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片分析写作框架

影片分析写作框架

分类:
徒手式、肩架式
特点:
摆脱轨道束缚,创造更丰富运动
模拟晕眩等主观感受(《拆弹部队》)
营造“真实”幻觉——记录片常用
局限:过犹不及
5)升降摄影:
摄影机依托升降设备做上下运动
特点:
改变观众观看的高度,展示俯仰角度之间的变化
前景的重要性
增强规模感、节奏感舒缓(史诗、宿命、社会)
局限:避免无依据升降
5、镜头形式
小道具:与演员表演有关的物件
(2)物在电影中运用:
结构整部影片——剧作线索
展现人类欲望
表现哲理、隐喻
性格经历、职业身份
抒情
2关系:对立、和谐
1)主题原则:
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用物件或细节来控制表演节奏或取代表演
如:《教父2》中的橙子
人物的欲望和行为不匹配
如:《出租车司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2)景
(1)故事背景、时空范围
(2)分类:
内景与外景
人工景与自然景
(3)再现与表现
再现:
以外景或实景为主,人工搭建为辅
优点:纪实风格,叙事性
局限性:时空限制,缺乏主观色彩
表现:
以内景或人工景为主,外景实景为辅
局限性:缺乏前景,画面平板,深度感减弱,取消立体幻觉。
正拍
作用:
最能准确表现被摄物的主要特征。
构图对称,画面稳定,庄严肃穆,平稳大方。
局限性:呆板,做作,透视效果弱。
侧拍
作用:
清晰的轮廓线。
较好的画面透视,画面生动。
局限性:被摄物特征不明显。
反拍与正侧拍
反拍
摄影机处于被摄物正面相反的方向
反拍表现正面无法表现的空间。
1)长焦镜头
特点:
焦距越长,所获得的影像越大
远距离拍摄,获得较大图像,特写
空间压缩;长焦全景的独特视觉效果——热浪
景深短,前后景虚实变化,焦点调度
拍摄运动时,主体横向加快,纵向变慢。
2)广角镜头:《意外》
特点:
焦距越短,所获得的影像越小,视角越大
运动纵深加快,横向变慢
景深长,可以获得大范围清晰的影像
(1)分类:
远、全、中、近、特
(2)景别与风格
戏剧性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运用或者依赖近景、特写等较紧的景别,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把观众带入戏剧化情境。
戏剧性较弱的影片,更多地使用全景等较松的景别,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观众带入非戏剧化情境。
4、角度
特异的角度等于特殊的人物心理。角度变化可体现出人物心态变化
你在草稿中记录的素材,关于情节的比较多,那就以主题分析为主;关于人物的素材比较多,那就以人物分析为主。当然,两者可以兼而有之,以你自己擅长哪一种为主,或以你自己找到哪一类素材多为主。
四、确定立意
确定了角度、分清主次,也就有了文章的结构,接下来要依据你对影片的理解,拟定题目,并按照这个题目贯彻整篇文章,也就是立意。
影片分析写作框架
草稿
一、剧情要素
1、情节的重要转折点:起、承、转、合
2、故事的开头、结局(“开放式”结局要做特殊分析)
3、人物关系的确立、变化
4、人物观念的确立、转变
5、人物处境的变化
6、人物言、行的“反常”处理
7、故事大背景:时间(年代)、空间(地域、处所)
二、视听要素
1、镜头内容
1)人
电影的主体:故事的主体、画面的主体、声音的主体
增强戏剧性
节奏鲜明
局限性:真实性弱、强制效果明显
6、声音
1)内容
语言
对白、旁白、群杂
音乐
有声源音乐、无声源音乐
音响
动作音响、环境音响
2)特性
经验性:人类通过自己的听觉系统感知外部世界,具有一定的经验性
开放性:听觉系统与视觉不同,是全方向性的,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选择性:“眼见为虚,耳听为实”,人类在看电影时,本能地对听到的东西无条件接受
光圈大,适于低照度拍摄
适于手持摄影,抖动小
拍特写时人物变形
画框周边曲度——失真
拍摄运动时,主体横向变慢,纵向变快。
3)镜头长度
(1)长镜头
特点:
空间真实与时间连续的一致性
视觉压力
戏剧性,诗意,东方美学
局限性:节奏拖沓,无法加快动作进程,排演和拍摄难度
(2)短镜头
特点:
主体清楚,一个视觉中心,节奏快
增强动作性
(1)脸
意义:人最主要特征的集中体现
身体状况、生活经历、心理特征
(2)手
意义:人的第二面孔
生活经历
(3)形体
意义:身体和动作,人的全部外在物。
生活经历、身体状况、情绪、性格、欲望
形体美:绘画与雕塑
形体叙事:舞蹈与哑剧
(4)群体
意义: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界的力量对比
群众演员:背景、色块、社会、集体共性、宿命
(2)自然光效
主要特点:强调光源
外景:阴天戏,散射辅光,缩小反差
内景:环境选择,光源设置
人物:演员调度,低密度
优点:自然真实,细腻
局限性:重点不突出、色彩饱和度弱
4)色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表现性
重色块(纯色、原色)
色彩象征:红、白、蓝、黑、黄
5)物
人类作用的对象,是人的欲望
(1)分类:
大道具:景的一部分
2)构图的功用——造型
(1)绘画式的构图——封闭性。
以画框为依据,把信息全部组织在画框之中。
特点:
均衡性、完整性、统一性。
(2)不均衡构图——运动性
构图的均衡、完整、统一不再体现在一幅单一的画面上。
注:随着电影观念的发展变化,画面结构的理解也和过去不同,现在趋向于两种总和运用。
3、景别
交待人物关系:景别的不对等,是表现人物关系强弱的最直接视觉手段。
领导阶层信任的破灭
青春残酷物语:《十七岁的单车》
3、爱及爱的变异
动机——欲望——矛盾的肇始《意外》
4、科学与文明的辩证反思
灾难片、科幻片
5、荒诞、反讽、黑色幽默、普世情怀
《放大》
6、人性本恶、宗教思辨、道德救赎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三、分清主次
选取角度后,要依照你自己能把握的程度进行主次的分配。
比如:
论证:你自己依据你的论点和论据进行的分析和推理,
串联两者。
旁征博引:其它与论点相关的片子、文艺作品
合理发挥主观情感:重在合理、契合你的主题
四、结语
个性型:个性煞尾
安全型:规整总结
(5)表演与剧作
表演与剧作——情绪状态而非“任务”
“相逆”原则——复杂性
角色此刻的想法(目标)与习惯(行为)相逆;
内心与外在是相反的,方为“戏剧性”
如:“辽沈战役”的军官
情感的过度掩饰
极力而拙劣地掩饰自己的内心真实情绪
如:《好坏丑》图可对亲情缺失的掩饰
电影的不同特质决定表演观
如:早期好莱坞电影节奏与现代好莱坞电影节奏的差别
构思
一、归纳素材
按照主题、情节、人物,归纳草稿中与这三者相关的剧情、视听手法。
二、选取角度
1、主要人物之间观念的差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有人物关系的冲突、转变皆源于此。
《投名状》《十月围城》《天下无贼》
2、人物个性与社会共性的差异
社会(制度)压抑人性:《孔雀》
社会道德败坏,泯灭人性,人伦崩坏
阶级差异:压迫与反抗;礼崩乐坏的反思
人与社会的关系:孤独、莫测。
正侧拍
与被摄物成45º角
正侧拍集中了正拍和侧拍的优点,是最常见的角度。
英雄的角度。
5、拍摄方法
1)固定摄影
2)摇动摄影
起幅、落幅的设计是运动摄影最重要的元素
3)移动摄影
起幅、落幅的设计是运动摄影最重要的元素
(1)推
摄影机沿视轴做前进运动
特点:
主观镜头,模拟接近、揭示
强调、突出细节
(1)角度的作用:
造成构图的变化
(2)角度的构成:
摄影高度:平拍、仰拍、俯拍
摄影方向:正拍、侧拍、反拍
平拍
作用:
纪实性
生活化的叙事角度,感觉不到摄影机的存在。常人视点
局限性:表现力弱,无法左右观众的注意力
仰拍
作用:
表现赞颂和胜利。被摄物显得高大雄伟。
局限性:概念化,表达的意念十分直露。
俯拍
作用:
表现压抑感。展现空间关系,大场面。
优点:风格独特,主观色彩,抒情色彩
局限性:叙事障碍
3)光
有了光,才有电影。
一旦光发生变化,场景氛围随即变化,人物处境变化,人物心理变化。《意外》
(1)戏剧光效
主要特点:人景分开,增加立体感
人物光:主、辅、轮廓、眼神
景物光:光源效果
环境:日景,夜景,内景,外景
优点:立体感,戏剧气氛(伦勃朗布光法)
局限性:虚假,照明技术复杂
保持运动中的被摄物景别不变(与变焦的区别)
透视变化,前后景变化;增强节奏感
局限:
强制性手段,但比变焦更易维持幻觉
(2)拉
摄影机沿视轴做后退运动
特点:
作主观镜头,模拟离开
从微观到宏观
透视变化,前景变后景,画外空间涌入画内
空间拓展、视觉悬念——趣味
局限:
速度要掌握好,过快后拉则破坏幻觉
(3)移
摄影机沿水平线做横向运动
正文
一、拟定题目
安全型:主题直接体现立意
如:《丑陋——<意外>分析》
个性型:立意隐藏在文采个性的主题词汇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