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县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工作方案

XX县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工作方案

XX县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及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科学防范和处置各种自然灾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XX市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防范化解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

县气象局要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可能影响的重点地区,加密与省、市气象局之间会商频次,密切跟踪监测天气变化,强化会商协同和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各类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重要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主动加强与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农业农村、民政等单位的会商和沟通,及时提供灾害性天气可能影响的区域、行业和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等信息。

(二)防范化解重大森林火灾风险。

加强责任落实,以政府名义公布划定的森林防火期和防火区,适时发布森林防
火禁火令,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修订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开展专项督查、常态督查和明察暗访;加强火源管控,加大巡山护林力度,在全县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彻底排查整改,严格管控森林火灾多发地段、敏感时段和高危人群,适时适地开展计划烧除,切实消除隐患;加强预防宣传,及时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高火险天气警报信息,做好监测预警和火险趋势预测;加强能力建设,做好森林防火项目申报、管理和验收等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基层专(兼)职和群众森林火灾扑救力量。

(三)防范化解重大洪涝灾害风险。

防范化解江河超标洪水风险。

汛前明确各级江河防洪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逐一落实江河防洪工程行政、巡查、抢护责任人;抓紧组织力量对水毁堤防、险工险段进行修复加固,恢复防汛保障能力;依法开展河道清障,全面清除各类行洪障碍,确保江河行洪安全;加强汛期工程巡查,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做好沿江水库、水电站调度权限、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等工作,充分发挥工程调峰蓄洪作用。

防范化解汛期水库水电站安全风险。

进一步落实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到不漏一库、不漏一坝、不漏一人;进一步明确水库水电站调度权限,及时编制审批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完善水库水电站雨情水情监测预警设施和手段,严格执行汛期控制运行
计划,严禁超汛限蓄水,对有安全隐患的水库坚决实行低水位或空库度汛;督促水库水电站管理单位进一步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加强巡查值守。

防范化解山洪灾害风险,进一步建立健全山洪灾害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汛前开展各类山洪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用好管好已建县级监测预警系统,注重汛期动态管理,持续开展重点区域排查和县、乡、村预案修订完善及基层临灾避险演练,抓紧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防范化解城镇洪涝风险。

严格落实城镇防洪排涝行政首长负责制,继续健全城镇防洪组织指挥和防汛应急体系;汛前抓紧对城镇防洪排涝设施进行全面检查,认真制定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预案,建立城市低洼区、滑坡危险区下穿隧道等部位的防汛预警机制;落实防汛排涝供电、治安、交通等保障措施,建立城镇防汛排涝应急抢险队伍,加强重点积水区、重要区域的防汛物资储备;广泛开展城镇防洪防涝知识宣传,确保洪水期城市居民人身安全,努力减少城镇洪灾损失。

(四)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充分发挥监测预报网络体系的功能。

有条件的地方,要对城镇、乡村、学校、医院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人口密集区和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高山峡谷地带,有针对性地加密部署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现险情、发出预警。

对重点区域内影响大、规模大、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采用监测
设备采集数据、通过视频传输、无线传输等自动化程度较高
的手段进行专业监测。

做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选址的
安全性和适宜性评估工作。

多渠道争取和统筹使用资金,适
当提高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补助标准。

对实施搬迁避让难
度大、威胁人数众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快工程治理,充
分发挥地勘专业队伍的技术支撑作用和专家的技术指导作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

强化各类地震监测
台网运行维护管理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强化年度地震重点
危险区地震监测力量部署,保障监测台网正常运行,提高监
测质量和效能,密切跟踪震情形势的变化发展,加强震情会
商研判。

摸清重点危险区道路、铁路等交通状况,逐步加强
对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

进一步优化电源布局、电网结构,推广使用电力防灾新技术。

对重要电力设施进行检查,
不符合要求的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基础设施、水库大坝及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抗
震设防要严格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标准。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XX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政府主导机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好
防御工作。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各类自然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救助能力。

(三)加强物资装备储备。

制定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根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要求储备相应物资。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调拨和运输制度。

(四)加强通信保障。

组织、协助、督促和指导各通信运营企业优先保障气象、水文、汛情、灾情等信息及时传递,优先保障救灾指挥系统和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不断提高应急处置信息化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