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平角:地面上某点到两目标点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所成的夹角
面内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根据起始点坐标和起始边的方位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局域性管理和使用的学科。
将设计图纸上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测设到实地上去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放样(也称施工放线)。
求的设计平面的过程。
变化特征的工作。
和用途,采集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使用测量仪器根据设计图纸和厂区的测量基准,测定设备安装的标高基准点和中心线,并在安装过程中检测和复验在装设备的偏差和精度,保证将设备安装在正确位置上的工作。
假想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后,仅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正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断面图。
地的中心为基准使两边对称的一条线。
有些道路从直线到圆曲线需要一段过渡,这段过渡曲线称缓和曲线
答:工程控制网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三类,1)测图控制网;2)施工控制网;3)变形监测网。
工程控制网的特点:1)工程控制网等级多;2)各等级控制网的平均边长较相应等级的国家网的边长短,即点的密度大;3)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以作为首级控制;4)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的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对待。
这样,独立建网时,起始边精度与电磁波测距精度相适应;在上一级网的基础上加密建网时,可以利用上一级网的最弱边作为起始边。
答:全站仪主要应用于地面大型建筑物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度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GPS主要在工程上是做控制用的,平面控制测量都离不开它,目前GPS可以用在土建,交通,地籍测绘,海洋测绘,国际资源,城市规划,空间测量
急救等领域。
答:首先,仪器安置在控制点上,设好站后使仪器进入放样模式,然后输入要放样点的坐标,点角度转动仪器头(目的是找出放样点的方向)直到dHR为零即水平右角为零,点距离完后指挥立镜员在仪器望远镜视线上前后动直到距离差特别小的时候瞄准棱镜点确定,即要放的点就找出来了。
答:变形监测方案是变形监测工作实施的前提,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监测的内容、选择观测方法和仪器、确定观测精度、布置监测部分和监测点、确定监测周期(频率)、预算监测费用等。
1)常规地面测量方法2)全球定位系统3)摄影测量方法4)特殊测量手段5)D-InASR、三维激光扫描和激光雷达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答:(1)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文、地质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2)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探,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3)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走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走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工点地形图。
(5)根据定线设计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实地,称为中线测量。
中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
(6)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
(7)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
工程竣工后,对照工程实体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答:(1)在建筑物上选几个有代表性特征的监测点。
(2)在建筑物区域内布设3个控制点(布设位置一定安全,不容易被人破坏)
(3)根据监测点与控制点的分布情况组成最佳的施测路线,并绘制水准路线示意图,使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的进行观测。
(4)通过监测点的高程变化来判断建筑物下沉情况。
答:水下地形测量的的方法:(1)无线电定位法(2)经纬仪交会法(3)断面索法(4)全站仪极坐标法(5)GPS RTK 作业模式定位法
水下地形测量的特点:(1)水下地形测量的控制点无法像陆地上测图那样可以建立在测图区域内,打斗设在岸上或水域中的岛屿上。
(2)水域测量必须借助船才能到达测点位置。
(3)一般情况下水下地形特征在水面上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所以碎步点(测点)测量时只能大致均匀布点。
(4)水下地物测量很少遇到地物,只是测绘等高线(等深线),
故水下地形测量内容较陆地测量内容了。
(5)在陆地上数字测图时,使用全站仪或GPS RTK作业模式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可以由同一种仪器同时测得,而水下地形测量每个测深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一般由不同仪器、不同方法测定。
答:主要测量工作包括:主要测量工作包括地形测量;GPS 控制测量、一级导线测量、四等水准往返测量;各类道路的定线、纵/横断面测量。
具体分三个阶段:(1)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内业技术资料的复核准备和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校,为全线控制测量打好基础。
(2)控制测量阶段,外业选点要埋设牢固,通视良好,便于架设仪器且满足施工需要。
(3)施工测量阶段,充分利用全站仪的功能,放样采集坐标法进行放样,横断面复测采用对边测量,控制点间不通视时可利用后方交会测量来确定测站点数据;在施工过程和竣工前对控制点做好检查复测。
(4)对所测得数据进行投影换带,坐标改正,尽量减小y 值边长投影。
答:首先根据已知点确定中心线,同时确定中心线方向,顺着中心线方向布设导线点,以电磁波测距仪(或钢尺等)测量中心线到两边等同的距离。
在导线的起讫点以及在中间每隔
不远于30公里处,要求与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
地形测量尽量以导线点为测站。
用全站仪,电磁波测距仪施测。
答:能承担主要观测,
1.首先进行规划选线
(1)图上选线
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建设基本思路,选用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1:5000~1:50000),在图上比较、选取线路方案。
现实性好的地形图是规划选线的重要图件,为线路工程初步设计提供地形信息,可以依此测算线路长度、桥梁和涵洞数量、隧道长度等项目,估算选线方案的建设投资费用等。
(2)实地勘察
根据图上选线的多种方案,进行野外实地视察、踏勘、调查,进一步掌握线路沿途的实际情况,收集沿线的实际资料。
(3)方案论证
根据图上选线和实地勘察的全部资料,结合建设单位的意见进行方案论证,经比较后确定规划线路方案。
2.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
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通常分为初测和定测阶段。
(1)初测阶段
在确定的规划线路上进行勘测、设计工作。
主要技术工作有:控制测量和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为线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完整的控制基准及详细的地形信息。
进行图上定线设计,在带状地形图上确定线路中线直线段及其交点位置,标
明直线段连接曲线的有关参数。
(2)定测阶段
定测阶段主要的技术工作内容是,将定线设计的公路中线(直线段及曲线)测设于实地;进行线路的纵、横断面测量,线路竖曲线设计等。
3.线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在实地放样线路工程的边桩、边坡及其它的有关点位,指导施工,保证线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工程竣工运营阶段的监测
线路工程竣工后,对已竣工的工程,要进行竣工验收,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为工程运营作准备。
在运营阶段,还要监测工程的运营状况,评价工程的安全性。
答:首先在桥的周围测一个1:500或1:200的地形图然后进行控制测量,施工阶段建立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见工程控制测量),用以放样桥梁中线和墩台、保证桥梁架设的质量。
对于干涸及浅水河道,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间接测距方法测设桥轴线和墩台中心位置;对于深水河道则采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建立平面控制。
高程控制,一般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布设基准点(还兼作运营阶段沉降观测的高程依据)与施工水准点。
过河水准测量可采用水准仪倾斜螺旋法或经纬仪倾角法和光学测微法等进行对向观测(见工业建设施工测量)。
桥墩施工时的定位测量多采用前方交
会角差图解法、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
施工中除了检测围囹、沉箱、沉井的稳定性之外,需要随着它的下沉,测定其在平面上的偏移值、下沉深度以及倾斜度。
桥梁墩台竣工后,应测定其中心的实际坐标及其间的实际距离,进行水准测量,建立墩台顶上的水准点,检查墩台顶各处和垫石的高程,丈量墩台各部分的尺寸,绘制竣工平面图,编制墩台中心间距和墩台顶水准点高程一览表,为架设上部结构提供资料。
上部结构架设的测量工作有支座底板(见桥梁支座)的放样,纵轴线的检查。
主柱竖直性的检查以及拱度测定等。
架设完毕后,应对它进行竣工测量,编绘平面图,拱度曲线图、纵断面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