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地图学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第一章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
2、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
3、椭球定位—含义:将地面的观测成果划算到椭球体上。
参考托球体
4、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在测量学中地面点
的位置由坐标和高程表示。
(坐标及高程的含义)
5、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天文坐标
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托球体上的位置。
基准线为法线。
6、投影(此处融合地图学有关投影章节)
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
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
圆柱投影
圆锥投影
②解析投影或数学投影
(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①等角投影(或正形投影)--特点:经纬线正交、长度比固定、面积和长度变化、比例尺不变适用场合: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②等积投影–特点:角度和形态发生变化适用场所:资源分布图③等距投影(任意投影)
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
高斯投影的规律、投影分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见书P11-P13)
7、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
8、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①距离:以10KM为半径的测区内
可忽略不计②角度:测区面积<100K㎡ ,可忽略不计③高程—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地球曲率地他的影响
9、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内容:高程、距离、角度
原则:①精度—先高级再低级次序—先控制再碎步
②步步有检核
注:控制点与碎步点:若要确定1点的位置,需知道A、B的位置。
那么A、B为控制点,1点为碎步点
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点位的测量工作
碎步测量:确定碎步点点位的测量工作
第二章测量的具体工作
一、测高程—水准测量 P
1、水准测量原理:利用能提供一条水平视线的仪器,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已知一点的高程推算另一点的高程的一种方法。
2、熟悉DS3型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P21-P25
注:粗平时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气泡运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一定要遵循先两个再一个的顺序。
气泡永远
位于高的一侧。
3、水准测量的路线①闭合水准路线适用范围:独立地区或测区平坦、规则
②附合水准路线
③支水准路线—需要往返测量适用范围;用于补点或者零时工作
4、水准测量校核方法⑴站校核(检查本站):改变仪器高、
两台仪器同时观测、双面尺法
⑵路线校核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与改正
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后,对数据进行改正
改正值=(合差/水准路线总长)×当前该段的长度
或者:改正值=(闭合差/测站总数)×当前站号
二、角度测量
1、测量原理水平角竖直角P42
2、DJ6及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
3、分微尺测微器读数方法:
满足1°,读度盘刻画线在分微尺上的读数,不足1°的在分微尺上从小到大读至该读盘刻划线处,且估读到0.1′,估读的一定要为6的整数倍
4、角度测量⑴水平角—常用的两种方法①测回法(两个方向)②方向观测法(多个方向)(*)(2)竖直角
三、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距离测量的方法: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
2、直线定线:在两点间的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叫做直线定线。
3、直线定向: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即确定待测直线与标准方向的水平角。
标准方向(P82):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线方向
直线定向的表示方法:⑴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旋转到待测直线的水平角。
⑵象限角—无论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还是南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永远为锐角。
注:若无特别说明,方位角一般为坐标方位角
第三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误差产生的原因:观测条件(仪器、观测者、外界环境)的限制
2、误差分类:(1)粗差
(2)系统误差含义: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均相同,或数字变化成一定的规律特性:符号相同、数值有规律、累积性
(3)偶然误差特性:有界性、对等性、趋向性、抵偿性
3、最或是值:当观测次数N→∞时,算术平均值趋近于真值,此时的算术平均值叫做最或是值。
改正数:观测值-算术平均值5、精度:⑴衡量标准:中误差(方误差)的大小。
中误差越小,误差分布的离散度越小,可靠性越高。
也就是说误差分布曲线越陡,那么该条曲线所对应的该次测量的成果的可靠性就越大。
第四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1、控制测量⑴含义:测定控制点点位的工作
⑵意义:避免误差累计,控制误差传播
⑶成果:获取控制网
⑷分类: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2、导线测量外业工作⑴含义: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
⑵导线:将测区内控制点连成折线图形,其转折点为导线点
⑶导线的布设形式:①闭合导线适用范围:只要不能使用附合导线,且又能布设闭合导线的所有场合②附合导线:从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控制点后,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
适用范围:周围有足够多的高级控制点③支导线–仅限于加密时使用,能不用最好不用
⑷角度:观测导线点的转折角,一般观测左角,即位于前进方向的左侧,闭合导线观测内角。
⑸距离:最好使用光电测距仪测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P122-P126)
第五章 GPS
1、GPS 的特点:无需通视、提供三维坐标、全天候作业、功能多、用途广
2、GPS系统构成:⑴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
⑵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分类:导航
型接收机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型接收机。
⑶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①主控站—作用:行政管理、计算、故障修复
②监测站③注入站
第六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正射投影图。
地物:地面上各种天然或若人工构建的固定物体。
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比例尺:图上某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数字比例尺、图示比例尺
3.比例尺精度: 图上0.1mm所表示实地距离之长
4.地物在地形图上用地物符号表示,地物符号分:①比例符号对象:大面积的对象②半依比例符号对象:铁路、公路、水流等③非比例符号对象三角形、水准点等。
5.地貌在地形图上用等高线表示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相邻两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反映坡度的大小。
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条线上的每个点其高程相同 b. 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c.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陡崖,绝壁等特殊地形除外d.等高线的平距越大坡度越小
6、等高线的种类:首曲线、计曲线等
首曲线:用细实线表示,其上不注记高程
计曲线:加粗的等高线,其上注记高程
示坡线:垂直于的等高线,并将指向低处。
7、地形图的测绘内容:地物—居民点、独立地物、道路网、水系、植被土壤、境界线。
地貌-- 山顶、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山坡、小梯田
注:地形图的测绘通常找找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对特征点进行测绘
特征点—地物的特征点为地物点地貌的特征点为变坡点9、碎步测量有极坐标法和方向交汇法两类,其中极坐标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10、测绘方法—经纬仪测绘法原理:极坐标法
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11、成图方法:航测、平板仪测图法、经纬仪测图法、数字测图法
第七章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
1、地形图的分幅⑴含义:将一幅大面积的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分成多幅小面积的地形图。
⑵分幅方法:梯形分幅法(国际分幅法)、矩形分幅法。
2、地形图的编号--(X,Y)(该图西南角的坐标为该幅地形图的编号)新标准下的分幅方法及编号:
XXX(当前该点对应的1/100万的地形图上的编号) X(比例尺代码A—1/100万B—1/50万C—1/25万)XXXXXX(将一幅1/100万的地形图分幅后,改点当前的号) 例如:北京(J50B002002)J50(北京在1/100万的地形图上位于第J行,第50列) B(将一幅1/100万的地形图分幅成1/50万的地形图)002002 (北京位于把一幅1/100万的地形图分幅成1/50万的地形图的第二行第二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3、地形图的识读–只读无需分析
要求:读出层次
图外要素→图内要素⑴地物①是什么②在哪里③彼次间有什么关系⑵地貌 ---典型地貌
4、地形图的一般应用:P214 ⑴坐标⑵高程⑶两点间的距离
⑷直线方向⑸两点间的坡度及倾斜角
第八章地图与地图学(地图学第一章)
1、地图的构成要素:⑴图形要素—地图符号
⑵数学要素—比例尺、控制点、地图投影、坐标等
⑶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等
⑷补充说明—专题地形图特有
2、地图的特征:⑴完整的符号系统
⑵科学的概括
⑶特定的数学法则
⑷地理信息的载体
3、地图的功能:⑴认知功能
⑵模拟功能
⑶传递功能
⑷载福功能
4、地图的类型:⑴地形图—严格按国家的规定绘制的1/100万以上的图⑵地理图—不完全按国家规定绘制的1/100万以下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