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自从中国加入WTO 后,本土企业的目标市场就不可能再局限于国内了。
而将是放眼全球。
但世界市场如此之大,任何人都想要分到一杯羹,而因此带来的是激烈的竞争与残酷的淘汰法则。
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国际化,无一例外的推动着走出国门,望向世界。
发展至今,中国的确有很多优秀企业迅速的成长起来,然而却有更多的企业被这个世界市场无情的请出场。
机遇、挑战、威胁构成了这个世界市场的三大要素。
在市场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中,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文化与价值观的挑战,中国企业想要迈出全球化的步子,首先遭遇到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多种多样的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
在这其中,中国企业必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将中国与西方的沟通方式和文化准则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则是树立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文化。
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这将是实现全球化整合的最大障碍之一。
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取得出色业绩的最大障碍之一!双方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双方的沟通发生障碍。
而在一个合作项目的促成中沟通是必要的,只有良性的沟通才能达成良好的合作。
所以说解决双方的沟通问题是首要的。
在这一方面Meaganc.dietz认为,为了加快全球化中文化交流的进程中国企业的高管层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地点召开开放式议程的会议,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经理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消除隔阂。
当文化与价值观得到有效解决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紧
迫,即国际型人才的缺失。
不得不承认中国符合既具有专业才能又能面向国际的综合性人才并不多,做到格外出色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个没有人才的企业是无法成长的,当今的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但在国内确有许多的企业认为高学历就是高素质人才,而形成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的人才误区。
导致一些有经验有能力却惟独缺乏高学历的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形成另一种层面上人才的流失。
人才在企业与企业的合作或竞争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只有形成这一认识才能真正走出国际化的第一步。
当一个企业懂得了如何识别并运用人才之后,一个同质问题就浮现出来了,那就是人才间如何形成相互了解、交流、合作意识,即所谓的团队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明显的感觉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但是,在大多数企业当中面对工作中的种种竞争与困境,有的人只看到了个人的发展与晋升,而忽略了与同事的和谐相处。
个别说是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团队意识十分薄弱,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一:企业与员工没有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企业缺少团队合作的组织机制。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
1:通过团队合作,可以营造一种工作氛围,是每个队员都有一种归属感,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效率。
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先暂且不说男女搭配,即使男男合作都不会因为一个人在战斗而产生一种孤独感。
由于团队具有目标一致性,从而产生一种整体的归属感,使得每个成员感到为团队努力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实现目标。
与此同时也有其他成员在一起
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从而激起更强的斗志。
所以,对于目标的积极性也就油然而生,从而使得工作效率比个人单独是要高。
2:通过团队合作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动力,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
大部分的人都有希望能受到他人重视与尊重的心理,都有不服输的心理,都有精益求精的欲望。
这些心理因素都不知不觉的增强了成员的上进心,是成员都不自觉的要求自己要进步,力争在团队中做到最好,来赢得其他成员的重视与尊重。
上述的那些心理因素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竞争,力争与团队最优秀的成员看齐。
以此来实现激励功能。
在这不断的激励当中,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
3:团队合作可以实现“人多好办事”,团队合作可以完成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大项目。
现在很多项目都是一个人在战斗。
毕竟人无完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以个人单打独斗难以把全部事情都做尽、做全、做大。
但是多人分工合作的话,就会有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就可以把团队的整体目标分割成许多小目标,然后再分配给成员去一起完成,这样可以缩短完成大目标的时间而提高效率。
4:团队合作有利于产生新颖的创意。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创的想法。
团队成员组成的多元化有利于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而有助于在决策的时候可以集思广益而产生一种比较好的方案。
从以上4点可以看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企业和个人都应有团队合作的意识,让团队合作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对于企业缺少团队合作的组织机构:团队合作是重要的,但是团队合作也是很困难的。
团队合作几乎每一位领导者都信奉团队合作的
意义,然而可悲的是,真正在自己的团队中实现团队合作的人寥寥无几。
真实世界中他们反而常常在团队中制造勾心斗角和部门主义。
为什么聪明的、善良的、本应在同事中推动合作的管理者们,却建设出万事俱备、唯缺团队合作的组织机制。
绝大多数领导者团队没能成为有凝聚力的团队,是因为他们既严重低估了团队合作巨大效力,也严重低估了实现团队合作所需要经历的痛苦过程。
我们在探讨这一过程时,需要那些有着坚强意志、确立了自己的道路,而且已经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瞩目成就的人做出重大的行为改变,从而带动整个组织共同改变,改变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
团队合租的四个资格:1: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
要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第一个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建立信任。
这不是任何种类的信任,而是坚实的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
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的、迅速的、心平气和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
他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
2:如何解决良性的冲突。
这就要求领导者和他的团队需要学会识别虚假的和谐,引导和鼓励适当的、建设性的冲突。
这是一个杂乱的费时的过程,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3:领导必须学会在没有完善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意见时做出决策。
4: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一个人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敢于承担责任,那么这个团队也就一事无成。
承担责任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则很困难,只有每个涉及的人都具有坚强意志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时,才会让每一个想法都勇于付之行动,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当企业达到良性沟通、人才具备、以及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
围之后,过硬的技术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由于起步初期,我国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鲜少有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直到如今制造业仍是中国的代表。
廉价的劳动力,高消耗、高污染的确成就了一批企业。
但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这条路已经快走不通了。
企业必须要尽快转型成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率技术创新型企业。
以技术来带动企业发展,而不能单单只依靠一些低端产业来带动自身发展。
企业转型进行产业升级这是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长期挑战。
当中国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一个国际化企业所应具备的一切时,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大环境的重要地位就凸现出来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相对完善健全的市场机制,我国市场机制的不足之处就显得尤为严峻。
法律的漏洞、市场秩序的混乱以及恶性竞争极大的连累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脚步。
这就需要政府的力量来进行有效干预。
这项浩大的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企业也不能将一切希望都托付在政府身上,毕竟外部环境只是起到推动作用,根本的发展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力量。
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企业的步伐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显得格外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