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415疟原虫血片制作染色

最新415疟原虫血片制作染色


2020/10/8
11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3. 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或火烤, 干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夏天标本尽可 能24~48小时内固定染色;冬天也不能超过 72小时。放置时间越久,厚血膜越不易溶血, 染色效果也差。若不能及时染色,薄血膜宜先 用甲醇固定(1~3分钟)然后用过滤清水或自 来水对厚血膜溶血,晾干后包好置干燥器于冰 箱内保存,用时将干燥器置室温中1~2小时后 取出染色。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20小 时内取血,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疟原虫。
2020/10/8
4
涂制血膜规则
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血液涂呈 薄膜状,称薄血膜;一种是血液涂成圆盘状,称厚血膜。
薄血膜上的血细胞要求平辅在玻片上面。 涂片顺序,先厚后薄;位置分配,血片自左向右:薄厚-标签;推薄片用玻片短边。
2020/10/8
10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2. 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在标本盒内或者 实验台面上。厚血膜未干前勿使标本片倾 斜,以免未干的血膜倾向一侧,造成血膜 厚薄不均,厚处不易溶血和着色而影响检 查结果;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 蝇、蟑螂等昆虫吮吸血膜,干后应及时装 入标本盒内。新木制标本盒需敞开放置一 段时间,让木醇挥发后才能使用,以免厚 血膜血红蛋白被其固定,不能溶血或染色 效果不佳。
薄血膜 取洁净的载玻片2张, 1张平置在桌上,以左手拇 指,食指夹持载玻片两端 (手指切勿接触玻片表面), 用另一张边缘平滑(最好为 磨口边缘)的载玻片做推片, 用推片一端边缘的中点从取 血部分刮取约1~1.5微升的 血量(相当于1/4火柴头大 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 片接触,并形成25~35度 夹角,待血液向两侧扩展约 2厘米宽度时,均匀而迅速 地轻轻向左推出(约2.5厘 米长)且边缘带有“舌状” 的薄血膜。
旧玻片处理 用过的玻片浸泡洗涤剂溶液中1~2天 或者浸泡于煮沸好的5%肥皂水中1~2小时,逐个 擦去玻片上的旧血膜痕迹,用清水漂洗干净擦干擦 亮。
洗净载玻片处理 每10~20张用白纸包好或者装原
玻片盒里再放入塑料袋内,保存于干燥环境中备用。
2020/10/8
2
取血部位及方法
取血部位及方法 取血部位以耳垂较为合 适,也可在手指末端采血,婴儿可从拇趾 或足跟取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取 血部位后,以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入取血 部位1~2毫米深,然后用左手大拇指、食 指和右手中指协同挤出血滴。
2013415疟原虫血片制作染色
载玻片的清洗
载玻片 用以涂制血膜的载玻片,必须清洁无油迹。 有油迹的载玻片涂制的厚血膜容易脱落,薄血膜涂 不均匀。
新玻片处理 应浸于有液态洗涤剂清水中10~20分 钟,然后用干净棉巾逐个擦拭,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晾干后用干净柔软的棉巾擦亮备用。也可以95%的 乙醇浸泡5~10分钟,再用纱布擦干擦亮备用。
2020/10/8
15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2020/10/8
12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液种类:目前所用的血片染色液,虽然名称 很多,但都是从罗门诺夫斯基氏创造的染液 变化过来的。总的可分为水溶液和酒精溶液 两大类,前者包括罗氏、西氏(Simon)、 J.S.B氏染液等,后者包括利氏 (Leishman)、瑞氏和吉氏染液(被国家推 荐使用)等。这些染液中的主要染剂都包含 美兰、伊红和由美兰氧化所成的天青,所以 称为多色性染剂。
2020/10/8
14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美兰与伊红都不能使原虫和白细胞 的核着色,必须由天青作为媒介(染媒)才 能使其着色。天青虽然也是碱性染剂,但又 具有染媒作用,使原虫核和白细胞核等原来 只能染上极淡兰色的结构染上显著的酸性染 剂伊红,这样,就使白细胞粗大的核染成显 著的既兰又红的紫兰色,而较小或菲薄的原 虫核和淋巴细胞原浆中的颗粒染成紫红色。
2020/10/8
8
血片编号
血膜制成后,立即将受检者的个人编 号写在玻片磨砂面上(血片的编号要 与血检登记本上编号一致)以防差错。
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 磨损。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 全清洁而毫无油渍或污垢。制片 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 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 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 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平滑, 才能使推出的血膜均匀一致。
2020/10/8
3
采血时间
取血时机 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取血,疟疾普 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某期 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的取血时机。
间日疟在寒热发作时,外周血液中主要可见环 状体期;发作后数小时,环状体发育到滋养体 期,疟色素形成,形态较易辩认,为诊断疟疾 的有利时机;36~48小时,可检出裂殖体; 发作一、二次后,配子体出现较多。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伊红是酸性水溶性钠盐,美兰是碱性 水溶性盐酸盐,当它们各自溶化水中时,就离 解为带阳电和阴电的离子。伊红主要离解为酸 性的阳离子,在遇到碱性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 嗜伊红白血球颗粒等即可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 沉淀物染成红色。美兰主要离解为碱性的美兰 离子,美兰就与疟原虫、淋巴和大单核细胞的 胞浆、嗜碱性白细胞的颗粒等酸性蛋白质结合 染成兰色。
制作厚血膜
制作薄血膜
厚血膜血量及涂片法
厚血膜 用推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5微升血 量(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 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转2~4圈,涂成直径 0.8~1厘米大小圆形厚血膜,血膜厚薄均匀,过厚易 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求。
2020/10/8
6
薄血膜血量及涂片法
2020/10/8
7
涂制厚、薄血膜的位置
通常是将厚、薄血膜涂在一张载玻片上。方法 是将载玻片分为3等分(留出标签或磨砂面位 置后的3等分)。厚血膜涂在载玻片靠近标签 或磨砂面方向的右1/3中央处,圆形、厚薄均 匀 、 边 缘 整 齐 。 薄 血 膜 涂 在 载 玻 片 1/2 至 左 1/3的中部位置,舌状、厚薄均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