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你所学的临床医学专业与生理学有何关系?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生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在寻求对疾病一直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对疾病产生机制和人体正常功能的许多知识进行探索,长期以来,医学中关于疾病的理论研究都以人体生理学为基础,反过来,临床实践也能检验生理学理论是否正确,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生理学理论,生理学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临床实际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手段。
2、名词解释(1)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内环境稳态: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4)稳态的扩展:泛指体内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5)生理功能的调节:人体内调节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对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维持机体内环境乃至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调整机体各组成部分的活动,以应对外界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方式。
体液调节: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有一种调节方式。
(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
(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8)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9)前馈: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3、举例说明: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当各种因素使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因素发生改变或生命活动发生改变时,机体是怎样维持稳态的?3、举例说明:机体的内环境的稳态、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维持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控制四方面的关系。
答: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生化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
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
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水平衡的调节:水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当人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于是人们去喝水。
饮水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后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4、名词解释:(1)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2)单纯扩散:是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3)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或介导)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4)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5)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6)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些物质主动转运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在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7)细胞的信号转导:是指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但通常所说的信号转导是指跨膜信号转导,即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通过受体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而激活或抑制细胞功能的过程,亦信号从细胞外转入细胞内的过程。
(8)阈刺激: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9)静息电位:安静情况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先对平稳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P)(10)局部电位:由少量钠通道激活而产生的去极化膜电位波动。
(局部兴奋)(11)阈电位:只有当某些刺激引起膜内正电荷增加,即负电位减小(去极化)并减小到一个临界值时,细胞膜中的钠通道才大量开放而触发动作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12)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13)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
(14)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15)后负荷:肌肉在收缩后所承受的负荷。
(16)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前负荷和后负荷均无关的能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内在特性。
5、简述通道的特点6、简述离子泵的特点离子泵是介导原发性主动转运过程的膜蛋白或载体,它的化学本质是ATP酶,可将细胞内的ATP水解为ADP,自身被磷酸化而发生构象改变,从而完成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7、简述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的基本过程当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到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在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影响下,轴突膜上的电压门控性Ca2+通道开放,细胞间隙中的一部分Ca2+进入膜内,Ca2+依赖性突触囊泡出胞,释放Ach至接头间隙,再由Ach激活终板膜中的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产生终板膜电位变化。
以Na+内流为主,使终板膜处原有的静息电位减小,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属于局部电位,可以电紧张的方式向周围传播,刺激邻旁普通肌膜中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开放,引起Na+内流和普通肌膜的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并传遍整个肌细胞膜。
在Ach释放后几毫秒内,Ach即可被存在于终板膜外侧的乙酰胆碱酯酶迅速分解而消除其作用,使终板膜恢复到接受新兴奋传递的状态。
8、简述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基本过程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一)肌细胞膜的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二)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三)肌浆网中的Ca2+释放入胞浆以及Ca2+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集。
①T管膜的动作电位传导②JSP内Ca2+的释放③Ca2+触发肌肉收缩④JSP回收Ca2+横纹肌细胞产生电兴奋;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T管膜传至肌细胞内部,激活T管膜和肌膜中的L型钙通道;L型钙通道的电压敏感性肽段发生构象改变,使JSR膜中的钙释放通道开放,JSR内的Ca2+释放到胞质中;胞质内的Ca2+浓度升高促使Ca2+与TnC结合而触发肌肉收缩;胞质内Ca2+浓度的升高也激活LSR膜中的Ca2+回收入SR中,胞质中Ca2+浓度降低则引起肌肉舒张。
9、简答刺激与可兴奋细胞正常跨膜电位之间的关系10、简答可兴奋细胞每次兴奋时的兴奋性发生变化规律和意义第三章血液11、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晶体渗透压指血液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指血液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
(3)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4)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
(5)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其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
(7)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8)纤维蛋白的溶解: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9)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的现象。
(11)血量:全身血液的总量。
12、简述血液、体液、内环境三者的关系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血液是一种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液体组织,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13、简述红细胞生理、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14、以生理性止血为例说明血管、血小板、血凝、抗凝与纤溶五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生理意义。
生理性止血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第四章血液循环15、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也称心输出量。
(3)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4)心室功能曲线:在实验中逐步改变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值,并测量相对应的心室搏出量或每搏功,将每个给定的压力值时所获得的相对应的搏出量或每搏功的数据绘制成的曲线。
(5)动脉血压:动脉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强,即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6)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血压。
(7)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16、心脏是怎样使血液从低压处往高压处流动?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对血液的驱动作用称为心脏的泵功能或泵血功能,是心脏的主要功能。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并通过动脉系统将血液分配到全身各组织;心脏舒张时则通过静脉系统使血液回流到心脏,为下一次射血做准备。
17、静脉回血量与心输出量之间的平衡性有何重要性?如何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概括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8、何谓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需要增加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储备或心力储备。
心泵功能储备可用心脏每分钟能射出的最大血量,即心脏的最大输出量来表示。
心泵功能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因而心泵功能储备包括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两部分。
19、为什么心房或心室的肌细胞能收缩和舒张?20、为什么心房或心室的各肌细胞几乎能同步收缩?21、为什么心室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发生强直收缩?22、为什么心房先收缩、心室后收缩?不会同步收缩?23、为什么窦房结能控制整个心脏活动的节律、快慢、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24、比较心室肌、窦房结和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