线路图)5)技术总结报告和成果表17.竣工图要求:1)图幅——主要取决于实际需要。

一般采用50×50cm2的图幅面积。

2)比例尺——根据图面负荷、用图视读方便及图解精度确定。

一般与设计总平面的比例尺一致,由设计人员在任务书中提出的。

3)坐标和高程系统——竣工图的坐标和高程系统,应保持原有控制系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重建控制网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4)竣工图测量的精度要求:以细部坐标点和细部高程点的精度来衡量的,是确定竣工图及高程精度的标准,应满足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的需要。

5)控制网的建立及精度要求:1.恢复和扩展同等级控制点2.重建控制网3.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施测竣工图的控制网必须满足施测细部坐标点和细部高程点的精度要求;同时兼顾改、扩建和施工放样精度的需要18.工程测量规范对竣工总图编绘的基本要求是:①竣工总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

其坐标系统、图幅大小、注记、图例符号及线条,应与原设计图一致。

②竣工总图应根据现有资料,及时编绘。

重新编绘时,应详细实地检核。

对不符之处,应实测其位置、标高及尺寸,按实测资料绘制。

19.总图编绘的基本规定:1)总平面及交通运输竣工图2)给、排水管道竣工图3)动力、工艺管道竣工图4)输电及通讯线路竣工图5)综合管线竣工图20.编绘资料:①数字化的设计图②旧有的白纸图③施工过程中通过复测检查及竣工时的实测,提交的施工放样检查和竣工资料。

21.回声探测仪所测水深值的改正:(1)吃水改正Δh a(2)转速改正Δh n3)声速改正Δh c4)测深值的总改正数=22.测深点定位方法:1)前方交会2)后方交会 3)断面索法 4)极坐标法 5)无线电定位 6)GPS定位23.深度基准面:水深计算的起算面称为深度基准面24.水下地形测量方法:一般采用前方交会和极坐标法。

在内业前进行如下工作:(1)检查野外观测成果,发现不合格或遗漏的应补测(2)求水底高程(3)绘制各测点位置,注记相应高程(4)在图上绘等高线或等深线目前大多由计算机自动成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