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A金融资本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特别意义C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D垄断的统治2、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A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B垄断地位获得的C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D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4、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缓和了竞争C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5、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
A它是借贷关系的中介人 B它吸收大量存款C它发放大量贷款 D它是能够控制工商企业的万能的垄断者6、金融资本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直接投资兴办企业实现的 B参与制实现的C自身资本积累实现的 D个人联合实现的7、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8、国家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它们依据的是()。
A按各国在世界上的影响B按武装力量的大小C按政治上的优势D按资本实力的大小9、垄断价格()。
A是由垄断组织自由制定的,不受产品价值的约束B虽然会高于产品的价值,但仍受价值规律的制约C要受到产品价值的限制,决不能高于价值D通常是和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相一致10、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
A市场经济 B发达国家 C跨国公司 D发展中国家二、多项选择题11、垄断阶段,在垄断基础上产生的竞争有()。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12、垄断利润是()。
A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自由竞争而获得的平均利润D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高额利润E来源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13、垄断价格是()。
A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B垄断组织购置原材料时规定的大大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C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D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E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14、金融资本()。
A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居统治地位的资本B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资本C是在垄断基础上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资本D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的资本E是只控制金融业务而与工业生产无关的资本15、垄断取代自由竞争的地位,但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是因为()。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C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自由竞争D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部门和企业 E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其内部的竞争也是存在的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B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的资本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 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准备E资本关系社会化的最高形式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C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投资 D 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结合E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于()。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扩大市场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矛盾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D科技研究社会化耗费巨大,需要国家承担E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需要借助国家力量来保证1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B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C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E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经济后果20、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因为()。
A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B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 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E没有消灭市场经济三、辨析题1、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2、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
四、材料分析题1、请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有关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进行分析:材料(1):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2):波音747飞机由29个国家参与了制造。
美国设计和生产座舱,日本生产机身和高技术部件,加拿大生产机尾,意大利生产机首和机翼。
波音公司充分利用了全球各国的优势,来生产极具竞争力的飞机。
欧洲空客也不示弱,准备在中国天津市生产和组装空客飞机。
材料(3):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外资,并且鼓励和促进出口。
它们持续保持了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
过去10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
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销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但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不少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现今拉美国家也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倒退之中。
这些都是国际投机资本和英美新自由主义经济造成的。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3)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
2、下面是一组有关垄断的材料材料(1):2000年4月3日,美国法官杰克逊宣布微软滥用垄断地位,违反《谢尔曼反垄断法》,政府将提出处罚判决的建议。
对微软的处罚使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国是否需要反垄断法。
在观念上,中央党政领导多次讲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在行动上,1987年以后中国鼓励发展企业集团,同时明确行政性的垄断公司不能作为企业集团得到支持,近年的中国电信、石油企业改组,原因之一都是为引入竞争机制;立法上已出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有2条有关限制行政性垄断及禁止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不过,遗憾的是至今我国尚未出台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并且力度更大的限止垄断的反垄断法。
有人担心反垄断法将会限制自然垄断领域,(如供水、供气系统)企业的活动。
由于反垄断法承认“适用除外”原则,这种担心没有必要。
实际上反垄断法还有其它作用,如反垄断法还可以限制外商溢用垄断优势。
如日本根据反垄断法要审查日本与他国间的技术转论合同,如果技术转让合同附加了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可要求修改合同或不予批准。
《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4月25日材料(2):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规模比较小,市场集中度低,许多行业都存在过度竞争。
在加入WTO步伐日益临近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更快的步骤改变企业过度竞争的现状,提高其集中度以加强其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国也存在反垄断问题,我国许多企业或行业进行着不正当竞争,企图垄断市场。
相对于我国电信市场的高度垄断而言,我国汽车产业则处于集中度低的分散状态。
因此我国一方面在逐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同时,另一方面还得进一步规范分散零乱的汽车业。
我国加入WTO之后现有关税壁垒将逐步消除,国内汽车工业将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我国有百多家整车厂,但产量超过10万辆的只有一汽、二汽和上海大众公司,超过1万辆的有14家,其余都只有几千辆甚至几百辆产出水平,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和市场竞争无序。
综上所述,通过微软反垄断案例以及美国第五次兼并浪潮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总是在垄断与竞争之间依照提高效率和维护市场的原则寻找某种平衡,从增加整个国家福利的角度对垄断与反垄断作出裁决。
对于我国来讲,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一方面打破某些产业的垄断局面,引入竞争机制;另一方面适当提高某些产业的集中度,以利于这些产业的发展。
《国际金融报》2000年6月23日材料(3):中国电信的垄断并不是在自由竞争下产生的寡头垄断,而是靠政府多年政策扶植形成的垄断。
这种垄断如果不打破,肯定影响中国电信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结果是养成了中国电信这新一个巨大的缺钙儿——经不起竞争风险的考验,对加入WTO后中国电信的发展是不利的。
《人民日报》2001年6月18日材料(4):2000年9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对于企业申请从事基础电信业务以及增值电信业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电信行业对于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目前很多民营资本都非常关注的转售的基础电信业务为例,《电信条例》将其列为基础电信业务的第9条,但同时又规定比照增值电信业务进行管理。
这种含糊不清的表述,加上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使得实际的操作难以完整地加以界定。
《电信条例》正式颁布后,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门槛有所降低,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民间资本在电信业的地位仍然同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很不相称。
除了电信业本身的行业特点外,整个开放过程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这是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务,尤其是基础电信业务的主要障碍。
现有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仍然不允许向民间资本转让股权以及增资,民营企业真正介入新的电信业务领域仍然没有切实可行的实现渠道。
人民网 2002年3月7日材料(5):我国过去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企业没有竞争,所以无需制定《反垄断法》。
但自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起,我国就把反垄断问题提上日程,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培育市场环境,鼓励公平竞争,一个个国家部门和国有企业自行打破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特别是近二三年,过去一向被称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电信、邮政、金融、电力、铁路运输和出口等6大国有企业和行业,纷纷分拆改组,引入竞争机制。
国有企业垄断的“冰山”正在悄悄融化。
目前全世界共有84个国家颁布了《反垄断法》,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将来的《反垄断法》会采取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只禁止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而不禁止垄断状态本身。
只要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不溢用垄断地位,法律就不会去干预它。
因此,《反垄断法》不会成为我国规模经济发展的障碍,反而会维持生机勃勃的竞争机制,有利于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商报》2000年7月15日请回答问题:1、分析材料1—5,简述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我们应如何对待垄断。