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工作是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第二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讲话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刘英金
(2003年12月5日)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第二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
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和秦大河局长向各位来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耕耘在科普战线的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一贯支持、帮助、关心气象科普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是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性的气象科普工作会议,是气象行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推动全国气象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还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各种计划,不断提高本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
《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是全面提高我国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科技界和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
气象科普工作是国家科学普及工作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一贯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全国气象行业的各有关单位,充分发挥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气象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6年来,
建立健全了科普工作的专门机构,为顺利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逐步打造出了气象台站对外开放的科普品牌,使气象台站成为气象行业联系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目前已拥有一批国家级、行业级科普基地和气象科普馆,使数以百万计的社会公众有机会感受到气象科学的魅力;我们还编辑出版了一批气象科普丛书,气候热门话题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这些成绩有赖于各级领导对气象科普工作的充分重视,有赖于投身科普事业的广大气象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
这些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是我们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重要步骤。
气象事业要达到世界水平,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付出不懈的努力。
科学技术与科学普及有着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科学普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气象科技事业也是如此。
近年来,天气、气候的变化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使社会各界更加关心、理解气象,从而形成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气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为气象科技人员与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以促进气象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气象行业集中体现了我国高新科技成果,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优秀人才加入到气象科技队伍,
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因此,气象科普是促进气象科技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由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强大动力。
新时期、新形势下,气象科普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气象事业在社会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
《科普法》第十七条规定,气象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科普活动”,从法律上要求气象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做好气象科普工作。
虽然近些年来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气象科普工作距离社会与公众的需求、距离新时期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召开这次工作会议,进一步动员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重视和做好气象科普工作,为新时期中国气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动力,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会议将讨论和修改《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关于贯彻<科普法>的意见》,将审议气象科普工作报告。
各级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不断提高对气象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做好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充分加强对气象科普工作的领导,这是开拓气象科普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气象学会要继续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要动员气象行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职责。
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任务,气象科普工作是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科普法》,紧紧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为全面开创气象科普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新时期中国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