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与仪器》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一、填空题1.比较法;数值;单位;误差。
2.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理论;电子测量仪器。
3.频率;电压;时间。
4.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
5.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
6.国家计量基准;国家副计量基准;工作计量基准。
7.考核量值的一致性。
8.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9.有界性;对称性。
10.绝对值;符号。
11.准确度;精密度。
12.2Hz ;0.02%。
13.2/3;1/3~2/3。
14.分组平均法。
15.物理量变换;信号处理与传输;测量结果的显示。
16.保障操作者人身安全;保证电子测量仪器正常工作。
二、选择题1.A 2.C 3.D 4.B 5.B 6.D 7.A 8.B 9.B 10.D 三、简答题1.答:测量是用被测未知量和同类已知的标准单位量比较,这时认为被测量的真实数值是存在的,测量误差是由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引起的。
计量是用法定标准的已知量与同类的未知量(如受检仪器)比较,这时标准量是准确的、法定的,而认为测量误差是由受检仪器引起的。
由于测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才出现了计量,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需要计量予以保证,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没有计量,也谈不上测量。
测量又是计量联系实际应用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测量,计量也将失去价值。
计量和测量相互配合,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2.答:量值的传递的准则是:高一级计量器具检定低一级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同级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只能通过比对来鉴别。
3.答:测量误差是由于电子测量仪器及测量辅助设备、测量方法、外界环境、操作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仪器误差、影响误差、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人身误差、测量对象变化误差。
按照误差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大类。
误差的常用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
四、综合题1.解:绝对误差 ΔX 1=X 1-A 1=9-10=-1V ΔX 2=X 2-A 2=101-100=1V相对误差 11111%100100%A X A γ-=-∆=⨯= 22211%100100%A X A γ=∆=⨯=2.解:ΔI m1=1m γ× X m1=±0.5%×400=±2mA ,示值范围为100±2mA ;ΔI m2=2m γ× X m2 =±1.5%×100=±1.5mA ,示值范围为100±1.5mA 。
11122222%1001.51.5%100m X m X X X X X γγ∆===∆===选用量程为0~100mA 、1.5级的电流表更合适。
3.解:对于图1-9(a )绝对值:V 2R R R R x x x +-=∆,相对误差:%100V⨯+-=∆=R R R R R x xx x γ 对于图1-9(b )绝对值:I R R x =∆,相对误差:%100I⨯=∆=xx x R R R R γ4.解:45.8 86.4 500 3.80×104 3.12×10-3 3.18 43.5 4.00 5.解:① 准确度低,精密度高(系统误差大,随机误差小) ② 准确度高,精密度低(系统误差小,随机误差大) ③ 准确度高,精密度高(系统误差小,随机误差小)习题2一、填空题1.正弦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2.主振级;调制级;内调制振荡器;输出级;监视器。
3.RC 文氏电桥振荡;稳幅;负。
4.外界条件;电路及元件内部的噪声;元件老化等产生的寄生相移。
5.频率合成器。
6.鉴相器(PD );环路低通滤波器(LPF );电压控制振荡器(VCO )。
7.先产生正弦波再得到方波和三角波;用施密特电路产生方波,然后经变换得到三角波和正弦波;先产生三角波再转换为方波和正弦波。
二、选择题1.B 2.A 3.C 4.A 5.C 6.D 。
三、简答题1.答: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由主振级、调制级、内调制振荡器、输出级、监视器和电源等六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是:(1)主振级。
其作用是产生高频等幅载波信号,也叫高频振荡器。
(2)调制级。
将主振级产生的高频等幅载波信号与调制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音频调制信号(400Hz 或1KHz )同时送到调制级后,从调制级输出的就是载有音频信号的已调波了。
(3)内调制振荡器。
其作用是产生内调制信号的,也叫内调制振荡器,一般的高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内调制信号有400Hz 和1kHz 两种。
(4)输出级。
其作用主要是对已调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衰减器对输出电平进行较大范围的调节和输出阻抗的变换,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
(5)监视器。
监视器主要用来测量输出信号的载波的电平和调幅系数,显示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度、波形等,对输出信号进行监视。
(6)电源。
电源供给各部分所需的直流电压。
2.答:正弦波形通常是令三角波经非线性成形网络,用分段折线逼近的方法来产生。
电路图2-17所示为一种实际的正弦波形成电路。
其功能是将三角波整形为近似的正弦波输出。
电路中使用了6对二极管。
+2V 、-2V 直流电源和电阻R 1~R 6及R 1’~R 6’为二极管提供适当的偏压,以控制三角波逼近正弦波时转折点的位置。
随着输入三角波信号电压升高或降低的变化,6对二极管依次导通或截止,并把电阻R 8~R 12依次接入电路或从电路中断开。
多导通一个二极管将多增加一条电阻并联支路,因而输出电压斜率会降低,形成一段折线。
相反,若多截止一个二极管将多减少一条电阻并联支路,因而输出电压斜率会升高,同样也将形成一段折线。
总之,电路中每个二极管可产生一个转折点。
在正半周时,一对二极管可获得三段折线;在负半周时也产生三段折线。
这样使用1对二极管就可获得6段折线。
以后每增加一对二极管,正负半周可各增加二段。
因此整个电路可产生26段折线。
由这种正弦波形成网络所获得的正弦波信号失真小。
用5对二极管时失真度可小于1%,用6对时可小于0.25%。
3.答:频率合成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合成法与间接合成法。
直接合成法的优点是频率的稳定度高,频率转换速度快,频谱纯度高,频率间隔小,可以做到0.1Hz以下。
缺点是它需要大量的混频器、滤波器、分频器及倍频器等,电路单元多,设备复杂,体积大而显得笨重,造价贵。
间接合成法也称为锁相合成法,它通过锁相环来完成频率的加、减、乘、除(即完成频率的合成)。
锁相环具有滤波作用,其通频带可以做得很窄,且中心频率易调,又能自动跟踪输入频率,因而可以省去直接合成法中所使用的大量滤波器、混频器及分频器等,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易于集成。
4.答:锁相环路是间接合成法的基本电路,它是完成两个电信号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系统。
基本锁相环由鉴相器(PD)、环路低通滤波器(LPF)和电压控制振荡器(VCO)等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出信号U o中的一部分反馈回来与输入信号U i共同加到鉴相器PD上进行相位比较,其输出端的误差电压UФ同两个信号的瞬时相位差成比例。
误差电压UФ经环路低通滤波器LPF滤掉其中的噪音以后,用来控制压控振荡器VCO,使其振荡频率向其输入频率靠拢,直至锁定。
此时,两信号的相位差保持某一恒定值,因而,鉴相器的输出电压也为一直流电压,振荡器就在此频率上稳定下来。
也就是说,锁相环路的最终输出信号频率就是其输入信号频率,因而可以把锁相环看成是一个以输入频率为中心的窄带滤波器。
5.答:脉冲信号发生器主要由主振级、延迟级、形成级、整形级和输出级等五个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原理如下:(1)主振级。
主振级的作用是形成一个频率稳定度高、调节性能良好的周期信号,作为下一级电路的触发信号。
主振级一般由多谐振荡器组成,其特点是电路简单,频率连续可调,既可工作在内触发状态,也可工作在外触发状态。
当“内触发”时,主振级是一个多谐振荡器;当“外触发”时,主振级就相当于一个单稳态电路了。
(2)延迟级。
脉冲信号发生器除了具有主脉冲输出外,一般还要求有“同步”外部设备或仪器的同步脉冲输出。
而主脉冲和同步脉冲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延迟。
延迟级就是为了完成这种延迟作用而设置的。
(3)形成级。
脉冲形成级的作用是形成脉冲宽度稳定性好,具有良好宽度调节性能的矩形脉冲波。
其宽度一般为2.5ns~1s。
脉冲形成级的电路一般采用单稳态触发器和脉冲加、减电路。
(4)整形级。
为了使输出的脉冲波更趋近矩形,通常要求脉冲波形的前、后沿要陡峭,而整形级能充分改善矩形脉冲的形状并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脉冲整形级主要由电流开关电路组成。
而延迟级、形成级、整形级又构成脉冲形成级。
(5)输出级。
输出级的作用是对输出脉冲信号进行幅度放大,并通过衰减器输出各种幅度的脉冲波形。
通常包括有脉冲放大器、倒相器等,输出信号的幅度、极性等在输出级进行调节。
四、综合题1.解:根据U实=U示/衰减倍数。
(1)当“输出衰减”旋钮置于40dB时,衰减倍数为100倍,所以当U示=1V时,U实=U示/衰减倍数=1V/100=10 mV。
同理,当U示=3V、5V时,U实=30mV、50mV。
(2)当U示=5V,若“输出衰减”旋钮置于20dB时,衰减倍数为10倍,所以U实=U示/衰减倍数=5V/10=500 mV。
同理,若“输出衰减”旋钮置于40dB、60dB时,衰减倍数为100倍、1000倍,U实=50mV、5mV。
2.解:调节步骤如下:第1步,弹出输出波形转换开关S,使仪器输出为正弦信号。
第2步,将波段选择开关置于Ⅳ波段,此时kHz指示灯亮;然后分别调节三个频率调节旋钮,从左至右分别置于“5”、“0”和“0”刻度;此时数码显示出5.00,即5.00kHz。
输出频率即为5kHz。
第3步,调节输出细调旋钮使电压读数为“1”;再调节输出衰减旋钮,使其置于“40”,即衰减40dB,由表2-1可知,衰减了100倍(即为原值的0.01);输出有效电压则为1V×0.01=10mV。
习题3一、填空题1.电子枪;偏转系统。
2.电场;磁场。
3.阴极;第一栅极;第二栅极。
4.动能;光能;热能。
5.垂直系统;水平系统。
6.取样;高频;中频或低频;10MHz。
7.1/10。
8.实时采样;顺序采样。
9.2;3。
10.×10;÷5。
二、选择题1.C 2.A 3.B 4.B 5.A 6.B 7.C 8.A 三、简答题1.答:在电子枪中,电子运动经过聚焦形成电子束,电子束通过垂直和水平偏转板打到荧光屏上产生亮点,亮点在荧光屏的垂直或水平方向上偏转的距离,正比于加在垂直或水平偏转板上的电压,即亮点在屏幕上的移动的轨迹,是加到偏转板上的电压信号的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