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专项应急预案1、目的 (1)2、事故类型和发火危险性 (1)3、应急处理原则: (3)3.1、启动原则: (3)3.2、响应原则: (3)3.3、有事请假原则: (3)3.4、指挥原则: (3)3.5、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4、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4)5、预防与预警 (8)5.1 危险源监控 (8)5.2、危险源预防措施 (9)6、信息报告程序 (11)6.1、报告程序 (11)6.2、报告内容: (11)7、应急处置 (12)7.1、响应分级 (12)7.2、响应程序 (12)7.3、应急启动 (13)7.4、救援行动 (13)8、应急处置方案措施 (15)阳泉市大阳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矿井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目的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及我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灾害的客观实际。
为了在发生突发性重大火灾事故时,公司各级职能部门能做到反应迅速,忙而不乱,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组织上、技术上、材料设备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特制订本专项应急预案。
2、事故类型和发火危险性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类。
2.1、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指由外来热源,如放炮、瓦斯煤尘爆炸、机电设备不良、机械摩擦、电流短路、焊接火花等原因造成的火灾,同时也包括内因火灾处理不当而诱发的外因火灾。
矿井外因火灾具有突发性和严重的灾难性。
外因火灾的主要可燃物有木材、棉纱、胶带、电缆、油料等。
矿井外因火灾主要有电器火灾、机械火灾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火灾。
外因火灾有时具有偶然性,但也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设备防火性等来预防。
2.2、自燃火灾自燃火灾是指煤炭自身的吸氧、氧化、发热、热量逐渐积聚,从而达到着火温度而形成火灾。
双矿集团各煤层均具有自然发火危险性。
煤炭自燃一般需要经过潜伏期、自热期和自燃期3个阶段。
当自燃达到自热阶段,煤温升高,流经火源后的空气氧含量减少,空气湿度增大,形成雾气,在支架及巷道壁上凝有水珠,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
自燃阶段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空气和煤岩温度显著升高,火源出现火焰,巷道中出现烟雾及特殊的火灾气味。
内因火灾具有一定规律,一般可以预测和预报。
但由于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给精确预测带来一定困难。
2.3、矿井火灾危险源区井下外因火灾主要有:2.3.1电器引起的电缆火灾。
2.3.2机械摩擦引起的皮带火灾。
2.3.3井下木垛、风筒布等被引燃的火灾。
2.3.4变电所、采煤机械等引起火灾。
2.3.5放炮引起煤层自燃等。
2.4井下内因火灾,主要发生在破碎煤体集中且供氧充分的环境,内因火灾易发部位主要有:2.4.1巷道顶煤冒落带。
2.4.2巷道煤柱破碎带。
2.4.3断层煤层相遇带。
2.4.4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尤其容易发生在两道附近。
2.4.5综采面开切眼以及终采线附近。
2.4.6近距离复合煤层在下分层开采时的上部煤层煤柱。
2.4.7无煤柱或小煤柱开采时的相邻采空区。
2.4.8存在漏风的煤仓或溜煤眼处。
3、应急处理原则:3.1、启动原则:在公司发生火灾事故及灾害时,本预案由公司生产调度室启动。
3.2、响应原则:公司救灾指挥领导组成员、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和相关生产队组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在接到事故及灾害报告后,无论何时,只要在本地区,必须马上以最快的方式赶赴事故现场,按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正确有效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和救灾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损失和缩小事故影响范围。
3.3、有事请假原则:公司各救援小组组长在离开本地区时,必须向公司救灾指挥部总指挥请假,同时将救灾小组组长的职责向副组长交待清楚。
3.4、指挥原则:在队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未到达现场前,事故处理由当班带班长负责指挥;在公司救灾指挥部成员未到达之前,由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指挥;公司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到达现场后,事故处理由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
3.5、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后,救援人员应按照“紧急救灾、妥善避难、安全撤退、救人优先”的原则抢险救灾。
(1)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必须做到有巷必入,本着“先活者后亡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救险。
(2)在进入灾区侦察时要带有干粉灭火器,发现火源及时扑灭。
确认灾区没有火源不再引起燃烧时,即可对灾区巷道进行通风。
应尽快恢复原有的通风系统,加大风量,排除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有害气体。
迅速排除这些气体,既有利于抢救遇难人员,减轻遇难人员的中毒程度,又可以消除对井下其他人员的威胁。
(3)消除巷道堵塞物,以便救人。
(4)寻找并扑灭火源。
(5)做好灾区侦察、寻找火源、灾区封闭等工作。
4、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4.1.1、设公司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总经理副指挥:总工程师、生产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后勤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成员:生产调度室主任、安监质标部部长、生产技术科科长、通风科科长、地测科科长、机电科科长及其它有关科队长。
4.1.2、指挥部成员职责(1)总指挥职责①组织指挥公司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②组织制定事故排险、抢险方案。
③下达各种应急处理指令。
④在公司处于应急处理状态下,组织协调公司的各种对外联系。
(2)副指挥职责①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抢险的具体指挥工作。
②当总指挥不在现场时,自动承担总指挥的一切职责。
(3)成员职责①服从总指挥、副指挥的指令,协助总指挥制定排险、抢险方案。
②指挥各抢险小组落实排险、抢险的具体措施,并及时向总指挥、副指挥报告本抢险小组的工作情况。
4.2.1、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调度室。
主任:总工程师副主任:生产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后勤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成员:生产调度室主任、安监质标部部长、生产技术科科长、通风科科长、地测科科长、机电科科长及其它有关科队长。
4.2.2、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职责(1)负责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具体事务工作。
(2)负责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3)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保持联系,传达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
(4)调动公司应急救援力量,调配应急救援资源。
(5)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公司应急救援技术组参加救援工作,协调公司医疗救护工作。
(6)调用公司应急救援基础资料与信息。
(7)火灾事故灾难扩大或专业领域救援力量、资源不足时,协调相关救援力量及设备增援。
(8)完成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4.2.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七个应急救援专业组:(1)抢险救灾组:组长:生产调度主任副组长:通风科科长、市救护队队长成员:市救护队、事故部门和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的有关部门人员。
职责:具体负责实施抢险救灾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救灾技术组:组长:生产技术科科长副组长:通风科科长成员:生产技术科、通风科科室人员。
职责:①受理灾情报告,同时迅速向指挥部有关领导汇报。
②参与制定工艺应急处理方案,组织落实工艺技术方面的应急措施。
③指挥、协调、检查相关单位进行工艺应急处理。
④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⑤负责组织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工作。
⑥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3)通讯供电主扇组组长:机电科科长副组长:生产调度主任、机电队队长、修配厂厂长成员:调度通讯维护班、机电队、书记修配厂书记。
职责:①熟悉井下供电线路,绘制各采区变电所供电系统图。
②确保井下通信畅通,一旦发生火灾时,能保持正常联系。
③根据领导组命令,必要时进行矿井反风。
(4)设备抢修组:组长:机电科副科长副组长:机电队队长、修配厂厂长成员:机电队、书记修配厂书记。
职责:根据指挥部命令,组织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检修工作。
(5)材料供应运输组:组长:供应科科长副组长:经营调度主任、机运队队长成员:供应科、经营调度科室及机运队人员。
职责:①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组织抢险救灾物资。
②保证救灾物资迅速到位,保证质量过关。
③负责救援所需要各类物资及人员的井上、下运输工作。
(6)后勤救护组:组长:盈元公司经理副组长:职工医院院长、生活服务公司经理成员:物业公司、生活服务公司和职工医院指定专门人员组成。
职责:①负责抢险救灾人员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②负责受灾群众的安置和食品供应等工作。
③协助疏散、安顿受灾群众。
④做好伤员的救护、送医和安抚工作。
(7)安全保卫组:组长:安监质标部部长;副组长:保卫科科长;成员:安监质标部、保卫科科室人员。
职责:①执行指挥部的指令,下达紧急安全处理指令。
②参与制订事故排险、抢险方案,组织落实安全环保方面的急紧措施。
③抓好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
④组织清点、疏散受灾人员、统计伤亡人数。
⑤收集事故现场有关证据,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5、预防与预警5.1 危险源监控本级别包括发生影响企业安全的所有事件。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即应采取预警。
(1)根据煤层自燃规律预测,可能会很快发生煤层自燃。
(2)根据瓦检员巡检及束管监测的气体数据分析,有一氧化碳超限或其他自燃标志气体出现,或检测到有局部温度升高。
(3)发现有各种类型火灾发生的迹象,但尚未快速蔓延。
(4)根据瓦检员巡检及束管监测的气体数据,发现有瓦斯超限。
预警意味着事故可能就要发生,现场人员要履行其职责,向矿调度及相关领导汇报,可能需要动员井下作业人员采取恰当防灭火措施或人员撤离,甚至需动员矿内地面人员和资源协助防灭火工作。
预警级别下,主要由矿井内应急救援机构组织救灾,但必须通报局相关领导和部门。
可以请局通风、救护等部门协助救灾,局相关部门有协助矿救灾义务。
5.2、危险源预防措施52.1 通风管理(1)“以风治火,以风防火”是有效的防灭火手段,要进一步推广实施。
工作面生产期间坚持“简化通风设施和通风网络,利于调压控制”的原则,建立健全防灭火管理的通风系统。
(2)建立完善的通风设施管理和风量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
①严格风门设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落实好风门设施的专管、兼管和群管制度。
②强化风门管理。
全矿范围内的风量测定每5天至少一次,采煤工作面至少每五天全面测定一次,重点防火工作面要坚持日测日报。
③对工作面风量的配备要严格把关,分层开采工作面在满足规程规定和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应尽量缩减工作面配风量,严禁无计划盲目加大配风量。
(3)高质量地及时封闭已采区。
①连通工作面及两巷道的各联络巷道,在工作面推进后要立即封闭。
②工作面开采结束,回撤后五天之内必须对终采线两巷道实行永久封闭。
③严禁以临时密闭代替永久密闭,服务年限超过一个月的临时密闭应改建永久密闭。
(4)防火隔离门的建设。
地面风井口处,应安设防止地面烟火进入井下的防火隔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