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七章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七章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从物种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1.通过不同种类的常见动植物的观察的教材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物种的知识。

2.懂得不同自然环境下生物的多样性和不同地理位置下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对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

3.知道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使地球绚丽多彩,生物和谐发展,而且维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要求自觉地树立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种的多样性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种含义确定生物物种的三个条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怎样确定生物物种:生物体形态结构的相似性、能否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后代要有生育能力2)物种多样性:物种是多的、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由于地理隔离产生了外形、结构和生活习性的明显变化,不能再相互交配,因此形成不同的物种。

教学过程:自然界多姿多态的生物体难以记数。

众多的、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与它们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一个个综合体,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共同任务。

而我们主要了解的是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500万种,包括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生物的物种是多样的。

那么,什么是物种?如何来确定生物的种?板书:一、生物的种观察图7.1.1毛色不同的猫和狗,对这些动物的归类不能根据它们的毛色归类,而是分成猫和狗两个种。

说明,不能根据动物的毛色来确定种,而要根据生物间是否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来确定种。

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猫能交配,产生灰色幼猫,因为它们是同种生物。

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狗不能交配,因为它们不是同种生物。

同种生物是很相象的,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

观察图7.1.2有时不同种的动物也能交配,并生出后代,如公驴和母马交配,能生出骡。

幼骡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成年骡,但骡不能繁殖后代。

因此,骡不是一个种;马和驴也不是同一个种,而是两个种。

说明不仅要能相互交配,还要能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来确定种。

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过千万年进化的产物,都是唯一的,一旦丧失就无法挽回。

板书:物种是指相互间很相象,能相互交配,并在交配后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一群生物。

二、物种多样性板书: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我们自然界的物种是很多的。

目前已认识的有200多万种,加上未认识的估计有500多万种以上。

从种类上来说是多样性的。

那么,物种的多样性是怎么造成的?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看书p169思考,回答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多种生物,以及地理位置的隔离,产生了外形、结构和生活习性的明显变化,不能再相互交配了,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归纳: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多样的。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不仅使我们的地球艳丽多彩、和谐发展,而且维系了我们人类得以生存的环境。

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是每一个地球人应尽的义务。

活动:观察学校内的生物物种类作业:第二节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教学目标:通过对同种生物性状的观察,发现它们的差异,理解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生物种类多样性上,还体现在同种生物的差异性上。

引导学生从同种生物性状的差异性认识生物多样性教学重点:人的性状差异的表现形式教学难点:性状概念的理解教材分析:1)人的性状差异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球上的人属于同一个物种2)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种和品种是两个概念教学过程:地球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生物个体,同种生物也是这样。

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生物种类多样性上,还体现在同种生物的差异性上。

比如说人也是如此。

我们来做一个活动:猜一猜:叫上3位学生,让一名学生描述另外两个学生中的其中一名学生的外表特征,并让其余学生猜一猜他描述的是哪一位同学。

学生活动表现教师:我们能够从某同学的描述中猜出他所说的是哪位同学,主要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形态特征相互间都是不一样的,即人的性状存在着差异一、人的性状差异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如人的高矮、双眼皮或单眼皮;体温、脉搏数目等,是遗传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相貌观察图7.2.1三位少女头部的照片,并描述3个不同的特征,写在照片下面的表格中。

总结:人的相貌差异,头部最明显,在黄、白、黑三大人种间差异最明显的为肤色和鼻鼻的特征:白色人种鼻高而窄,鼻孔长轴纵向;唇厚:薄和中等肤色:白色黄色人种宽度中等,鼻孔圆形中等和厚黄色黑色人种鼻矮而宽,鼻孔长轴横向;厚和很厚黑色2.指纹人的手指皮肤上有许多纹路。

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纹路都一样?我们的每一个手指的纹路一样吗?学生:每一个学生将指尖在印台上压一下,然后印在白纸上。

对照图7.2.2各种类型的指纹,你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将你的指纹与你同学的指纹比一比,你能找出多少相异之处?地球上所有人的指纹都不相同。

而且,一个人的指纹的形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因此,警察常利用指纹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有关部门还利用指纹作为社会生活中的识别证件3.血型我们同学可能都有看过一些杂志,上面有关于一些血型和人的性格、属相、星座或者前途有关的一系列说法。

我们今天也来了解一下血型。

地球上的人有四种基本血型:A、B、AB和O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血型,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根据调查统计,在基本血型人群中,地球上人的血型O型人较多,A型人次之,AB型人最少。

不同血型的人,他们的血液是不相溶的。

所以,不管是在献血还是输血之前,医生都要先验一下病人的血型。

小资料:人种:又称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全世界人类可分为欧亚人种、亚美人种和赤道人种;也可分为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统属一个物种。

视窗:人类基因组研究认为,人与人之间基因只要0.01%的差异,但这却造就了地球上的人在外观上几乎全都有不同。

不仅人有差异,其他的物种同样存在着差异。

一、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一天,妈妈从菜场买了一斤菜,我们粗看一下会觉得它们很相象,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它们时,会发现它们有些地方是不同的。

例如,它们的叶片大小、形状,乃至叶片上的叶脉分布都有不同。

即使是同一株植物上的叶片,也有不同。

我们只要到自然界,或菜场、超市、农副市场去走一趟,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同种植物之间都存在差异。

如:看图7.2.4不同颜色的辣椒果实,虽然它们都是灯笼状,但仔细比较,形状是有差异的。

辣椒的颜色也是一种生物的形状,有的是绿色的,有的则是红色、橙色的,这是由于它们的品种不一样。

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同一物种),具有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的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

品种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

品种与种是两个概念,如绿椒、黄辣椒、红辣椒是不同品种,但他们都属于一个种,辣椒。

课外活动:调查农副市场中某一种蔬菜或水果性状的差异第三节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以大熊猫为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挑战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而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三个主题展开:1)大熊猫在呼唤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异地保护------建立野生动物园、植物园、水旅馆、种质库教学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的环境。

也就是说,仅仅是不滥捕或滥罚野生生物是不够的,还必须还给它们良好的生存空间。

一、大熊猫在呼唤大熊猫是世人皆知的古老动物,它的笑容可掬的神态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是中国的国宝。

但是,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引起地球上许多野生生物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包括大熊猫),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的挑战。

列举数据、资料,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目前全球环境恶化、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看书:p175 学生归纳野生动物灭绝的原因1.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人类侵占,生存空间缩小,或生存环境恶化,使其捕食发生困难;2.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区域,使野生动物寻找配偶发生困难,于是使其繁殖率下降。

————阅读“卧龙自然保护区”由于这两个原因,使许多野生动物面临灭绝。

不止大熊猫,在中国,还有哺乳动物金丝猴、东北虎、白鳍豚,鸟类如朱鹮、丹顶鹤,鱼类如中华鲟,无脊椎动物如金斑噱凤蝶等256种;在世界上,有哺乳动物406种,鸟类593种,鱼类242种,爬行动物209种,至于其他低等动物更不计其数。

更为严重的是,近2000年来,地球上许多野生动物已经灭绝,如已有106种哺乳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

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生物物种丧失的速度比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00万倍,比新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

依此下去,现存的物种的五分之一将会灭绝。

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资料]:一些资料表明,工业化以来,由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地球上生物物种以近千倍于自然灭绝的速度在迅速消失,每年消失的物种近千种。

目前全球已鉴定物种约170万种,许多物种在没离被发现时就灭绝了。

人类的食品和许多药物都来源于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最大的资源损失,将加大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性。

森林是野生生物的主要栖息地。

150年前全球森林覆盖率为37%,目前已下降了10个百分点,特别是“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连片的森林减少了近半,并仍以每年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被砍伐,由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国家多为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及生产方式的原始,对热带雨林进行大量砍伐的现象尚难于制止,一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如亚马逊河流域乱伐现象相当严重,可能有消失的危险。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会减弱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和气候变化,更为严重的是使全球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最好的大家园,并通过生物链致使一系列的生物灭绝和多样性的减少。

因此,热带雨林的消失将是人类的最大生态灾难。

我国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哺乳类及鸟类等主要野生生物物种占世界各物种的10%以上,其中鱼类、淡水藻类、蕨类和裸子植物占20%至30%。

我国拥有从热带至寒温带及高山极地寒带的多样自然环境条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我国的西南地区素有“生物王国"的美誉。

但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水体污染、气候变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天然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和湿地萎缩等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

众多人口分布在国土的每一个角落,人与生物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相当突出,一些地区人们急功近利,缺乏环保意识,对野生动植物的大肆掠杀和利用也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