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个十个地数(案例)

十个十个地数(案例)

十个十个地数
(数学一年级)
进涛小学谢春瑛
一、背景分析
《十个十个地数》选自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7页,是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教学内容。

通过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包括数100以内实物或图形的个数,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认识个位、十位、百位,掌握百以内数的组成,以及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

数数就是基础,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使学生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就是100,这里蕴含了“束”这一个数学概念。

在这里就是“十个一捆”,在位值上就是“逢十进一”。

如何容易地对较大的数目进行计数?十个一束的捆扎原则为较大数目的计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策略,让学生知道在几十的基础上逐个添上一,就是几十几,从而认识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在计数过程中结合教具与学具分析数的组成,可以使学生认识数位,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使他们知道,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以十作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会数100以内的数。

2、认识百位、十位、个位数位表及掌握它们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百”的含义。

二、过程描述
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我走进了一(3)班的教室,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十个十个地数》。

这群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过100以内的数,所以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从1数到20;再从20数到100;数数班级今天到校人数这一环节,让他们即复习了一个个地数数方法,同时初步感知100以内的数。

“小朋友们数的真棒!在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以蓄养牲口为生。

这些小羊就是他们的所有财富,为了不丢失一只小羊,人们想了不少方法。

比如数一只小羊就在绳子上打个结,可是羊儿一多打结不方便;又有人想出在木棍上刻横,但一不小心会把手割破。

到了今天,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精确地计算出羊的只数。

下面就请小朋友用一个一个地数数方法,数一数这里有多少只小羊?”孩子们齐声跟着我用一个个地数数方法,数出一共有26只小羊。

“除了一个个的数,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来数数呢?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说一说。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个小脑袋马上凑在了一起,唧唧喳喳地讨论开来,我参与了其中一组讨论,发现他们都说到了我预先想到的几种计数方法,暗自高兴。

于是先请了班级中平时憨憨
的小胖墩回答,我猜想他会说可以两个两个地数,没想到他开口就说道:“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直接点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上,顿时心中一个咯噔,可转眼又一想,这也属于方法的一种,不影响其他方法的引出,所以继续请其他学生说说有没有不同的计数方法。

“老师将小朋友刚才所想的不同计数方法用画圈的方法摆在黑板上,我们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可以让人一看就看出数量的呢?”很明显,十个十个的数数方法最方便。

为了提醒学生要按顺序圈图,做到不遗漏,我在小黑板上再一次板演:怎样按顺序十个十个地数一数、圈一圈,没想到等我圈好数总数时,怎么总数变成了27只?我还在暗自思忖,这时候班里的小机灵们已经嚷嚷开啦,“谢老师,你这里圈错了,只有9只小羊。

”这可是开课啊,下面还有这么多老师,我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刹那间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幸好我及时接口,“啊呀!谢老师在数数的时候,漏数了一只,不够仔细,你们千万别学老师的粗心喔!”孩子们开心一笑,这节课继续进行,接下去如设计时所安排的认识了十位和个位数位表及读写法。

在练习上我设计了当今孩子们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场景。

“小朋友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吧。

其中有一集讲的是灰太狼制造了一架克隆机器,仿制了好多喜羊羊,陷害喜羊羊做坏事。

现在跟着谢老师一起用今天的本领去圈一圈、数一数,有多少只喜羊羊。

”概念练习是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在练习的同时播放儿童歌曲,果然气氛活跃起来。

瞧,那个小美妞一边做题一边还唱起歌来,我相信这时候他们是在快乐的学习中。

接下来就该适时地导入“百”的含义了,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我从讲台里拿出了4袋糖果,“喜羊羊为了感谢小朋友们帮他数出了假冒羊,给我们送来4袋糖,每组一袋,我们来数一数袋里一共有多少颗糖。

但数数时有个要求,就是在数完后,放在桌上让人一眼就看出你们数到的是多少颗。

”虽然之前已经数过图形,但摆实物时学生们还是有些手足无措,小脑袋东张张西望望,但有一组学生十分聪明,很快地把糖果按10颗一堆的方法摆了起来,数出袋里一共有32颗糖。

我呼唤其他小组的学生一起围过来,评价这组的摆法,再一次巩固用十个十个的数数方法可以容易地对较大的数目进行计数。

继续利用数糖果,“谢老师有个魔法袋,可以克隆糖果。

现在我们把刚才的32颗糖放进魔法袋里,一下子变得那么多了。

我们再来数一数袋里有多少颗糖,要求同上,在数完后,放在桌上让人一眼就看出你们数到的是多少颗。

”这次有了刚才数糖果的经验,4个小组都快速地把10个糖果摆一堆,摆出10个十。

“我们来看看这组小朋友摆放在桌上的糖果,谁知道他们一组数到多少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高个马上举起了手,“我知道,这是一堆是10颗,10堆就是100颗。

”“你说
的真棒,表扬他!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就是1个百。

”接下来十分顺利地引出“百位”以及100的读写法。

清脆的铃声再次响起,一(3)班的孩子们愉快地向我挥手再见。

三、总结反思
《十个十个地数》这一内容是在第一学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的延续和拓展,要让学生会以十作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会数100以内的数,同时认识十位和个位数位表及它们的读写法。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或多或少接触过100以内的数,为了更充实他们所学,我将《百数图》的部分知识结合在《十个十个地数》这课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十个十个地数初步感知“百”的含义,知道10个十是1个百。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一、成功之处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又增大,内涵更丰富,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这样的概念学习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而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数糖果”的环节,先让学生尝试数较少的糖果,同时提出要求就是在数完后,放在桌上让人一眼就看出你们数到的是多少颗,从而过渡到十个十个地数100颗糖果,使学生既在实际情境中感知了100的数值,建立了数感,又再一次巩固用十个十个的数数方法可以容易地对较大的数目进行计数。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学数学的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才能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掌握学习方法。

2、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数学。

在数学课中要把数学知识变为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需要反复练习,而单调重复的练习,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疲劳,产生厌烦情绪。

为了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设计有情节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认识了十位和个位数位表及读写法后,在练习上我设计了当今孩子们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场景,同时在学生做题时播放儿童歌曲。

学生心情愉悦的做习题,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二、不足之处
教学虽然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但学生之间还是存在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没处理好,影响了对课堂秩序有效的组织与调动。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老师的提
问和同学的探索经常出现不同的见解,他们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急于展现自己的成果,甚至是活动时,手里的学具停不下来,使课堂秩序变得有点混乱,这种混乱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与交流习惯。

三、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视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但听也不能是敷衍,而应是发自内心的意会。

比如在小组合作之前,小组成员必须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言。

学会倾听才能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才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