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己作文素材【篇一:2013高考语文材料作文“超越”导写素材】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超越”导写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因体力不支后撤了。
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会儿呢?“不。
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
”他说。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典型的事例型开放性材料作文,在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中有“登山队员”和“大家”两个角度,从这两个角度得出的观点是不可调和的,因此要求学生只能从一个角度切入,分清主次,不可盲目追求面面俱到。
在立意时,从登山队员的角度出发,要抓住登山队员最后表态的这句关键句,可以由此肯定登山队员尽力而为、不留遗憾的攀登精神,也可以肯定他量力而行、及时停止的睿智做法。
这则材料亦可以从大家的看法出发,认为人生要勇于挑战极限,不断超越自我。
但从这个角度出发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大家的说法。
为了降低议论时回扣材料的难度,在分析材料时不妨扣紧“我最清楚”这一点,明确人生之所以需要挑战极限,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或是为了达到世俗对成功的定义,而是为了自己。
如从这个角度立意,文章将从一堆漫谈理想与现实、知难而退的文章中脱颖而出。
例文何必见戴□吴懿有逸闻云:王子猷居山阴时,一夜月朗风清,忽然想去见好友戴达,便泛舟前往拜谒。
一路饱赏山水清音后,到了戴逹门前,却掉舟而返。
旁人极为惋惜,他却说:“吾本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何必见戴?”人们为这位登山队员惋惜,便颇有“必须见戴”的既定思维的痕迹——人们认为既然攀珠峰,便必须登顶才算成功,哪怕耗尽体力也要坚持。
人们忽视了登山作为一种运动,其本身是一种乐趣,为“登顶珠峰”这个虚名而忽视实际过程的意义,是我们常见的思维窠臼。
登山队员说自己并无遗憾。
享受了过程的痛苦与喜悦,不为一个结果而勉强自己,这是他的智慧。
人生本应该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不用世俗的结果定义价值,不用达不成目标的痛苦束缚自己,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登山如此,在事业攀登的路上亦要秉持这样一种信条,方能在世事无常中收获一份超然洒脱。
福楼拜说在他的写作之路上,常以为“成功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在一本书出版前,他只是为了创作而创作,书是否获好评他从不在意。
无独有偶,曾国藩给友人的书信中也说,“吾常把功业之成败、文章之工拙放入‘运气一囊’中。
”还说若要成大事业,必须“不妄求其果”。
这两位智者都用慧眼看穿了这一点:若太在意结果,便会为一种焦虑和痛苦所束缚,直至精疲力竭。
倘若那位登山队员也用结果衡量一切,也许最终会倒下,不仅生命受到威胁,心里也无法超脱。
而在人生至高价值的追求上,不以结果定义追求价值的人,往往才能寻觅到真正的价值。
梁衡先生在写瞿秋白的《觅渡》中曾一度为秋白叹惋,说他在思想或文学上若专注一样都可登峰造极、名留青史,为何偏要执着于革命,哪怕遭猜忌、冷眼也在所不辞,哪怕知道自己无法亲见革命成功也不悔不憾?觅渡、觅渡,最终觅无所得,他失败了——然而后来看周国平对人生意义的阐述才明白,人生的求索本身便是价值,哲学上的意义从不以结果来衡量。
现在终于了悟,瞿秋白是成功的,他求仁得仁,为了一个至高的理想拼尽一切去追求,便是无上的价值与意义。
纵观今日,只为结果而努力的浮躁风气日益严重。
且看那遍地开花的“成功学”课堂,再看奥运会为了金牌而忽视运动本身的乐趣,我们的社会,从个人到国家,都陷入极端功利主义的思维中。
此时,我们应呼唤一份那位登山队员“无憾”的洒脱与王子猷“何必见戴”的宁静,真正于过程中寻觅价值的实现,并享受快乐和幸福。
评点闪亮的开首、鲜明的态度、高品质的论据和真切的思索是这篇作文成为佳作的关键。
文章一开始的王子猷逸闻令人耳目一新。
“何必见戴”与材料“不必登顶”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相同的理念——恰如登山作为一项运动,过程的本身充满对自我的挑战,达到自己的“最高点”即是成功;人生也本应该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不用世俗的结果定义价值,不用达不成目标的痛苦束缚自己,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从福楼拜到曾国藩到梁衡笔下的瞿秋白再到周国平,古今中外、丰富而有品位的论据中更可看出作者厚实的知识储备和平时阅读的眼界。
流畅的行文,清晰的思路,虽然在具体的表述中略显偏激,如“我们的社会,从个人到国家,都陷入极端功利主义的思维中”,这一点对于一篇严密的议论文来说,应加以改正,但作者的思考和愿望无疑是真切的。
【篇二:经典作文素材】经典作文素材5一辈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历练写在前面在回首往事七十七年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个词叫做“活法”。
我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
我欣逢盛世的欢歌也体会了乱世的杂嚣。
我见识了中国的翻天覆地,也惊愕于事情的跌跌撞撞。
有时候形势的波谲云诡令人晕眩,有时候祸福的说变就变,叫人以为是进入了荒诞的梦境、是在开国际玩笑。
见过上层的讨论斟酌,也见过底层的昏天黑地与自得其乐,还有世界的风云激荡,我毕竟访问过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感受了呵护的幸运与“贵人”的照拂。
我也领教了嫉恨者明枪暗箭的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好累!然而这些只能叫遭遇,只能叫命运,只能叫机缘,只能叫赶上点儿了,这仍然不是活法,不是你老王某某人的笑声与热泪,不是你老王的绝门儿与绝活儿。
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选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是遭遇,而“回也不改其乐”,这是活法。
本来是习惯性满分与第一名的好学生,一心要飞蛾扑火般地献身革命。
少年得志地当着当着团委的小领导,一下子着了文学创作的迷。
骤得大名后紧接着是一个“倒栽葱”。
住进了高等学校的新房室突然决心全家迁徙新疆。
官至“尚书”了却坚决回到写字台前。
十七岁的时候被人认为是三十岁,而七十六岁了仍然在大海一游就是一公里。
这是活法,这是个性,这是屡败屡胜的不二法门。
我的活法积极而且正面,我常常充满信心,对自己也对环境。
我常常按捺不住自己的笑意。
我常常想“笑场”。
我的挫折与悲观是我积极与正面的起跑线。
一个经历过如许的挫折与悲观的人,结果摒弃了的是不切实际,获得的是且战且进的一步一个脚印,是干脆没有什么胜负,而只有缤纷与趣味的经验。
能够不是这样吗?我参加了那么多,掺和了那么多,我与闻其盛,有份其荣辱正误利害。
我为此冒了不知多少次傻气,付出了不知多少代价。
不知我者谓我聪明绝顶,知我者为我的傻气洋溢而摇头。
善哉!又不仅仅是参与者,我从来没有停止过观察、欣赏、思考与反省,也有痛惜、怀念、欣慰与几滴混浊的泪。
而且一辈子不断地更换着我的活法。
对于生活与活法,我贪!看、听、历、感,并且参与了那么多事儿以后,你应该记住,你应该珍惜。
你的记忆与思考将会多少延续着你的活法,直到你不在场了,不能看、听、历、感了,但还在记忆着与反刍着、重温着与消化着你的活力与活法。
我从小就欣赏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提法:能够入乎其内,也能够出乎其外。
现在有了敦煌学、红学、故宫学,还有聪明学??了,要不来它一个活法学?简历王蒙,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
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
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
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王蒙语录——摘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
甚至于批评谬误,也要先理解对方,知道他是什么失足,怎么片面而且膨胀的,知道他的局部的合理性乃至光彩照人与总体的荒谬性是怎么表现与结合的,而不是简单的把对方视如妖孽。
高尚有高尚的代价,低下有低下的收益,清高有清高的寂寞,浑水摸鱼有浑水摸鱼的红火,智慧有智慧的痛苦,愚傻有愚傻的福气。
世界上绝对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善恶两种品德,敌我两种力量,正谬两种主张,资无两个阶级。
要善于面对和把握大量的中间状态,过滤状态,无序状态与自相矛盾的状态,提倡理解,相信理解比爱更高尚。
一个人能做到真,有几种情况,有的是因为幼稚、单纯、无知;有的是因为善良,但善良的真会碰到钉子,碰到恶,受到伤害。
我的经验是善还要加上智。
我的真是因为我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符合自己的本色最易被人理解、支持、同情,没有人的弱点会不被别人相信,不设防的心态是最好的心态,别人没法再攻击再糟践它了,我的智力告诉我:最好的技巧是无技巧。
”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我喜欢接触和尝试一切新鲜的东西,一切新东西至少有一个优点,给你以新鲜的经历与经验。
最好的等待就是忘却,最沉静的风度就是无——无忧、无为、无欲、无梦。
敌视野蛮与愚昧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更可恶尤其是更野蛮和另一种类型的愚昧,对野蛮必须耐心,对愚昧必须有所同情至少理解,必须抱帮助的态度。
青春是伟大的财富,信任是永远的靠山,率真是制胜的法宝,好奇点燃了学习的热烈,友善铺就了向前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